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安全在麻醉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麻醉专业学生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学生100名,给予常规教学;改良组学生100名,给予强化麻醉安全教学,同时对两组学生给予麻醉模拟操作测评,对两组学生麻醉安全意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学生麻醉安全操作测评、麻醉安全试卷测评情况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麻醉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麻醉安全学习,增强麻醉安全意识,增加麻醉安全知识掌握,从而能够在实际操作避免发生麻醉安全事件,减少危险发生,增加规范操作。

  • 标签: 麻醉安全 麻醉教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提高临床护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老年骨科患者110例,回顾相关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分析骨科存在安全因素,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对患者进行不安全因素分,并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82%。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9.10%。观察组没有患者投诉,对照组患者投诉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并有效地处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骨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妇科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有40例。给予观察组手术室安全护理,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9/40),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安全护理模,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及护士风险意识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医、患满意度及风险意识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风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节护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来我院行手术室治疗患者1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手术室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在提高手术安全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前手术器械准备、消毒及隔离质量、设备管理及巡回护士配合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安全性,确保手术安全,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内窥镜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医疗普遍运用一项技术,随着医用内窥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临床过程,内窥镜安全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内窥镜安全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内窥镜在临床应用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内窥镜 安全护理 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药物管理安全屏障应用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高危药物管理工作出现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方式是传统药物管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方式是实施高危药物管理安全屏障法,对两组高危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19例,其高危药物错发率为5.4%,高危药物错输13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3.7%;实验组发生高危药物错发3例,其高危药物错法率为0.9%,高危药物错输1例,其高危药物错输率为0.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危药物管理运用安全屏障能够降低高危药物错法率和高危药物错输率,起到了较好防护效果,加强临床药物使用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危药物管理 安全屏障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护理存在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医院产房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产房存在安全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工作技术及法律意识,同时,能有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沟通,从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结果经对产房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后,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产房工作存在安全因素,在工作工作责任心、风险预估能力、沟通能力及风险防御能力也越来越强,产房护理纠纷事件明显下降。结论在产房护理存在着许多安全因素,对此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产房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对策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心情,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外科病房发生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外科病房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择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安全事件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对比实施防范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防范措施后,精神病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83.33%(P<0.05)。结论根据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发生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及采纳。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4~2015年医院并发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成管理小组,共同探讨眼科护理安全因素,编制风险等级量表。结果高风险1项为特殊患者,中风险3项分别为法律观念、病史采集不全、专科技术操作水平低,低风险5项分别为职业风险、缺编、应急能力不足、环境因素、不依从。结论需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培养,做好护理技术管理,控制护理技术、法律风险;做好护理流程管理,做好病史、护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检查陪同等活力活动管理。

  • 标签: 眼科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注射用药是临床治疗中一种普遍给药方式,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在各种疾病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注射用药不科学引起医疗纠纷事故也逐渐增多,注射用药引起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护士是对患者注射用药执行者,在患者安全用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注射用药 安全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安全因素。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患者中选出91例,对其进行内科护理干预,在干预过程对25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其认为护理不安全因素,同时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工作存在缺陷。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后显示,其认为患者因素是主要安全因素,占比为68.00%(17/25);其次是护理技术缺乏,占比44.00%(11/25)。对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其认为护患之间交流障碍为主要不安全因素,占比43.96%(40/91);其次是护理服务技术,占比36.26%(33/91)。结论应不断加强院内制度建设,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为其提供更好护理环境,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普外临床护理研究,总结影响普外科临床护理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有护理人员和患者多方面的原因。结论护理安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前提,也是患者康复必要保障,全面认识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增强责任心和法制观念,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患者康复及护士工作提供一个和谐环境。

  • 标签: 普外护理 安全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静脉输液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存在,随之产生一些输液安全问题。目的保障患者安全卫生输液环境促进静脉输液专业不断发展。方法通过对专业静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规范输液人员操作、成立专门静脉输液管理委员会等规范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满意程度提高、并发症发病几率下降,药物输入合理率提高。结论提高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可以改善静脉输液品质,是进行有效管理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一直贯穿于护理活动始终,是护理质量基础,是评价护理质量最敏感、最有效指标,在新形势下,必须强化护理管理者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服务和优质护理。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临床护理安全常见隐患因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防范和减少临床护理安全问题发生,持续提升优质护理质量和水平。

  • 标签: 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文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10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管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文化管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1)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7.00%和26.0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工作满意度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97.00%和85.0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应用价值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以作为该类疾病患者优先采纳临床管理模式。

  • 标签: 监护病房 神经外科 安全文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在低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不同。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与研究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与对照组16%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在低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低年龄精神分裂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