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2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前瞻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效果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评估结果,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实施前瞻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前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护理,比较两组的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排便症状(大便硬结率、腹胀腹痛率、排便费利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前瞻护理不仅可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而且还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分析睡眠与该类精神障碍患者前瞻记忆的关系。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组成研究组开展分析研究,另外同期选择34例健康人组成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剑桥前瞻急性测试,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研究组34例精神分裂患者的前瞻记忆(包括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例健康人,对比P<0.05。结论关注精神分裂患者的日间睡眠功能,可改善患者的前瞻记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前瞻性记忆 睡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800名体检人员的相关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护理质量以及体检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考评合格率94.7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5%;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是对照组合格率为86.4%,试验组合格率为97.9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质量管理在健康体检中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体检护理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即通过正确认识护理质量的内涵及护理质量管理的含义,可以运用追踪管理法、实施“四位一体”思维模式、品管圈活动、持续质量改进等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管理的开展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鲶鱼效应”管理)60例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54例,评价“鲶鱼效应”管理前后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调查实际的护理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与“鲶鱼效应”管理前相比,“鲶鱼效应”管理后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在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病房管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67%>81.48%)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缺陷发生率(0<3.70%)相对更低(P<0.05)。结论探讨“鲶鱼效应”管理的开展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ldquo 鲶鱼效应&rdquo 管理 神经内科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6月接诊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质量控制,选取2016年7-12月接诊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感染、热源反应发生率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18.00%,热源反应发生率为23.00%,实验组感染率为1.00%,热源反应发生率为1.00%(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质量比较(73.08±10.22VS90.48±14.40),患者满意度比较(81.25±6.31VS95.36±2.84)(P<0.05)。结论通过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可实现质量控制效果的提升,且达到较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道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气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气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气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气道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进一步提高门诊导诊和分诊工作服务质量以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方法对我院现有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采取相关的培训方法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技巧进行提高。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管理措施之后,门诊部门中导诊以及分诊的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了医患矛盾发生的概率。结论门诊导诊和分诊工作中进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能极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和护理水平,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 标签: 门诊导诊 分诊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随机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设置为对照组,护理中,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措施。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92例健康体检者,设置为研究组,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比分析漏检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漏检率为11.5%,研究组为2.1%,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中心 护理工作 护理质量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标准化流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择取我院现有的28个护理单元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是否实施标准化流程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为没有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阶段资料,观察组则为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阶段资料。评价标准化流程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论在基础护理合格率方面,还是在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安全隐患报告等方面实施标准化流程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较之实施前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实施标准化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护患纠纷,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满意度 护理合格率 标准化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体检中心2016年1-6月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体检中心的常规护理管理,在我院体检中心2016年7-12月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服务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效果、服务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的提高,两组体检中心患者差异比较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 标签: PDCA循环 体检中心 护理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临床生化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和质量管理的对策。方法对目前临床生化控制的要点展开进一步分析、探索,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意见。结果临床生化质量控制的要点有人为因素、室内室间的控制和对仪器的管理。在管理对策落实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职业水平的提升,坚持对室内室间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意识,对仪器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和管理等。结论强化每个质量控制环节,在质量控制要点的帮助下,有针对的提出改进策略,从而建立起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案是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进行提升的重要帮助和必然条件。

  • 标签: 临床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技术的培训在提高呼吸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本院工作的呼吸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及护士长组成培训团进行培训;培训时间2016年5~11月,病例来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呼吸科患者中100例为对照组,自2015年1月—2016年12收治呼吸科的患者中100例为观察组。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结果培训后,护士对理论知识掌握有了很大提高,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论护士技术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呼吸科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技术培训 呼吸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追踪检查记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ICU和心血管内科及呼吸内科急诊病例中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12±0.51)h、(3.13±0.12)h、(5.12±0.21)d、(7.12±0.4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4.12±0.36)h、(8.63±0.51)h、(15.41±0.41)d、(18.41±0.2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恢复机体状态,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危重症病人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透析充分指标、营养状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P<0.05)。结论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MHD患者的透析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分组管理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较多的医药安全问题,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需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加强对其的生产的风险管理,有效的避免其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纠纷。同时,加强对于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对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而言,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对GMP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更好的促进GMP现场检查中质量风险管理的有效应用。

  • 标签: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 质量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很多。药品是人们参与医疗保健中重要的产品,药品的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药品在生产环节中存在着问题,将会直接引发药品出场质量问题。为了优化药品生产质量,在本文中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对药品生产带来帮助。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在心血管外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本市四家医院心血管外科的30个病区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为普通的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在病区中应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共实验一年时间。本研究以一年后两组病区的内部审核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把两组病区的内部审核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对两组病区关于质量管理的合格数与不合格数以及每个程序项中病区的合格数与不合格数进行检验来分析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医疗模式的不同情况。结果采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所增强,病人对科室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科室的质量管理有了明显的提高。

  • 标签: 质量管理 心血管外科 病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供应室护理人员10名(管理后组)及2012年4月-2013年4月供应室护理人员8名(管理前组),管理后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供应室的质量管理管理前组为PDCA循环实施前的常规管理。结果管理后组器具、器械等日处理量、临床科室满意率及供应室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供应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学习主动、科室满意率及供应室质量指标合格率。

  • 标签: 供应室 管理 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