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复杂,创伤严重,康复时间长,髋关节损伤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医疗费用高、功能恢复不良等,使患者处于渐进加重慢性抑郁和焦虑状态,几乎100%存在较重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创伤愈合。解除患者便秘,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骨科护士、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便秘患者 术后排便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症状 创伤严重
  • 简介:1软瘫期软瘫期为发病起至15天,一般7天左右。病机为外邪内伤之因致患者内风旋动,气血逆乱,痰浊瘀血痹阻经脉,肢体失于气血濡养,而造成活动不利或无力。此时,邪胜正衰,气血失畅;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气血,通经络。1.1针炙治疗,取穴如下1.1.1涌泉穴,为肾经井穴,经气始生始发之处,有开窍醒神,通经化瘀之功。取穴方法为双侧取穴,进针7~15mm。1.1.2大椎穴,为三阳经之会,取穴方法为直刺15~40mm得气,针尖可转向患肢,行针

  • 标签: 进针 中医治疗 运动障碍 取穴方法 仰卧位 气血逆乱
  • 简介:总结类风湿关节炎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长期效果益处和不足。对88例患者106例膝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15年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对于HSS总分数据经过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检验,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在手术后10年,膝关节会发生显著功能减退,膝关节功能减退严重程度与时间有比较明显联系,而到了15年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发生严重程度不一膝关节功能减退症状。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对于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膝关节良好功能,而且复发相当低。但膝关节退变是膝关节切开滑膜切除长期治疗最终结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消膜炎 滑膜切除术 骨破坏
  • 简介:目的评估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有效安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4岁。根据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8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例,肾衰竭期4例,尿毒症期10例。对所有患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进行分类,比较治疗前后异常子宫出血改善、贫血纠正情况对肾功能影响。结果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392.08±357.08)μmol/Lvs(380.31±337.5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比较[(102.80±23.28)g/Lvs(96.86±19.75)g/L、(30.93±7.29)%vs(29.1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1例患者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考虑为合并子宫腺肌症所致;失访4例;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好转为96.77%。结论肾功能处于任何程度,宫腔镜治疗患者功能均无影响。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是安全、有效。但对于较为严重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慎重选择。

  • 标签: 宫腔镜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衰竭 异常子宫出血 肾功能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右髋疼痛2年,关节活动受限半年”入院。2006年2月因翻墙时着地,右臀部碰到硬物,致皮肤裂伤约3CM,当时予以清创缝合,半月后出现右髋部疼痛,站立行走时为重,当时行局部理疗,但症状不见好转,拍骨盆平片发现患有石骨症,但未见股骨头异常病变,在多家医院间断就诊,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感觉明显加重,出现活动明显受限,

  • 标签: 石骨症 全髋置换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裂伤 清创缝合 髋部疼痛
  • 简介: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对19例烧冲伤患者功能影响。在常规补液抗休克、预防性气管切开、抗感染等抢救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CRRT治疗8~28h,连续5~7d,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胸片血清内皮素(ET)、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乳酸(lac)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CRRT治疗后患心率、呼吸次数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P〈0.05);而血ET、vWFl、ac浓度、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与ALI评分值则同步下降(,P〈0.05)。(2)治疗终点:12例(63.17%)患者在实施CRRT同时成功完成切痂、取皮、植皮手术,最终于伤39~65d创面闭合,痊愈出院。5例并发AKI患者经120h治疗,脱离少尿期。死亡7例(36.84%),死亡原因为弥漫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烧冲伤时,受损内皮细胞(VEC)通过启动"免疫、凝血"双反应瀑布,释放大量ET、vWF入血,促使肺血管收缩,活化血小板,加重肺组织缺血缺氧,参与了ARDS、DIC、脓毒症、MODS进展过程。(2)采用CRRT能有效清除ETv、WF等炎症介质,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组织摄氧能力,增加氧合指数,降低肺循环阻力指数ALI评分值。(3)CRRT可为烧冲伤患者植皮手术创造条件,并为缩短病程,降低病死争取时间。

  • 标签: 烧冲复合伤 肺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植皮 手术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患者进行程序化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据FerreiraJCB2019年1月18日[NatCommun,2019,10(1):329-329.]报道,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选择抑制剂——SAMβA(针对蛋白激酶β2,即β2PKC),能够改善因心脏病发作引发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心脏病发作导致心力衰竭一个因素就是线粒体损伤积累或功能失调。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病 心脏功能 蛋白激酶 抑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功能,术后生活质量与两种手术方式无关。

  • 标签: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素。方法T2DM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共3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64.50岁。应用ET检测患者颈动脉参数,包括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分析其与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合并症相关。结果病程与Ep、β、PWVβ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AI无相关;年龄与β呈正相关(P〈0.05),与Ep、AC、PWVβ、AI均无相关;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与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HbA1c、IRBMI与Ep、β、AC、PWVβ、AI均无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主要与病程相关,年龄因素在内皮功能变化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之后,即使良好控制血糖也难以将其逆转。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回声跟踪技术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切除应用价值.方法在第7肋间腋中线作1.5cm切口,插入胸腔镜.在第5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间作约6cm小切口,行肺切除17例,其中肺楔形切除3例、肺叶切除14例.结果术后17例中肺癌14例(腺癌12例、鳞癌2例),肺炎假瘤1例,肺结核球2例,PTNM分期包括Ⅰa9例、Ⅰb1例、Ⅱa2例、Ⅱb2例.随访5~37月,除1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健在.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切除应用,有利于肺孤立小结节诊治,可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一种手段.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切除术 肺肿瘤 肺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分期,尿道扩张时间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例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个月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个月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例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在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管并留置,1周拔管,另2例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在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在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管成功,留置1周拔出,此4例患者均间隔1个月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和盲道发生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行单侧TKA治疗93例患者,男31例,女62例,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病程7~16年,平均9.4年,骨关节炎69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相同术式操作。结果全部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出血量(71±17)mL,术后引流量(504±106)mL,隐性失血量(698±91)mL,总失血量(1307±11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54.8%。78例术后输红细胞混悬液改善贫血(509±134)mL,输血为83.9%。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TKA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重要因素,手术评估出血量时充分考虑到隐性失血存在,以便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保证围手术期安全,利用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处置(action)(简称PDCA)管理循环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发生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模式下进行消毒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000个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000个作为观察组。记录湿包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对各组成员进行PDCA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为百分制,记录各小组成员分数。结果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湿包发生从10.60%降低到1.22%;两组间湿包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经过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湿包产生相关知识考核,合格从73.91%提高到了10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循环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发生,能够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计划-实施-查核-处置(PDCA)管理循环模式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质量控制 标准化流程
  • 简介: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发生以及钛笼塌陷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收治42例脊髓型颈椎病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节段Cobb角、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等指标以评价术后手术节段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月41例患者(97.6%)手术节段达到骨融合,1例患者术后12月骨融合。42例患者中11例发生钛笼重度塌陷(26.2%)。其中2例出现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时,重度钛笼塌陷组在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低于未塌陷组,节段Cobb角大于未塌陷组。结论ACCF术后钛笼塌陷高,重度钛笼塌陷可引起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术中应注意终板保护、钛笼裁减,以一定程度地防止钛笼塌陷发生

  • 标签: 颈椎次全切 钛笼 塌陷 终板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侧人路腰椎间盘切除(PLLD)手术疗效和安全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L3-5腰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侧入路 介入性放射学 摄影学
  • 简介: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

  • 标签: 局部注射 PCA泵 膝关节置换 镇痛
  • 简介:引言近年来,脊柱内固定技术发展较快,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并已经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但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却是脊柱外科医生不能回避问题,严重感染不但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也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现阶段有较多研究来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在此就目前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脊柱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术后 感染诊断 治疗 术后伤口感染 内固定手术
  • 简介:人工心肺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机体损害,轻者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对5家医院体外循环发生意外情况及其造成危害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引起体外循环灌注师对体外循环操作和意外情况处理重视,以减轻对患者损害程度。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7671例,其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58年6月~2000年3月共计11593例,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36例;唐都医院1985年1月~1997年7月共计1275例,发生意外12例;宁夏医学院胸心外科1980年8月~1991年11月502例,发生意外12例;新疆医学院一附院1981年~1993年1300例,发生意外21例;广东医学院心胸外科1984年~1993年共361例,发生意外10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981年~1993年共2640例,发生意外27例。以上资料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由作者统计外,宁夏医院资料取自《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第8卷第2期102页,其余资料均取自1994年中国第二届体外循环论文集。1767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118例,意外情况发生0.67%;118例意外病人中,病残8例,病残6.77%,死亡6例,死亡5.08%。见表1。

  • 标签: 体外循环 意外情况 患者 发生率 处理不当 人工心肺机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131碘(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和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5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2岁。按照131I累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照组未行131I治疗。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5.8岁。小剂量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6.5岁。中剂量组2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9岁。大剂量组1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6.6岁。小、中、大剂量组累积治疗剂量分别为1.1~3.7GBq(30~100mCi)、>3.7~7.4GBq(>100~200mCi)和>7.4~17.2GBq(>200~460mCi)。采用唾液腺影像检查评估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分数(UR)和排泌分数(ER)。治疗6个月检测骨代谢指标。结果131I治疗,小剂量组、中剂量组腮腺和颌下腺UR、SR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组腮腺和颌下腺UR和S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6个月4组行骨代谢指标检测,骨密度(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无明显损伤,大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损伤程度较大,应加强对唾液腺功能保护。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放射性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唾液腺功能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