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血栓栓塞是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动脉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是造成远端微小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深静脉形成及脱落血栓是造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的凝状态及明确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围术期特别是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微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现将血液粘滞状态术后早期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术后 高粘滞血症 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早期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Sb)的高低将174例患儿分成两组:甲组110例,为相对低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乙组64例,为相对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74例胆红素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共有218耳异常(62.6%),甲、乙两组比较,乙组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甲、乙两组V波反应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红素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影响,异常率与浓度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钾盐是标准的躁狂治疗药物,但是它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尤以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最为严重。临床上常以锂浓度来监测,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在锂浓度并不高的情况下,临床上已经出现了毒副反应,本文从脑电图的角度对服用碳酸锂的病人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脑电图改变 碳酸锂 脑电图异常 短程 躁狂症 异常脑波
  • 简介:研究高胆固醇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状况及四氢生物喋呤(BH4)的转复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胆固醇饮食组、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5周后,测定血中总胆固醇、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水平,并取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血管条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各胆固醇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胆固醇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比较血中NO水平明显减低(P〈0.01),丙二醛浓度明显升高(P〈0.01);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与胆固醇饮食组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丙二醛的水平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降低。不同组别的动脉对乙酰胆碱最大舒张功能存在明显差别,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较其他组明显下降;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较高胆固醇组明显恢复。结论:高胆固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BH4对其具有转复作用,其转复机制可能与BH4升血液中的NO和降低过氧化物的水平有关。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功能 一氧化氮 丙二醛
  • 简介:目的:建立高纯度碳酸镧(La2(CO3)3)中镁、铝、钙、钒、铁、钴、镍、铜、砷、硒、钼、镉、汞、铅14种非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加适量浓硝酸溶解后,用2%硝酸溶液稀释后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通过在线内标的方式消除基体效应和漂移。结果:14种元素的方法检测限0.0064-0.5313μg·kg-1,加样回收率在82.9%-111.3%,RSD小于7%。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碳酸镧中非稀土元素准确、灵敏度,可以为碳酸镧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碳酸镧 非稀土元素
  • 简介:患者女性,60岁,因胸闷,头晕伴极度乏力一月余前来就诊,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多导联T波偏低或S—T段下移,各导联u波明显,部分发生T.U融合,Q—T间期(Q—U)明显延长,达0.54秒。提示低钾(附图)。血清钾检查为3.0mm01/L。本例患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近三年来降压药物一直使用复方降压胶囊,并自行将维持剂量

  • 标签: 复方降压胶囊 低血钾 心电图 高血压病 降压药物 血清钾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时、后的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的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椎基底动脉供不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尿毒症透患者心脏并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尿毒症透患者分别进行ECG与DCG检查,另外对28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DCG检查,分析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同时比较尿毒症透患者、健康体检者DCG中HRV观察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尿毒症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状态,对临床尿毒症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心脏并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综合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经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患者Quisi的特征。方法:应用德国Quisi仪,对40例强迫(OCD)的Quisi进行全夜监测,并与35名正常人对照(NC)。结果:与NC组比较,OCD组Quisi为REM睡眠潜伏期前移,REM活动度,REN强度,REM密度和第1阶段睡眠均增加及睡眠潜伏期延迟和睡眠效率降低。结论:Quisi中的REM变化可能是强迫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 标签: QUISI 快速眼运动 强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氢溴酸乌甲素(QingxiusuanGaowujiasuQG)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推注乌头碱(Aconiti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氢溴酸乌甲素口服6.0mg/kg、3.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nmg/kg、0.45mg/kg、0.3mg/kg能有效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口服6.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mg/kg、0.3mg/kg,能显著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氢溴酸乌甲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标签: 实验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 抗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婴儿痉挛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确诊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26例(100%),16例符合典型高峰失律,3例符合变异型高峰失律,7例为异常脑电图表现。16例脑CT异常,4例头颅MRI异常,6例隐源性IS脑CT和MRI检查均正常。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婴儿痉挛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 高峰失律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痉挛脑电图(EEG)及临床发作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53例婴儿痉挛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观察。结果:EEG典型高度失律77%,不典型高度失律23%,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不同步棘波、多棘尖—慢综合波群不规则混合间断或持续爆发—抑制反复出现,3~6周/秒无规律发放。结论:临床以短暂急剧强烈的多发性肌强直性收缩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智能缺损和脑电图高度失律为特征,可以肯定脑电图是诊断婴儿痉挛唯一可靠的检测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对78例神经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78例神经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4例。结论:各型神经以及男、女性患者脑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脑电图改变说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同时存在兴奋与抑制的失调。

  • 标签: 神经症 脑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AS)和孤独儿童(AC)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S和30例孤独(AC)和40名健康儿童(NC)的ABR。结果:AS组、AC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绝对波幅波Ⅲ(Oz脑区),波V(Oz脑区)上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与NC组和AS组相比,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上,AC组延迟于NC组和AS组(P〈0.01)。波幅分析所见,绝对波幅Ⅲ(Oz脑区)AC组低于NC组和AS组(P〈0.01);绝对波幅波V(Oz脑区)AC组也低于NC组和AS组。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C和AS有初步参考价值。

  • 标签: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儿童 脑干听觉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CAS)患者的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对15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EEG进行分析。结果:15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脑电图正常53例,异常97例,异常率为64.67%。结论:EEG可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动脉硬化症 脑电图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