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观察

昝文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 北京市 延庆区 102100

【摘要】目的:观察贫血患者应用血液红细胞检验指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74例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单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观察组给予rhEPO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均进行血液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HB、MCV、HCT、RBC、SF、MCH等相关贫血指标,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RBC、HCT、SF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贫血患者给予补铁与促进骨髓造血治疗,可有效改善贫血指标,疗效显著。血液红细胞检查在贫血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贫血;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

贫血是因长期慢性失血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目眩、心悸等症状,诱发原因不明,严重者可致昏甚至致死[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脏腑功能长期处于衰竭状态,导致机体细胞的寿命短、衰竭快,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障碍、系统贮铁功能障碍,进而出现贫血症状。贫血的起病隐匿,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临床常误诊为营养不良贫血,延误最佳的救治时机[2]。因此,针对老年性患者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的贫血判断方法,对临床治疗与疗效判断进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组研究探究血液红细胞检测在贫血临床治疗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74例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0.51±3.54)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4.21±2.19)年,贫血程度:轻度11例,中度19例,重度7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2.89±4.18)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08±3.58)年,贫血程度: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应用单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皮下注射100~150IU/kg,每周注射3次,连续给药8周;观察组给予rhEPO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rhEPO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服给药,每次4片,每日3次,持续给药8周。

    1.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血液红细胞进行检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容量(MCH)等贫血指标[3]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5f166f54c277a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计数资料:用χ2值检验,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治疗前,两组HB、RBC、HCT、SF、MCH与MCV贫血指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HB、RBC、HCT、SF贫血指标相比于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指标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治疗前后的MCV与MCH指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HB、RBC、HCT、SF贫血指标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理想,数据指标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 两组相关贫血指标比较(5f166f54c277a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B(g/L)

62.59±11.56

113.54±21.67*#

62.64±11.58

101.69±20.67*

RBC(×1012/L)

2.47±0.79

4.58±1.22*

3.08±0.89

3.94±1.29*

HCT(%)

32.51±10.85

50.45±11.24*#

32.58±8.46

43.52±9.54*

MCV(fl)

83.54±7.94

84.61±8.51

80.46±7.51

81.54±7.59

MCH(pg)

34.52±10.89

85.64±8.51

33.51±7.52

34.85±9.51

SF(ug/L)

234.25±25.19

417.64±42.59*#

228.46±24.59

312.54±30.5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1. 讨论

贫血是由于机体自身原因导致红细胞寿命变短,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贮铁与铁利用障碍,临床治疗时多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纠正铁利用障碍,改善缺铁性贫血,提高骨髓造血能力[4]。临床贫血针对多是采用血液红细胞检验与血清铁含量进行判断,方法简单便捷。贫血患者给予皮下注射rhEPO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造血能力,加快红细胞生成与分化成熟;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给给药后,可补充机体中所缺的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根据血液红细胞检查结果显示,采用皮下注射rhEPO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口服给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指标,相比于单纯应用rhEPO治疗效果更佳理想。

综上所述,贫血患者应用补铁与促进骨髓造血等方式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指标,临床诊疗过程中可根据血液红细胞各项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茂茂,汪秀英.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临床检验探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5).

  2. 刘万元,贾春艳.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临床检验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73):156-157.

  3. 彭金兰.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于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8)

  4. 闫岩.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8)

  5. 刘昌亚.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