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内诊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B组使用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两组所的结论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效率较高。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 标签: 64排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脑动静脉畸形 头颈血管病变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治的病患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已确诊病情,满足肺动脉栓塞的患病标准,将病患等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病患均有29例,其中参照组进行一般检查,实验组进行多螺旋CT检查。通过比较两组检查时间、图像清晰度等情况,进而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进行诊断之后,实验组所用时间短,图像清晰度较高,诊断效果较好,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栓塞中血管造影效果更好,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肺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后的时间少于2周。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是标准的。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中度和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计算准确率,阳性率和吻合率。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准确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64层螺旋CT显示中,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确切值为90.00%,阳性率为65.00%;钙化灶的确切值为85.00,阳性率为60.00%。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中,中度狭窄的检出敏感。它可以用作冠状动脉狭窄的非侵入性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短期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点与价值,并与其他影像诊断进行比较。方法将在我院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与分型,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X线血管造影等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和分型准确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影响检查(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更准确,诊断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 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精准判断患者颅内动脉瘤情况,临床探讨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与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照影(CTA)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5期间40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检查方式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检查40例病患,观察2组对40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颅内动脉瘤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7.1%,观察2组检查准确度为93.5%,两组准确度差值比较无意义,P>0.05;两种方式检查灵敏度各指标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颅内动脉瘤检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阴性预测值差,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与DSA无明显差异,临床可采用此方式进行检查,对于一些不适合DSA检查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 标签: 临床作用 64排CT 动脉瘤 血管造影 颅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造影+CT扫描对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以2015年9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100例。A组给予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B组给予单纯的CT扫描,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疾病检出率为95.00%,B组为84.00%,对比有差异(P<0.05)。对比两组对于各疾病类型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以手术结果为病理诊断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敏感度为96.91%,特异度为66.67%,B组分别为82.00%,84.38%和25.00%,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腹症患者行胃肠造影+CT扫描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类型,且诊断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52例肺段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用放射CT扫描机进行诊断,分析CT诊断的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T检查本组研究对象的病灶部位在双肺下叶后基底段,其中位于左下肺34例,位于右下肺18;病灶表现为囊性28例,实性15例,囊实性9例;主动脉供血异常的患者共有27例,肺气肿患者共有16例。结论应用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肺组织的病变情况,临床诊断的确诊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CT 肺段隔离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造影CT扫描联合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造影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T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确诊,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8.33%(47/60),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胃肠造影CT联合扫描能有效提高急腹症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造影 CT扫描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以及放射平片对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本院接收的3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根据每位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组别划分,将接受放射平片检查的15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CT检查诊断的另外15例患者分配到实验组,观察并且对比这两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两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P<0.05。结论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CT诊断的价值,要高于放射平片诊断的价值,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放射平片 脊椎骨折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小肠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100.00%(46/46),定性符合情况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80.43%(37/46),定性符合情况为65.22%(30/46),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可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 标签: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多层螺旋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3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判断二者的符合率。结果X线造影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主要以环征/半环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小龛影、平盘或棒状隆起、管壁局限性增厚等为表现。CT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主要以食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软组织肿块影、柔韧性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等为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CT诊断食管癌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合理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将为食管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食管癌 X线造影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共70例,全部患者分别进行X线钡餐造影诊断CT影像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钡餐造影在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的阳性率为85.71%,CT影像为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钡餐造影CT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和灵敏度均为100%,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食管癌的过程中,X线钡餐造影CT影像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早期诊断食管癌方面X线钡餐造影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CT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分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要对影像诊断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对于促进诊断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食管癌 X线钡餐造影 CT影像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放射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5年6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患者给予CT以及放射平片检测,并且对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接受放射平片治疗的患者有43例,患者治疗的准确率高达86.00%;运用CT诊断的患者有49例,治疗准确率是98.00%,通过诊断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放射平片进行诊断时得到的诊断率没有CT诊断的准确率高,但是所产生的差异之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放射平片诊断的综合评分分别是(7.29±1.38)分、(4.18±1.21)分、(7.29±1.3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放射平片的诊断进行比较,CT诊断对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高,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这一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放射平片 CT 脊椎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采用血管造影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对所有患者采用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将手术病理作为参照,观察血管造影诊断效果。结果21例患者中,血管造影呈阳性18例,阳性率85.7%,其中血管性病变出血11例,肿瘤性病变出血5例,炎症或溃疡性出血2例;造影呈阴性3例(14.3%);造影时发现直接出血征象13例(61.9%),发现出血间接征象5例(23.8%),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15例,符合率71.4%;血管性病变出血、肿瘤性病变出血、炎症或溃疡性病变出血三者间的造影成像各有特点。结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采用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及其周围的基本情况,并能对出血部位进行定位,对出血原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能够为治疗作出定位参考。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CT、MRI进行检查的方法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从2015年至现在收治的经临床或者是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CT与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CT与常规MRI序列(T1WI、T2WI、FLAIR)、MRA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表现、检出率,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统计。结果在全部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有6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例患者为静脉畸形。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没有异常的患者为3例,应用CT进行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与迂曲扩张的血管影的患者有7例。而应用常规MRI与MRA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患者都有扩张迂曲的异常血管团影存在。应用SWI进行检测,结果为患者都能看见斑点状、迂曲的条状低信号影存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的检出结果为6例患者有18个病灶。应用常规的MRI进行检测,检出26个病灶,“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与“铁环征”较有显著的特征。应用SWI进行检测,检出病灶有40个,其中38个为低信号,2个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应用CT进行平扫、应用常规MRI进行检查均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应用SWI进行检查的表现为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呈“水母头”征。结论应用MRI常规序列结合SWI序列进行扫描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是临床上诊断血管畸形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的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CT上呈低密度影。病初6h内,CT扫描通常无异常发现。24h内低密度影的检出率可达50%,第2天可达90%~95%。病后2~3周CT图像上病灶可呈现等密度影,是由于水肿的消退及吞噬细胞的浸润所致。结论CT扫描是常规、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手段。为避免造影剂与血液混淆,行CT时不施行增强扫描。CT可立即发现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鉴别脑出血及脑梗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CT检查 诊断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及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均给予CT及X线小肠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小肠造影对粘膜异常症状的检出率高于CT小肠造影检出率,提示X线小肠造影可以更早期发现病灶以及小肠功能情况;CT小肠造影对肠壁异常表现的检出率高于X线小肠造影,提示CT小肠造影更能够显示小肠壁病变以及肠腔外病变,从而有效判断病变活动性。结论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施行CT及X线小肠造影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价值,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CT X线小肠造影 小肠克罗恩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评估各种诊断征象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17例行CT平扫加增强,4例仅行CT平扫;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10例见晕征,5例可见点状小斑片状钙化,5例见贴边血管征,5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中1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成年女性,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伴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CT征象的价值肯定。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