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将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且各组病例分别为50名。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西药常规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的药物及方法,比较两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血压指数均较观察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等各项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显著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从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数据来看,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对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轻病人舒张压、收缩压,并可使心率、血脂等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提高病人体质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 高血压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 -2014年 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无痛胃肠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防治高脂血症中应用中医养生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掷硬币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采用中医养生疗法),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6-2019.6收入我院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养生疗法与常规西医治疗在防治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中,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更能够改善患者病情,进一步提高其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养生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常规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 200例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慢性肝病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治疗的 200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0人。对两组患者都实施综合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胸腺肽 -α 1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 1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指标改善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改善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转阴率、 ALT复常率、 HbeAgle转阴率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 YMDD变异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比较意义( P> 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胸腺肽 -α 1在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治疗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细胞免疫应答效果,在促进 HBV-DNA转阴等方面的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及推广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 标签: 慢性乙肝 治疗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对 200例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慢性肝病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治疗的 200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0人。对两组患者都实施综合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胸腺肽 -α 1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 1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指标改善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改善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转阴率、 ALT复常率、 HbeAgle转阴率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 YMDD变异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比较意义( P> 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胸腺肽 -α 1在慢性肝病慢性乙肝治疗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细胞免疫应答效果,在促进 HBV-DNA转阴等方面的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及推广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 标签: 慢性乙肝 治疗效果 核苷类抗病毒药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大咯血患者中,抽取 56名进行研究,摸球实验法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28名患者。让实验 1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的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大咯血患者来讲,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大咯血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大咯血患者中,抽取 56名进行研究,摸球实验法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28名患者。让实验 1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的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大咯血患者来讲,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大咯血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贫血患者应用血液红细胞检验指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 74 例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37 例,对照组应用单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治疗,观察组给予 rhEPO 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服治疗,治疗 8 周后均进行血液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 HB 、 MCV 、 HCT 、 RBC 、 SF 、 MCH 等相关贫血指标,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 HB 、 RBC 、 HCT 、 SF 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贫血患者给予补铁与促进骨髓造血治疗,可有效改善贫血指标,疗效显著。血液红细胞检查在贫血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贫血 血液红细胞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在针灸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差异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治疗和针灸方式治疗,治疗后对具体的数据资料总结和分析。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具体治疗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3.9%和69.7%。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乙组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FMA评分等高于甲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复发情况可知,乙组的复发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6.1%和15.2%。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取针灸方式实施治疗,可减少对应的不良反应,促进了肢体和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接骨续筋颗粒在促进骨折愈合治疗中发挥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骨折患者 96 例作为治疗对象,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 48 例和对照组 48 例,研究组应用接骨续筋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七伤药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和骨痂愈合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总有效率为 95.83% ,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总有效率 72.92% ,数据对比有意义;研究组骨痂愈合时间短,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中药接骨续筋颗粒治疗骨折疾病可提升愈合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取得了积极的治疗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接骨续筋颗粒 骨折愈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运用妇科临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8%)较低(P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治疗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样本是来本院治疗的40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盐酸利托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对患者采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盐酸利托君 前置胎盘 盐酸利托罗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 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也相当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也较为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1]。据调查显示:中医辨证能很好地治疗特应性皮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2]。为此,本院随机抽取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2例。实验组男 28例,女 24例,年龄在 7~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4.52)岁,病程在 1~ 10 a,平均病程为( 5.5±4.07) a。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6~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26)岁,病程在 1~ 11 a,平均病程为( 6±5.25) a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2)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 4)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特应性皮炎属于中医 "奶癣 "、 "四弯风 "等范畴。病机有:孕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生湿,以致助湿化热;或是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遗热于胎儿,直接导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或因胎儿时期喂养不当,导致胎儿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因湿热蕴久,血虚生风,致使肌肤失荣失养,进而发为此病;或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致使脾失健运,进而生湿化热发为此病 [3]。( 2)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急性期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肤潮红、瘙痒,抓之糜烂渗出,治法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疏风。所选方药为胃芩汤(随症加减药物剂量):金银花 6 g,泽泻 6 g,白藓皮 6 g,藿香 6 g,滑石 9 g,茯苓 9 g,防风 3 g,黄连 3 g,木通 3 g,薏苡仁 12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中医辨证缓解期为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舌质淡、苔白,治法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为主,所选方药为(药物剂量随症加减):生地黄 6 g,玄参 6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藓皮 6 g,何首乌 6 g,当归 6 g,川芎 6 g,白芍 6 g,蛇床子 6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赛庚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1372 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2mg×100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维生素 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99 生产产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0.1 g/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连续用药 1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皮疹消退,皮肤无瘙痒不适等症,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有效:患者的皮损变薄变淡,消退程度在 30%以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皮損消退程度不足 30%,皮肤仍旧瘙痒,其他临床症状仍旧存在。记录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乏力。记录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     2结果    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较难治的皮肤性疾病,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应性皮炎常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特应性皮炎分为 3期:婴儿期(多发于出生后的第 2或第 3个月,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儿童期(多发于 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特应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特应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 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中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 方法: 按照纳排标准选取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300 例,所有患者采用替硝唑 +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有效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方案实施之后,药物的治疗有效率达到( 98.0% ) , 而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仅为( 3.0% ),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中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替硝唑 +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药物安全性较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临床效果好,具有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临床 治疗有效率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55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出血脑梗组;选取 我院收治的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55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大面积脑梗组。患者治疗时间选择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8 月,康复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的 MBI 评分与 FMA 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完成后, 出血脑梗组患者的 MBI 评分为( 56.29 ± 13.78 )分, FMA 上肢评分为( 37.19 ± 16.65 )分, FMA 下肢评分为( 22.14 ±6.87 )分;大面积脑梗组的 MBI 评分为( 49.27 ± 15.12 )分, FMA 上肢评分为( 29.11 ± 14.58 )分, FMA 下肢评分为( 18.25 ±8.52 )分。经对比出血脑梗组患者的 MBI 评分与 FMA 评分,数据均明显优于大面积脑梗组的 MBI 评分与 FMA 评分数据,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恢复中采用康复治疗效果明显,相较于 大面积脑梗患者而言 能够有效提升其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疗效确切有效 ,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单纯大面积脑梗死 肢体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医妇科内分泌失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从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内分泌失调患者中随机抽取 60人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其中对照组 30人,实验组 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克罗米分、人绝经促性腺激素以及倍力美的用药手段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63.33%,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3.33%。结论:两种治疗手段都展示出了相应的治疗效果,但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联合用药形式能够明显强化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过后体内雌二醇以及卵泡刺激素的数值明显更高,说明联合用药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妇科 内分泌失调 联合用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瘤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为50例,分别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改良小切口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住院时间短,比其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整体效果良好,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瘤 改良小切口手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治疗。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2%,参照组为83.07%,(P

  • 标签: 中药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胫腓骨骨折诊疗方式选取带锁髓内钉的临床情况。方法:任意选取于我院行诊治的120位胫腓骨骨折对象开展探析讨论,起止时间分别为2017.12.26/2019.12.26。应用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分于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前组(n=60,加压钢板),后组(n=60,带锁髓内钉)。对本研究中选取对象诊疗情况及临床指标实行对照探讨。结果:差异诊疗干预下,观察组诊疗总有效率数值较高,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结果比照较好(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诊疗方式选取带锁髓内钉的效果较为显著,对病患恢复及预后均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脾通便汤在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7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脾通便汤对4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4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难度也比治疗前更低,患者失眠和心理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便汤能够有效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改善患者各项病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排便正常,治疗作用值得肯定,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