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采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中心江北门诊和抗病毒治疗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IV病毒载量以及分泌物分级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①患者HIV病毒载量<100052例,1000-49998例,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②患者分泌物分级情况阴道杆菌++11例,+49例;球菌+++1例,++12例,+47例;上皮细胞++++48例,+++11例,++1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采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后,可有效降低患者HIV病毒载量,且患者的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急性盆腔炎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疗法)、高效组(高效逆转病毒疗法)各4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免疫状态无差异,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基础组,高效组IgA、IgG、IgM指标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免疫状态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八珍汤用于艾滋病的高效逆转病毒治疗致血液毒副反应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毒性与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中,33例患者的周围血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RBC与Hb的下降比例为31%,WBC下降比例为25.86%,PLT的下降比例较低,为15.52%;八珍汤治疗法基本不会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八珍汤可使CD4细胞计数升高(P<0.05)。结论八珍汤能显著改善HAART所导致的血液毒副反应,且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也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八珍汤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毒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高效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及CD4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抛硬币法将2023.01~2024.01在本院行高效转录病毒治疗的38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19,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同时CD4 T淋巴细胞更高,病毒载量更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高效转录病毒治疗中应用综合心理护理,能有效增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CD4 T淋巴细胞,降低病毒载量十分有益。

  • 标签: 艾滋病 综合心理护理 治疗依从性 CD4 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冠状病毒的活性及其机理方法。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感染冠状病毒(COVID-19)患者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36),采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的为研究组(n=36),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消失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头疼、胸闷、腹泻等其他症状消失率差异对比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和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消失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 连花清瘟颗粒 冠状病毒 活性 机理方法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2019年年底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直到现在仍然处于新冠肺炎防控阶段,给人们的日常活动等均带来重要的影响,对于新冠肺炎这一疫情,做好其防控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防控工作是其重要内容,尤其是地方政府与基层干部,是群众依靠的“主心骨”。从2003年SARS病毒引发的“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疾控能力有一定的上升,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如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欠缺、防护人手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要做好基层防控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基层疾控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层疾控能力 重要性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3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0例接受髓内固定的设为实验组,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两组的手术情况上看,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

  • 标签: 髓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 高龄逆转子间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发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计57.7万人,死亡18.2万人。近些年,随着国家防艾政策的实施及艾药物的不断研发,艾滋病病死率逐步下降,患者生存周期也在延长。这样的成果离不开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疫情流行病调研、临床诊疗、药品研发、医护培训、公益宣传、志愿活动中的大量公卫人员、医务人员、

  • 标签: 艾滋病宣传 药品研发 疫情流行 志愿活动 生存周期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HBc和-HBe在ELISA法出现假阳性概率,并分析出现该事件的原因。方法研究基础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检验的57例乙肝-HBc样本与54例乙肝-HBe样本作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ELISA法检验,之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进行复检,对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出现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乙肝-HBc样本与-HBe样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检查过程中假阳性率12.28%与11.11%。结论使用ELISA法对乙肝-HBc和-HBe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整体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敏感的TRFIA测试方法进行复检,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 标签: 乙肝抗-HBc 乙肝抗-HBe ELISA法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性流产以精子抗体(AsAb)、子宫内膜抗体(EMAb)、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遗传室开展复发性流产检验的14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开展ACA检测1413例、AsAb检测170例、EMAb检测138例;并选择同期本院内无不良孕产史的健康女性(已经生育)146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并控制不同检测项目的女性例数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三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AsAb、EMAb、ACA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sAb、EMAb、ACA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复发性流产诊断中,AsAb、EMAb、ACA检测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筛查患者复发性流产发生原因,利于后续诊治。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检测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检测、EB病毒感染疾病的关联性,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的200例EBV受检者,取静脉血进行EB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检查采用进行,分析EBV 抗体阳性患者感染情况。结果:200例受检者中,EBV 抗体阳性血清患者140例(70.00%)。1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较大比例,未成年患者占较大比例,P

  • 标签: EB 病毒 病毒感染 性别情况 发病情况年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康栓凝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凝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临床的药师要充分的发挥其与药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查房工作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的栓、凝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知识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着重关注,规范凝药物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药师对于心血管疾病凝药物的用药治疗进行干预的治疗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效果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减少,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栓抗凝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医院产科2022年1月至12月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名。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妊娠糖尿病发病率、血糖水平、孕期体重情况、孕妇心理状况。结果试验组妊娠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糖后1h血糖、服糖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家属参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GDM高危孕妇认知水平,改善行为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 标签: 行为习惯逆转疗法 家属参与健康教 GDM高危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