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效逆转病毒治疗艾滋病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艾滋病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照要求进行高效逆转病毒治疗,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1)经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CD4+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F值分别为8.426、6.374,P<0.05。(2)经治疗,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积评分和体重均有明显升高,尤其是6个月和12个月时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行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半年后病情稳定,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HIV
  • 简介:摘要PERV是一种整合到猪基因组中的逆转病毒,在异种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技术中可能感染人。PERV存在于猪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并可体外感染人源细胞及细胞系,其复制、表达及对受体细胞的感染能力均与其分子结构相关,本文就PERV的分子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PERV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的效果,以指导抗病毒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达到降低艾滋病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方法收集我单位32例治疗满1年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1年后,所有病例病毒载量均在检测水平以下,CD4+T淋巴细胞计数获得不同程度提升,治疗期间无新发艾滋病相关性机会性感染;治疗期间发生头晕不良反应29例。结论在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提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极大程度降低了艾滋病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钦州市艾滋病病人高效逆转病毒治疗(HAA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AIDS医疗救治疗效评估调查表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的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因素、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变量上的差异。结果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的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因素、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变量上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干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意识是保证艾滋病长期规范治疗的可行策略。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社会人口学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由于供体器官、组织、细胞的缺乏,猪源性肝细胞成为生物人工肝等技术的重要原料来源,但PERV种间传播的可能性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带来了重大隐患。本文就在体细胞对PERV的易感性进行综诉。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感染 生物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在人肝癌HepG2细胞内可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逆转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VEGFR3片段,克隆至pBABE-puro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经PCR、酶切、测序等验证后,体外与PIK包装质粒共同转染293FT细胞,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逆转病毒,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获得转入VEGFR3的Hep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VEGFR3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①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pBABE-puro-VEGFR3;②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到VEGFR3在靶细胞HepG2-pBABE-puro-VEGFR3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VEGFR3基因的人肝癌细胞重组逆转病毒载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逆转录病毒 载体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弃逆转酶治疗的原因,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某县放弃逆转酶治疗患者治疗数据库中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对该县数据库中放弃逆转酶治疗患者中的96例治疗病例进行逐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放弃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同性恋途径感染放弃治疗比例高于其他感染途径患者,青壮年放弃治疗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因为职业原因居家治疗放弃治疗比例低于流动职业患者。结论提高服药依从性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设立治疗随访期间的服药依从性的长期跟踪教育机制;要从提供或者设立稳定、牢固的职业岗位入手来提高服药的方便性和依从性;设立县级逆转酶治疗药品储备库,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将纳入基本药品保障目录,设立逆转酶治疗药品自购报销机制,提高患者服药的自律性。

  • 标签: 放弃抗逆转录酶治疗 病例原因分析 96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 标签: 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LISA 孕前 出生缺陷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P多糖在体内对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以先天感染DHBV的雏鸭为动物模型,将雏鸭(10只/组)随机分为5组(RP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3-T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以20mg/kg/d灌胃给药10天。给药前1天、给药后5天、10天及停药后3天,均采用斑点杂交法观察血清中DHBV-DNA表达。结果各剂量组RP多糖对DHBV均有相应的抑制作用。其中给药后第5天,高、中剂量组血清DHBV-DNA为0.77±0.27、0.69±0.15,第10天为0.57±0.11、0.49±0.1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32±0.56、1.24±0.53)相比明显降低。给药后第5天,RP多糖高、中剂量组对DHBV-DNA的抑制率为25.16%、25.35%,第10天为45.94%、48.2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显著提高。结论RP多糖可降低血DHBV-DNA含量,对DHBV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菲律宾蛤仔多糖 鸭乙肝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4期
  • 机构: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河冈义裕等人与美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新疫苗,该疫苗以基因被剔除的埃博拉病毒为基础制作而成,从理论上说其抗病毒效果可能较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目安眼膏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用的最佳浓度,为目安眼膏处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兔角膜上皮划痕法造模,将模型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8只眼)。分别为Ⅰ组~Ⅳ组含0%、3%、5%、7%蜂蜜的目安眼膏;Ⅴ组模型组;Ⅵ组3%阿昔洛韦(ACV)眼膏;Ⅶ组凝胶基质组,接种病毒后第9天,用病毒滴度法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含5%蜂蜜组的病毒抑制指数最高,即含5%蜂蜜的目安眼膏其对HSV-1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目安眼膏HSV-1蜂蜜最佳浓度为5%。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诱发因素,探讨希望医患关系逆转的期望值,并从社会的角度倡导政府和第三方给予正确的诱导,使得社会医疗服务达到人文的和谐。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 患者 媒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是针对酶活性位点进行药物设计。本文根据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活性,结合国内外文献的介绍,合成一种新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标签: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抑制剂 合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采用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乙型肝癌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感染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就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n=50)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8%,较对照组76%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经观察示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皮疹、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各1例,对照组皮疹2例,血压升高1例,轻度浮肿1例,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呈正常恢复。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肝功能明显恢复,且具较高依从性,对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病毒性肝炎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LVH是诱发冠心病、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是逆转LVH。中医将气虚、血瘀、痰阻归结为LVH发病的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益气活血化痰法的治疗原则,创新了高血压LVH的中医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 标签: 高血压病 左室肥厚 益气活血化痰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著名的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关于转录因子Sox2在固有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篇论文:Sox2在中性粒细胞中能够充当胞内DNA传感器的作用,当Sox2结合了细菌DNA后,Sox2会通过激酶TAK1和转接蛋白TAB2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开始转录翻译一系列的促炎因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