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漳州市医院临床用血中检测合格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如何将这一部分血液制品充分利用,节约宝贵血液资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漳州市医院报废检测合格血液制品,调查分析其报废原因,按报废原因及品种将其分为几组,比较这几组数据大小,分析主要报废原因及对策。结果报废血制品中最主要是红细胞制品,其次是血浆。血浆制品主要报废原因是过敏反应、血袋破裂,血细胞制品报废原因则主要是过期和剂量原因,也有部分是过敏原因引起。报废原因还因用血科室而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充分利用血液,从而节约血源。

  • 标签: 血液报废 检测合格血液 节约血源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住院处方审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静配软件,对每个静配处方逐个审核,对不合格处方进行调配前干预。结果医嘱处方合格有488份,占93.67%,不合格33份,占6.33%。在不合格医嘱处方中,主要是溶媒选择不当、药物用量超说明书及在一个输液溶媒中,干预后全部合格。结论静配工作应重视事前干预,加强安全性监测,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 标签: 静配中心 合理用药 事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查中不合格标本出现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检验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血液检测中出现不合格102例不标本。结果此次血液检测中发现102例不合格标本中,溶血34例,占33.33%;凝血23例,占22.55%;送检延迟14例,占13.73%;标本采集不规范21例,占20,59%;血液量过少/量不准10例,占9.80%。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影响检验准确性,还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延误患者病情治疗,在临床规避中,医院检验科需加强和各部门之间联系,严格规范血液送检流程,以提升血液检查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检测 不合格标本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普通处方常见问题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4月份门诊3200张普通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420张处方存在不合格现象,占抽查总数13.1%,其中用药不适宜处方290张,超常处方82张,书写不规范处方48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9.06%、2.56%、1.5%。结论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需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药理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学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隐学习理论提出,掀起了对于语言内隐学习研究热潮,尤其是对于第二语言内隐学习研究更是引起了心理学以及语言学学者研究兴趣。本文将对第二语言内隐学习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理论做一个概述。并且从一个外语学习者角度,以日语学习为例,对如何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帮助我们自主学习外语作出探讨。

  • 标签: 第二外语 内隐学习 自主学习 日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其中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具有针对性防治方法。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集了800分血液标本,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n=400)和对照组(n=400),将两组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检验结果中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防治方法,将2组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概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出现不合格原因包括发生溶血、凝血情况、出现抗凝不全情况、送检时间过长、该样本数量过少等。研究组中血液标本合格概率为1.5%,对照组合格概率为4.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检验结果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在制定出针对性防治方法,对血压标本临床检验情况较为有利,能够显著提高检验合格概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因素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械干燥时间及灭菌合格影响。方法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方法与常规干燥方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进行干燥,对比低温真空干燥组与常规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和灭菌合格率。结果对于管腔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909.67秒;对于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847.10秒,对于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比高温干燥组节约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真空干燥组器械灭菌器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干燥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械,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比常规干燥更省时,且灭菌合格率更高。

  • 标签: 干燥方式 干燥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以来,选取3216份临床检验科收到检验样本,分析检验之前实行常规护理,同时选取2015年5月到2015年8月在分析检验前实行护理干预样本3260份,对检验样本中合格数量进行分别统计,计算不合格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样本不合格数量有16份,常规护理不合理数量有51份,护理干预样本不合理率为0.4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1.28%)。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临床检验不合理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临床检验 不合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抽取我院采集血液样本(186份),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93份。本次乙组是常规处理,而甲组是对以往标本不合格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总结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结果甲组血液标本合格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因素较多,相关人员应加强护理,确保标本合格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 不合格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监督,强化基本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不合格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防范对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集血液标650份,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650份血液标本中,34例标本检验不合格,占5.23%。结论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等,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

  • 标签: 血液标本检验 不合格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待检验血液标本360份。统计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情况,并找出不合格原因,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所有的待检测血液标本中,检验不合格有184份,占51.1%;引发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50份、送检不及时66份、采血不规范68份。结论临床检验血标本期间,存在多种因素引发检验不合格,通过分析其中各类原因,以此采取针对性对策,降低血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中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古藤圈”,针对晨间扫床存在较多问题,将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作为本年度品管圈主题,制定了质控表格,进行为期一个月数据收集,而后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成果收集与呈现,并对前后数据进行比较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开展,提高了晨间扫床合格率,提高了护理部质控合格率,增进患者舒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以主人翁形象参与护理管理,更加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晨间扫床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针对血站管理政策法规,促使血液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各大血站无偿献血者提供血液还是常常会出现检测不合格现象。因此,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影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无偿献血 合格率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不合格者电话反馈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一对一电话通知方式反馈献血不合格信息,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3439例献血者无一例发生投诉、纠纷,1920例ALT不合格献血者中,1674例复查后符合献血标准者重新参加献血,176例明确表示有再次献血意向;1519例其他项目不合格者中30%献血者愿意为无偿献血做义务宣传员,或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继续献爱心。结论做好献血不合格心理护理,对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 不合格 信息 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总结防范对策。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合格标本,以及不合格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送检标本当中有不合格标本82份,不合格率为8.20%,其中以中段尿不合格率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率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未使用无菌容器、血液污染采集分别占到4.88%。结论为了加强临床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沟通,提高微生物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率,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评判标准,根据QCC步骤就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低原因展开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数据。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使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由开展前66.67%上升到开展后9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认为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不仅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了护士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了优质护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品管圈活动开展实施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 临床护士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方法成立QCC小组,培训QCC圈员,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门诊病理组织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实施10个月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由原来89.33%提高到100.00%。结论QCC活动能明显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为病理医生提供可靠检查材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诊治依据。

  • 标签: QCC 病理标本 正确率
  • 简介:如今,电视上相亲节目肆虐,生活中相亲活动泛滥,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虚拟男女友"服务,这些现象表明社会大众对于择偶非常焦虑。择偶,顾名思义就是选择配偶。作为影响婚姻质量和家庭生活关键前提,择偶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对于择偶研究已经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和法律政治等各个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复制以及相关信息加工方式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标签: 择偶标准 执子之手 社会经济地位 婚姻质量 子成 信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