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方法学评价试验,选择一种检测血清总胆汁的方法。方法Thio-NADH黄色发光系统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结果本法线性达150mol/L,精密度,批内CV0.98%,0.85%,批间CV4.58%,4.13%,本法与普通显示法比较Y=0.903x-1.45r=0.9955,n=50,配对t检验P>0.05,胆红素<830umol/L,血红蛋白<50g/L,肝素钠<100mmol/L,枸橼酸钠<120mmol/L,乳酸<30mmol/L,抗坏血酸<280mmol/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线性好,精密度高,结果无明显干扰,对仪器管道、比色杯基本无色素沉着污染,是测定血清总胆汁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酶循环法 血清总胆汁酸(TBA) Thio-NA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中酚性成分抑制脂肪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脂肪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锦香酚性成分中鞣花酸类和含有酯基基团的化合物对脂肪有抑制活性,抑制IC50值范围在3.7-87μg/ml。结论金锦香中黄酮苷类与鞣花酸类成分具有脂肪抑制活性。

  • 标签: 金锦香 酚性成分 脂肪酸合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核苷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96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及同期进行体检的36例健康患者进行了5`核苷的水平的检测,96例肝脏疾病的患者中包括24例肝硬化患者,23例慢性肝炎患者,25例急性肝炎患者,24例肝癌患者,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的5`核苷的水平及在各组患者中的阳性率。结果肝脏疾病的患者的5`核苷的水平及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与健康组相比,呈明显升高趋势,阳性率也高于正常体检组。结论5`核苷对于肝脏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一项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5`核苷酸酶 肝脏疾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带常规、BV唾液法在妇产科常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BV合并霉菌滴虫感染情况。方法对本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21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通过盐水涂片法查找滴虫,进行革兰染色判断清洁度及检查念珠菌、线索细胞,通过唾液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清洁度Ⅱ度占31.46%;Ⅲ度占62.62%;Ⅳ度占5.92%;霉菌感染占20.87%;滴虫感染占3.43%;BV唾液法检测阳性占27.10%;念珠菌、滴虫和BV阳性混合感染占4.05%。结论白带常规与BV唾液法联合检测在妇科常规检查中两者都有其独立的临床价值,能更好的正确诊断、合理用药,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带常规 BV唾液酸酶法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脱氨活性联合检测在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取血测定血脂蛋白(a)及腺苷脱氨活性水平,分析脂蛋白(a)及腺苷脱氨活性联合诊断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脱氨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单独的脂蛋白(a)、腺苷脱氨活性诊断脑出血,诊断特异度差异显著(P<0.05),脂蛋白(a)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腺苷脱氨活性(P<0.05)。结论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脱氨活性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灵敏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脂蛋白(a) 腺苷酸脱氨酶 脑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本病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骨髓病态造血导致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异柠檬脱氢基因突变可导致其正常产物α-酮戊二大量转变为D-2-羟基戊二,从而导致α-酮戊二依赖性活性不足,进一步影响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携带异柠檬脱氢基因突变的低危组患者往往总生存期较短。该基因突变在病程中较为稳定,并不影响患者向白血病转化。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 预后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TPA)、白蛋白(ALB)、总胆汁(TBA)和胆碱酯(CHE)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上变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6例肝硬化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PA、ALB、TBA和CHE水平。结果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逐级递增,TPA、ALB和CHE水平逐级明显降低,TBA逐级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PA、ALB、TBA和CHE变化水平对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前白蛋白 白蛋白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骨与非骨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柱支撑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骨重建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骨重建治疗。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3.1)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2.5)周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采用骨重建内侧柱支撑与非骨重建内侧柱支撑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施骨重建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快。

  • 标签: 植骨重建 非植骨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 简介:摘要观察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蕲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优化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8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胞二磷胆碱和蕲蛇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再给予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和蕲蛇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ND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AD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实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33,P<0.05;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7天、14天、21天患者神经缺损程度ND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观察组变化更明显,观察组治疗后7天、14天、21天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4天、21天神经缺损程度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蕲蛇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改善血流动力学与血管病变,恢复缺损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 蕲蛇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的300例高危HPV感染患者,300例患者中使用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激光、微波、冷冻、电灼、手术切除(妇科的LEEP刀等)、光动力疗法等,确诊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9月。选号法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施加物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瑞琳他抗功能性凝胶,考察hr-HPV-DNA阴转率、CIN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考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瑞琳他抗IGy多克隆抗体复合铜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患者,有助于巩固物理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HPV转阴率、CIN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gY多克隆抗体复合植酸铜功能性凝胶 联合物理治疗 疗效分析 HP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横突间骨融合与椎间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腰椎滑脱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横突间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椎间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融合情况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9.66%,明显高于A组的68.96%(P<0.05);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横突间骨融合。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种养药材的质量管理。方法依据种养药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进行简约论述。结果中医药理论是依据传统中药材自然性、味等的特性,确定其应用范围,而人类过度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药材种养经济目的及种养者具备专业技术素质等,均可能使种养药材性、味等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势必将影响延续数千年的传统中医继续健康发展。结论重视种养殖中药材的质量管理,应刻不容缓。

  • 标签: 种养植药材 中药材质量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l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组254例妇女使用皮下埋剂;对照组妇女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对比观察皮下埋剂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使用终止率等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妊娠率为0.4%,对照组妊娠率为7.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观察组取出埋剂者15例,对照组取出宫内节育器20例,此外有7例因节育器完全或不完全脱落而终止。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避孕具有高效、长效、安全、简便、可逆的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皮下埋植 避孕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方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以及咖啡含量进行同时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分析对旋覆花的提取进行工艺优化,并针对旋覆花当中绿原及咖啡的含量选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检测,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比例为7030);色谱柱为Interil-ODS(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325nm;流速则控制为0.5mL?min-1。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绿原和咖啡在0.83-4.54ug/ml、0.45-2.10u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21%、1.43%。结论采用HPLC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及咖啡含量同时检测,方法简便快捷。

  • 标签: HPLC法 旋覆花 绿原酸 咖啡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血(DF--521)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70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8例)和脉络宁一肠斯匹林一潘生丁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内及5天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4%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8%和59.4%,P<0.01。DF—521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DF—521对频发的TIA疗效是显著的,且起效快。

  • 标签: 凝血酶样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皮下埋避孕法的植入和取出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12月因要求结束皮下埋避孕方法而来我院就诊的51例妇女。结果皮下埋避孕效果好。结论皮下埋避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下埋植 手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骨融合术、椎间骨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间骨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骨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骨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间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骨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骨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骨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