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发生检验结果错误的种类与频率,以寻找最主要的误差来源,从而制订相应的对策。我们选择急症科、内科、儿科为被调查科室,其调查14568份检验结果,其错误分布频率为:分析前占70.2%,分析中占14.3%。分析后占15.5%。

  • 标签: 检验结果 错误 频率
  • 简介:人工心肺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机体损害,轻者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对5家医院体外循环发生意外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引起体外循环灌注师对体外循环操作和意外情况处理的重视,以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程度。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7671例,其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58年6月~2000年3月共计11593例,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36例;唐都医院1985年1月~1997年7月共计1275例,发生意外12例;宁夏医学院胸心外科1980年8月~1991年11月502例,发生意外12例;新疆医学院一附院1981年~1993年1300例,发生意外21例;广东医学院心胸外科1984年~1993年共361例,发生意外10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981年~1993年共2640例,发生意外27例。以上资料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由作者统计外,宁夏医院资料取自《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第8卷第2期102页,其余资料均取自1994年中国第二届体外循环论文集。1767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118例,意外情况发生率0.67%;118例意外的病人中,病残8例,病残率6.77%,死亡6例,死亡率5.08%。见表1。

  • 标签: 体外循环 意外情况 患者 发生率 处理不当 人工心肺机
  • 简介:目的针对医院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技术高精尖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维修效率低等问题,建立基于浏览/服务(B/S)架构下的维修模式。方法建立一种基于B/S架构下的维修数据信息系统,由服务/浏览两部分组成。结果数据库信息系统优化了维修流程,加快了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结论该模式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 标签: B/S 医疗器械 日常维修 工作模式 信息系统
  • 简介: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2,rhBMP-2)负载于载体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中,但近来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副反应。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的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脊柱融合 副作用
  • 简介:1995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骨质活检取样,经30例临床应用,认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骨质活检取样由两部分组成。微型环锯,为空心柱状体,优质不锈钢削磨制成。一

  • 标签: 临床应用 取样器 结构简单 设计研制 活检 骨质
  • 简介: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该融合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 简介:利用生物反应构建人工血管是血管组织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文章就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关键问题、血管生物反应设计、生物反应在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的焦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确定在兔子的椎间盘内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用微量注样将含有rhBMP-2200μg的生理盐水溶液20μ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L4~5椎间盘的髓核内。术后10、30、60及90天进行X线照相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椎间盘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组可见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成骨并在相邻椎体间形成骨桥。对照组的椎间盘内未见骨形成。结论利用注射的方法,rhBMP-2可诱导椎间盘成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 标签: 重组人股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间融合 椎间盘 注射 诱导成骨
  • 简介:无损伤微量体液电导传感,可接触人体,使电导仪能直接测量人体所分泌的微量液体的电导值。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传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在通过对传感选用不同的电极材料、探头形状、电极间距等所做的对比实验后,提出了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实用传感模型。

  • 标签: 体液 电导测量 传感器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Orthofix-微型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31例采用Orthofix-微型治疗的第一掌骨基底部Bennett骨折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以及术后上肢臂、肩、手功能调查量表(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随访终末期采用指总关节活动度(Totalactionmovement,TAM)评分。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4月,手术时间为18-40分钟,平均29.1分钟,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14.5mL。术后3月、术后6月及终末期DASH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末期,其中26例解剖复位,5例骨折对线良好,TAM评分优22例,良7例,差2例。随访期间未发生桡神经浅支损伤、钉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Orthofix-微型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Orthofix-微型器 第一掌骨基底部 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腰椎间融合植入椎体后,在降解过程中的变生物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将可吸收腰椎间融合通过手术植入到犬椎体,经过12、24和36周后分别取材,测定不同时间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结果轴向压缩载荷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的抗压强度显著下降﹙〈0.05﹚,对照组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压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的抗压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抗扭转实验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24周显示,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显著下降﹙〈0.01﹚,对照组的抗扭转强度有所上升,但不显著﹙〉0.05﹚,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术后36周显示实验组抗扭转强度无显著性下降﹙〉0.05﹚,实验组的抗扭转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高分子材料PDLLA的椎间融合在植骨融合过程中,其力学强度逐渐下降,但在植骨融合部位获得牢固融合前,能维持较高的力学强度,保证了植骨融合的顺利实现,同时由于其最终降解吸收,不会对骨的生长产生应力遮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寻找中青年中重度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于股骨头颈部开槽进入股骨头病灶处,彻底清除硬化、囊变病灶和充分减压,应用股方肌肌骨瓣移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48例,其中FicatⅡ期27髋,Ⅲ期24髋,Ⅳ早期3髋.结果随访12~48个月,46例疼痛消失,2例明显减轻.X线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按改良的新疗效标准评价,优40髋,良12髋,可1髋,差1髋,优良率>90%.结论本术式能够恢复股骨头的活力以及软骨下骨和松质骨的力学性能,从而防止股骨头后期节段性塌陷.该方法清除病灶彻底、减压充分,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为股骨头带入成骨效应成分,加速骨的重建,适用于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Ⅲ、Ⅳ期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病灶清除减压 治疗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次性使用高频手术回流电极的结构和原理,重点论述了导电胶的合成及影响因素、产品制造工艺。临床使用比较满意

  • 标签: 一次性 高频手术器 电极
  • 简介: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监控测量脑脊液、手术伤口的渗出液流速和流量的传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方式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出一种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样机的测量精度、重复误差等均能满足要求。样机质量稳定,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对人体体液引流过程的监控需求,为患者术后的护理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监护手段。

  • 标签: 传感器 滤波器 低频方波励磁、单片机 负压引流术
  • 简介: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人跌倒事件频发,减轻跌倒等异常状态对老年人的伤害,研发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的穿戴式姿态监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姿态解算特性,通过采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数据,以多种运动特征为依据进行姿态判别,不仅可以检测跌倒状态,还可对老年人的日常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步数统计,利用GPRS网络向服务上报数据。装置中加入了语音推送功能,可对服务端推送的天气信息、问候信息等进行语音播报。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佩戴者的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当出现跌倒等异常状态时,可实现实时报警及对事故发生地的准确定位,姿态识别的准确率不低于98%。

  • 标签: 跌倒检测 姿态解算 姿态识别算法 惯性传感器 穿戴式测量 远程监测
  • 简介:心脏起搏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途径,新型的无导线微型心脏起搏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心脏起搏。文章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心脏起搏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电池需要定期更换及由于电极导线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其次,着重阐述了国外压电、超声、电磁感应及微型心脏起搏的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及中国传统和新型心脏起搏的研发情况;最后,对心脏起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无导线 电池寿命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