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中的检验效果。方法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阴道细菌检验的孕妇患者3200例,采用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同时进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的情况。结果3200例患者中,PCR检测100例阳性,阳性率3.12%,且经省临检中心验收合格;而细菌培养法检测出20例阳性,阳性率0.63%;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检验检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其检出率较高,且准确率达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B群链球菌(GB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应用3种检验方案检验阴道细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阴道疾病患者96例,根据采用的具体检查方法分为3组,分别编号为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第1组患者采用革兰染色检验检验,第2组采用细菌培养检验检验,第3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式反应检验法(即PCR法)检验。对这3组的阴道细菌检出情况及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阴道细菌阳性检出率方面,第3组为80.21%,第2组为78.13%,两组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在阴道细菌具体检出情况方面,第3组肠球菌、加特纳菌及棒状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例(9.38%)、58例(60.42%)、10例(10.42%),与第2组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1组相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检验法进行检验,临床检验效果接近,均优于革兰染色检验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培养检验法 革兰染色检验法 阴道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送检的血液培养阳性标本180例,实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鉴定,对比试验结果。结果180例血液标本应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数量115株,G+球菌65株。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102株,G+球菌49株。两类药敏试验的菌种检验总一致率83.89%。G-杆菌一致率88.70%,G+球菌一致率75.38%。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62,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法药敏试验相比,符合率更高,因此,对血培养采取直接法可以更快的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药敏试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诊断布氏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布氏菌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血清学检验细菌检验,并对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经血清学检验确诊72例,其中有24例经细菌检验确诊;能够被两种检验方法同时确诊者16例。经血清学检验无法确诊,或者是血清学检验结果阴性者,细菌检验中结果为阳性。结论经血清学检验细菌检验,均能够对布氏菌进行确诊,然而两种检验方法无明显相关性,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针对具体情况对布氏菌检验方法进行选择,提高检验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 布氏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检的50例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在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36株菌株,检出率为72.00%(36/50),其中志贺菌占38.89%(14/36),弧菌占30.56%(11/36),气单胞菌占19.44%(7/36),其余菌种占11.11%(4/36),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相比较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菌株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危害较大,在临床上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细菌性腹泻患儿 病原微生物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细菌检验试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到2015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进行血液细菌试验的患者共计160例,将这些病例分成两组,每组均进行需氧和厌氧的培养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常规的药敏试验,试验组为直接药敏试验,观察两组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两组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试验用时方面差异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血液细菌检验中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做出的检验结果同常规药敏试验无明显差异,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医学检验手段。

  • 标签: 临床 血液 细菌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内毒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并且对人类的健康构成重要威胁,而国内外环境内毒素的标准尚不统一完善,也没有一种快速且适宜现场实时监测的检测方法。广大学者需致力于研究实时、快速、灵敏的新检测方法,以保护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内毒素 环境 检测技术 脂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水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药敏结果,了解羊水标本细菌培养对宫内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送检886份羊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药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886份羊水中,共分离出530株细菌或念球菌,检出率59.8%。G-菌258株,占总48.7%,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总病原菌第一位,占总菌38.5%。G+菌206株,占总39.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其它链球(草绿色链球)、其它革兰阳性球菌为一组无临床意义污染菌共157株,占总菌29.6%,提示羊水标本细菌培养为高污染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前三位是氨苄西林71.4%,复方新诺明55%,哌拉西林33.2%。而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羊水细菌培养为高污染标本,对羊水培养出的病原菌应谨慎分析其临床意义。羊水中分离率最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这些常规药物敏感率均大于80%,可作为宫内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

  • 标签: 羊水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检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检验科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室的整体管理,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科的检验质量,才能让患者放心。本文笔者将对检验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逐一列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相关问题。

  • 标签: 检验 质量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糖检验中酶检验方法与快速检验法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卫生院接受血糖检验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进行酶检验与快速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静脉血酶检验法血糖值明显高于快速检验法(P<0.05),而静脉血酶检验法与末梢血快速检验所得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糖检验中酶检验法更加准确,快速检验法更加便捷,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血糖检验 酶检验方法 快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检验过程中,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方法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检验1000例尿样本里面选择误差相对较大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次检验这些尿样本,对具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尿样本里面存在150例检验结果误差比较大的尿样本,尿液检验误差出现率是15.0%;对尿液检验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送检、保存以及采集因素、临床用药和相应实验室因素。其中实验室因素对患者尿液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大,达到30.7%,其次是临床用药因素,所占比例为20.0%,标本保存因素所占比例为8.7%,对患者尿液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小的是标本送检因素,只占3.3%。结论进行尿液临床检验工作的时候,所有环节里面都有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应该对每一个检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临床检验结果所具有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影响 尿液检验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400例感染患者当中378例应用抗生素情况给予分析,并且对病人采取抗生素的种类、药物敏感试验及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相关情况给予统计。结果病人采取抗生素的几率为94.5%;这一次研究的378例病人当中,病人采取抗生素的时间为2-41d,采取两种抗生素的病人一共有196例(51.9%);采取3种抗生素的病人一共有66例(17.5%);采取4种抗生素的病人一共有36例(9.5%);1种抗生素的病人一共有80例(21.1%)。结论在临床当中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免发生滥用药物现象出现,使细菌耐药性明显减少。

  • 标签: 临床抗生素 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130例血液制品标本注入双相血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每天对生长状况进行多次观察,待发现双相血培养皿上有细菌生长后进行涂片染色,使用梯度离心法将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使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随后使用传统方法对上述鉴定结果再次进行鉴定。结果130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引起的52例,革兰阴性菌引起的74例,真菌引起的4例,进行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6.2%,100.0%,50.0%。进行药敏试验中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符合率大于85%。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确定菌种后使用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进行药敏检测可行度较高,缩短了需要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到了较多的时间。

  • 标签: 血培养阳性标本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多重耐药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慢性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标本(不包括重复分离株)。采用K-B法药敏试验对细菌进行筛选。结果886份标本中多重耐药细菌264株(70.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体外试验表明有广泛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满霉素部分多重耐药性。结论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多重耐药严重。

  • 标签: 老年病人 多重耐药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安阳中心医院细菌耐药状况与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我院微生物室的标本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细菌35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80株,占30.2%,革兰阴性菌2500株,占6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55%。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2014年我院病原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合理选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辅助降低血粘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几项感染指标分别进行综述,指出各项指标在诊断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做出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方法查文献对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元五项指标进行综述。结果据各文献报道五项指标在细菌感染病例中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各指标联合检测不但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COPD等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联合检测五项指标,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细菌引起的感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加重,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

  • 标签: 细菌感染指标 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细菌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护士手细菌污染对于护理工作的影响,针对新生儿护理操作前后护士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护士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在对新生儿护理操作前后,采集受细菌,并对护理前受细菌污染与护理后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妇产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操作后,手部细菌的污染长度严重,染菌阳性率已经达到了98%,而早护理操作之前,护士手部细菌的感染情况则相对较低,阳性率16%。结论负责新生儿护理的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之后,就要使用消毒液消毒,然后遵循六步洗手法,以使手部细菌污染率有所降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护理操作 受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