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颅内手术观察与CTA检查对比分析。结果28例动脉瘤经CTA检出27例。其中26例经手术证实。结论16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4%。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时,将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患者诊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一般数据,本次研究中调选70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测时,由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是应用CT血管造影检查,在检查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判断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采用CT血管造影针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确诊率为68(97.14%),诊断质量良好。结论:在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时,选择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配合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CT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便携式超声联合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制造不同部位血管损伤动物模型,应用便携式超声和血管造影在损伤后不同时间分析血管损伤的影像特点,比较其诊断效果。结果10只实验猪共10处血管损伤,超声和血管造影于模型建立即刻、10min、30min分别诊断出2、5、7处血肿和10、8、6处造影剂外渗,伤后不同时间超声和造影影像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便携式超声联合血管造影快速诊断血管损伤准确可行。

  • 标签: 综合手术救治方舱 血管造影 超声 动脉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结果: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

  • 标签: 低剂量扫描技术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结果: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

  • 标签: 低剂量扫描技术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头坏死采取CT检查或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螺旋CT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分期情况以及各分其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经病理或随访证实36例患者共计有56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相比较而言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P<0.05);MRI对Ⅰ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Ⅱ期、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螺旋CT检查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斑片状高密度影、单一囊变的分别有34髋(68.00%)和40髋(80.00%);MRI检查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线样征、骨髓水肿、单一囊变的分别有6髋(10.71%)、37髋(66.07%)、41髋(73.21%)、39髋(69.64%)。结论:螺旋CT以及MRI均可有较检出股骨头坏死,相比较而言,MRI检查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坏死 检出率
  • 简介: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靠近肺的边缘部。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平扫密度较均匀,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周围肺组织清晰,1例见"空气新月征。结论PSH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结合病理特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CT诊断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我们自1993年以来,术前采用CT椎间盘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28例,均经手术证实。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19~54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平均3.5年。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下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麻痛,胀痛,并与咳嗽,喷嚏以及站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CT椎间盘造影 侧隐窝狭窄 脊髓造影 神经根 感觉减退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头部动脉血管造影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60例行头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部动脉血管造影,观察组患者应用双筒注射器静脉推注,比较两中检测方法的图像质量、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高、造影剂用量少、造影时间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动脉血管造影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头部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造影在冠心痛多支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查16例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心电图改变病例。结果16例均有二支以上的血管病变。结论由于心电图的局限性,冠脉造影在多支病变中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多支血管病变 诊断 心绞痛 类型
  • 简介:摘要:血管造影机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放射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关键设备,能够应用到众多人体系统及脏器疾病检查中,不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会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使得血管造影机出现故障问题,影响到了实际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机的几个常见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提出几点日常养护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飞利浦FD20 血管造影机 故障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选用超声造影联合增强 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 2017.02~2019.12区间收治 50例早期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研究,均实施超声造影、增强 CT检查,对比超声造影(对照组)、超声造影 +增强 CT(观察组)检出率、确诊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观察组确诊率( 94.00%)高于对照组( 76.00%),数据对比 =6.3529, P<0.05。结论:将超声造影 +增强 CT应用在早期肝癌合并肝硬化诊断中对提高检出率、确诊率,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 CT 早期肝癌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 CT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03月 -2018年 03月间的肺栓塞患者,共 62例,均进行 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结果:肺栓塞检出率61例,诊断准确率高达 98.39%。 结论:在对肺栓塞的诊断中,肺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对于肝血管良恶性肿瘤鉴别应用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至2021年收治的50例肝血管肿瘤病人,同时行CT放射影响检查,以分析病人检查结果及预后效果。结果:CT诊断血管肿瘤良性以及恶性率更准确,良性、恶性分别40、10例,包括肝血管瘤22例、平滑肌脂肪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各13例、15例;其中恶性包括:胆管细胞型肝癌、混合型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细胞型肝癌各3例、1例、2例、4例;其诊断敏感性为100%;肝血管肿瘤良性组均低于恶性组,P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放射影像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主动脉夹层临床检出率与发病率显著提高。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凭借其扫描范围大、时间短、后处理能力强且无创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全身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基于此,文章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的诊断结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借助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结果  结论 如果针对肠梗阻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式自然可以提升诊断疾病的效率。

  • 标签: 肠梗阻放射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