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油治疗新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46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油局部外用。结果治疗组的患儿痊愈18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以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硬肿症 红花油 治疗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系指新生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发病率为6.8%1,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此外,窒息、重症感染(败血、肺炎)等均是新生可能导致的发病因素,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新生儿 硬肿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新生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新生多发生于出生后3d内,且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多见。30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消退时间平均为58.42±18.66h。未见肺心衰、肾衰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发生。结论及时治疗和护理是治愈新生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 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使用紫草油涂擦的方式治疗新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年收治的新生50例,在常规治疗下,将紫草天和菜油按13的比例调高温熬制成紫草油,待紫草油冷却后再装入无菌的容器里。通过使用紫草油对新生进行涂擦治疗。结果新生肿大部分消失或者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尿量增加。结论通过使用紫草油涂擦的方式治疗新生的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紫草油 新生儿 硬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及消散膏外敷治疗新生32例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64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消散膏及复温的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照组新生患儿采用采用暖箱复温补充热量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抗感染、抗凝等综合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新生患儿的治疗效果、减轻时间、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28,有效3,无效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12,有效13,无效7,总有效率78.1%;治疗组减轻时间(3.62±0.32),消失时间(5.25±1.52),对照组减轻时间(5.09±1.17),消失时间(7.82±1.25),治疗组患儿的减轻和消失时间大大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以使新生患儿尽快痊愈,尽早摆脱疾病的折磨。

  • 标签: 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消散膏 中药外敷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量肝素辅助治疗新生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超微量肝素治疗。结果两组未发生明显药物副反应,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量肝素辅助治疗新生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 标签: 超微量肝素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频谱仪和润肤油抚触治疗新生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2012年我科的患儿3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频谱仪和润肤油抚触治疗新生效果好。

  • 标签: 频谱仪 抚触 新生儿 硬肿症
  • 简介:摘要新生败血新生期的危重病症以及造成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了解败血的危险因素及败血的病原菌,熟悉败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减少败血的发生及并发的发生。下文就以上几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诊断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患儿女,日龄3d,全身红褐色皮疹2天。皮科检查躯干两侧及四肢屈侧可见散在的水肿性红斑及弥漫分布的褐色色素沉着斑,腹部可见少许线性疣状增生,未见明显水疱,色素沉着斑多沿Blaschko线分布,呈喷泉状及泼墨状。诊断新生色素失禁

  • 标签: 色素失禁症
  • 简介:摘要新生胆汁淤积是目前儿童肝病就诊及住院的首位原因,延误治疗会引起不可逆的并发,甚至死亡,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意义重大,脐血胆汁酸有望成为早期预测胆汁淤积的指标,针对脐血高胆汁酸者进行干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减轻其病情。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新生期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从而对其以后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通过阐述新生的生理特点,分析了对新生应注意观察的事项和护理的重点,最后就新生疾病的预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败血新生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03月至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败血患儿,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其中皮肤5例,肝脾肿大5例,呼吸困难4例,腹胀6例,发钳4例,黄疸10例,体温不升10例,发热12例,呕吐14例,进食减少16例。86例患儿接受治疗之后,治愈8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治愈率较高,达到96.51%。结论败血新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对于具有高位因素的患儿,必须趁早进行药敏试验和病原学检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新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足月新生分为败血组及对照组;败血患儿符合新生败血诊疗方案;无影响凝血功能因素的新生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及3~7d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T-Ⅲ活性、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等7项检查指标变化。结果在入院早期,与对照组新生相比,败血新生APTT、PT明显延长,PLT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进展,部分败血患儿出现DIC状态,其早期凝血指标与未发展至DIC状态的患儿早期凝血指标相比,只有DD存在差异,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败血患儿DIC时期较其早期非DIC期凝血指标相比,AT-Ⅲ活性、PLT计数明显降低、DD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在败血病理过程中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疾病进展出现动态变化,临床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及早对症处理,预防DIC,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凝血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对新生早期干预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出生新生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新生抚触,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护理。于新生出生后第2天、第14天、第30天对两组新生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实验组新生出生后第2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01分,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35分,第30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9.45分;对照组53例新生出生后第2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7.95分,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05分,第30天神经行为评分为38.95分。结论新生抚触能改善新生神经系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神经系统疗效神经行为智力开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抚触及抚触加游泳对新生黄疸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新生100例,从出生第1天开始常规护理,干预组新生100例每天给予抚触2次及游泳1次。两组记录首次胎便排泄时间及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结果两组新生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抚触及游泳可加快胎便排出,减轻黄疸程度及黄疸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 游泳 黄疸
  • 简介:摘要新生胃穿孔是临床少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无明确标准,病情发展迅速,易因造成延迟诊断而导致预后不佳。目前对于新生胃穿孔的病因尚有多种学说,尚无一种学说能明确解释新生胃穿孔病因,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也有学者提出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胃穿孔患儿有效。

  • 标签: 新生儿胃穿孔 病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