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急诊内科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而试验组进行前瞻护理质量管理。结果试验组经过前瞻护理后患者的急救耗时、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病死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结论临床采用前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急诊内科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质量管理 急诊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急诊外科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外科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前瞻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9.15%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前瞻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该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模式 急诊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好服务中前瞻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 78 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9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陪护率情况、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配护理比较,观察组 64.10% ( 25/39 )低于对照组 84.62% ( 33/39 ),护理满意率观察组 97.44% ( 38/39 )高于对照组 76.92% ( 30/39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引入前瞻护理模式,可通过降低患者家属陪护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压力,同时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前瞻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5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前瞻护理干预),每组均26例。结果在上下肢肌力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给予前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设计,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县市社区的5935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基线调查;结果在矫正年龄、性别、教育、吸烟、饮酒、BMI、体育锻炼、糖尿病、抑郁、脑卒中家族史、患病年限、降压药、SBP、TC、血糖、TG和LDL后,Hcy最高四分位数(Q4)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比数比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1(1.21-3.02),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1.45(0.82-2.55)和3.57(1.53-8.35)。结论Hcy是甲硫氨酸循环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了甲硫氨酸循环的关键环节,其异常升高可能影响DNA的甲基化过程,进而引起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将为深入研究Hcy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前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
  • 简介:摘要护理是医院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是经验式、粗放式管理为主,注重事后评价,缺乏事前、事中控制,护理管理缺乏预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是一种过程控制,既"督"又"导",旨在发现护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进行指导、控制,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改进护理管理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督导 职责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前瞻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方法收集7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与B组(低剂量组)各39例,实施CCTA检查,对比剂用量与管电压不同,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结果A组与B组RCA、LMA、LAD、LCX各冠脉节段客观评价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放射剂量(0.68±0.09)mSv明显低于A组(1.31±0.12)mSv,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CTA能够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而且放射剂量明显降低,有效放射剂量<1mSy,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CT成像 低剂量 图像质量 放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膜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加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其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等指标改善显著,且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肾脏生存率及安全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白蛋白,降低其24h尿蛋白定量,获得较高的肾脏生存率以及安全等,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方案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对于医院的供应室来说,在医院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室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无菌器材、无菌物品等等。同时还能够对相关的器材进行回收、消毒。加强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整个医疗的质量,而且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当然具体论述一下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本实验为前瞻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临床失败率23.68%(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髓芯减压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此论文应用回顾研究的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和医院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其不同的管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质量管理组,比较两组的管理作用。结果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到骨科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医学推广。

  • 标签: 骨科病区护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科室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18名未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本科室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职20名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分析对护理人员实施可持续质量管理前后,对所选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和书写护理文书等进行评分。结果在对护理人员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后,所选的18名护理人员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患者护患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科 持续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固定优良率为92.86%、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61.90%(P<0.05)。结论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手法复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科所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效果及相关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9.7%比对照组的72.4%明显要高。结论护理质量管理在基层医院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的执行,可以对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有效地提高,同时也可细致观察护理的所有细节,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对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和患者的尽快恢复提供帮助。

  • 标签: 基层医院 内科 护理安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科就诊的患者38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及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4%、2.60%、0,对照组分别为6.77%、10.94%、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门诊接诊的368例患者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满意度是89.3%,研究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满意度是96.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改进了门诊护理中发生的问题,提高了患者门诊就医时的满意度水平。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门诊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疾病也就越来越多。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目前,护理工作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之处。怎样准确判断和评价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是目前医护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正是针对这一难题,针对的做出了探讨,并结合自己所学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达到改善目前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