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疾病的效果。方法将上海市浦南医院呼吸科2008年1月~12月入院的186肺部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传统治疗组。结论红光照射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疾病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能较快促进肺部湿啰音的吸收,促进机体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缩短病程,提高肺部感染疾病治愈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红光 肺部感染性疾病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小儿感染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以往研究将体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感染的金标准,常采用血培养、尿培养等,但该种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五分类,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容易受环境、试剂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且不能很好的对形态异常白细胞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给临床带来诊断偏差。而外周血涂片检测准确、直观,对细胞形态检测良好,不仅能够反映感染炎症,还能排除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常被儿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血涂片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400例疑似感染患者及100例非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疾病组中,阳性率为8.8%,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82.0%,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项感染疾病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在妇科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对2008年~2011年间在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就诊的3080例患者,术前进行四项感染疾病检测。结果妇科常见疾病中,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梅毒、HIV感染比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其他妇科疾病。结论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有关。

  • 标签: 四项传染病指标 妇科疾病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我院的感染疾病患者1000例,其中有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511例,作为病毒性疾病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489例,作为细菌性疾病组,对这两组空腹患者进行腹静脉抽血,采取血样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清测定降钙素原含量均有升高者,但是细菌性疾病组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高于病毒性疾病组患者,说明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度高,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感染的是细菌性疾病时运用对患者血清内降钙素原的测定可以快速的诊断患者所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4例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服用克拉霉素,观察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治疗。接受治疗一周时间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感染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罗红霉素胶囊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减少护患纠纷、投诉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也能够提高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联合检测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728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测,观察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结果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为36.8%,白细胞WBC阳性率为34.6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38.4%。同时统计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其中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阳性率,分别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阳性率为19.8%,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为16.5%,C-反应蛋白CRP、中细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2%。结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的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阳性率呈一定的相关性,以两项以上的阳性指标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 儿童 感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4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有28例患者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容易合并其他妇科感染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甲硝唑和维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分析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200例感染疾病患者。结果以血清中C反应蛋白≥10mg/L、血清中降钙素原≥0.5ug/L这两个标准划分阳性率,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28.0%、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91.00%,病毒性感染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37.00%、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15.00%。结论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感染疾病的诊断工作,效果明显优于C反应蛋白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三年住院孕产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为预防感染疾病的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措施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414例孕产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6414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患者231例(3.60%),丙肝抗体阳性患者10例(0.16%),艾滋病病毒抗体1/2初筛阳性患者31例(0.48%),梅毒抗体阳性患者9例(0.14%)。结论孕产妇感染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重视孕产妇感染疾病的监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避免医务工作者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梅毒 艾滋病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围生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昆明同仁医院出生的所有患新生儿疾病的患儿共37例和1178例非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增加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因素为胎龄体重低、分娩方式、产前母亲发热或感染、窒息程度、胎膜早破。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围生期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细菌感染55例、病毒感染35例患儿及43例体检的健康儿童的PCT和CRP值,分析PCT、CRP在各组间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PCT、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细菌感染组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及其与病毒感染加以鉴别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CRP。结论PCT、CRP检测可用于脓毒血症的诊断及细菌与病毒感染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作用,对儿童脓毒血症的疾病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PCT优于CRP,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疾病患者一共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2月10日,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感染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0.00%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10.00%(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感染性疾病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照组给予氟哌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d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和退烧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为10.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174,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小儿细菌感染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孢曲松 细菌感染性疾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8例诊断和治疗过程回顾下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者43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12%。结论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而积极抗感治疗是关键,同时树立无菌观念,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疾病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感染疾病患者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至2014年到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300例发热患儿充当受试对象,将其中205例病毒感染者和95例细菌感染者分成A组和B组,在血常规检测同时,给予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hs-CRP与WBC指标水平相比B组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疾病患儿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利于早期明确病情,为临床医师制定施治方案提供有效依据,适合推广。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