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性格、病损部位、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及时发现并处理卒中抑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8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认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抑郁。结果:脑卒中抑郁发生率高,与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或久治不恢复以及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结论: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高,应重视脑卒中抑郁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患者临床表现及保健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驻湛军休所2003年3月~2010年10月确诊的脑卒中抑郁35例患者干预措施及预后。结果脑卒中抑郁的最初症状并不典型,当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极厌世、坐立不安、躯体不适、自觉症状增多时才由专科医生确诊。对于非心理科医师容易漏诊。药物治疗配合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较好地控制抑郁状的进展。结论老年脑卒中抑郁是一个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除积极的药物治疗外,更需要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抑郁心态,控制好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PSD
  • 简介: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抑郁(post-sttoke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抑郁可出现假性痴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心理障碍 卒中患者 伴随症状 假性痴呆 发生率
  • 简介: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偏瘫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并分别于脑卒中1、3和6个月时评定抑郁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偏瘫康复 康复影响 抑郁症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增加实施心理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0%,p<0.05;组间护理的HAMD、NDS、SAS、SDS评分对比,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心理状态,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注意护理前后HAMD评分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护理前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AMD评分均有显著性好转,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疗效的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抑郁的诊断与干预策略,以提高对这一常见并发的认识,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近年来关于脑卒中抑郁诊断与干预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和干预策略的优缺点,总结有效的诊断工具和干预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结果: 文献综述显示,脑卒中抑郁的诊断可以借助多种工具和标准进行,如抑郁筛查量表、临床评估、神经影像学等。针对脑卒中抑郁的干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其中综合治疗效果较佳。结论: 脑卒中抑郁是常见的并发,诊断和干预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综合利用多种诊断工具和干预策略,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完善脑卒中抑郁的诊断与干预策略。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诊断工具 干预策略 心理健康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抑郁患者脑电图检查及结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 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可见 α慢化、 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不对称等情况,脑电图的异常率达到了 58%( 29例),数据较之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脑卒中抑郁患者可见 α慢化、 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等多种异常脑电图表现,这可能是导致患者抑郁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可将其作为诊断和治疗脑卒中抑郁的参考指标,为临床提供神经生理学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疾病三大死因。脑卒中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发病率较高。PSD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康复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的痛苦,并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预后的积极意义。方法3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及时照组,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分别于入院初、入院10天及出院前进行评定,将两组患者的3次评定值进行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抑郁患者脑电图检查及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可见α慢化、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不对称等情况,脑电图的异常率达到了58%(29例),数据较之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患者可见α慢化、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等多种异常脑电图表现,这可能是导致患者抑郁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可将其作为诊断和治疗脑卒中抑郁的参考指标,为临床提供神经生理学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卒中抑郁这一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针灸结合放血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已确诊的6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观察,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2例,选择SSRIS药物中一种对患者进行治疗,就比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等),另外接受针灸结合放血治疗的32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治疗的NIHSS评进行评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结合放血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解决患者抑郁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针灸结合放血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