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术后伤口护理是患者出院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伤口的风险,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将围绕出院术后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确护理伤口,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以确保伤口的顺利愈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穿孔术后伤口的对策,为治疗此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06年3月——2013年7月收治了30例阑尾炎穿孔术后伤口,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生理盐水,对照组使用甲硝锉。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肛门排气后可以进食,而且体温也正常,没有发现其他的并发症。实验组有15例患者,甲级愈合11例,占73.3%,乙级愈合3例,占20%,丙级愈合3例,占4.3%。对照组15例患者,甲级愈合7例,占46.7%,乙级愈合有6例,占33.3%,丙级愈合有2例,占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生理盐水来处理切口,效果好于甲硝锉药物。只有及时的对切口进行处理,才能减少切口的感染率。

  • 标签: 阑尾炎 穿孔术 伤口感染 对策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之后病人的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对于整个手术之后伤口的具体预防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人。其中的对照组病人采取的是手术之后临床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病人则是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针对两组病人的具体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术护理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总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的病人。另外,观察组病人出现缺口感的概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的病人。结论,针对于手术之后病人的伤口护理,要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病人整体的护理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病人手术伤口出现感染的概率,确保伤口可以快速的愈合,提高整体的治疗水平,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之后病人伤口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导致感染的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00名病人,将其中出现感染的分为研究组,而未发生感染的分为对照组。结合两组病人的具体护理以及实际出现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对照组病人整体的风险率较低出现感染的人数也较低。而另外的研究组出现感染的概率比较高。结合实际的情况,对两组病人的最终感染发生进行专业的对比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会阴侧切术后伤口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会阴侧切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会阴切口愈合切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5±0.2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2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可以促进会阴侧切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干预性护理 会阴侧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治疗并出现伤口的60例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出现伤口的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归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产妇、阴道检查、导尿次数、硬膜外麻醉、肥胖、合并基础疾病以及胎膜早破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产妇、阴道检查、导尿次数、硬膜外麻醉、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诱发剖宫产术后伤口的主要因素,经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伤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会阴侧切术后伤口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 妇产科收治的会阴侧切术后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 性 护理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会阴切口愈合切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干预性护理 会阴侧切 护理
  • 简介:摘要:肺癌被视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式,不过不要以为手术成功就意味着病情痊愈,如果术后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引发伤口,导致病情加重。这是因为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必然会在患者身体上留下创口,一旦发生伤口,势必会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预防肺癌术后伤口的重要手段,以下内容是对肺癌术后伤口预防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

  • 标签: 肺癌手术 伤口感染 预防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方法对近12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率为8.14%。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0例,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20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6月20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预防术后伤口的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术后伤口率和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伤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伤口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医院院感控制具有重要囊奠.

  • 标签: 围术期 护理 术后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20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出现17例手术切口感,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Ⅱ类切口、手术时间>2h和住院时间>15d都是患者手术切口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感影响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感染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术中预防低体温对患者术后伤口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把其分成两组,研究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也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方法,预防术中低体温,然后如实记录好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最终得出结论:在常见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增加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 术中低体温 术后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