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蜡疗对于血栓静脉的疗效,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血栓静脉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周围血管病入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治疗配合传统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之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代化中药蜡疗治疗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蜡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目标护理降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化疗患者62例(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目标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低,知识掌握水平评分高,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开展目标护理,能减低静脉发生率,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目标性护理 肿瘤化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患者病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输液期间,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相关护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加大患者静脉发生风险,严重时还会导致硬结性反应。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静脉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降低静脉发生率。本文针对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预防静脉发生中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循证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方法选择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中心静脉导管无感染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PCT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增高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使用胺碘酮之后出现静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使用胺碘酮之后出现静脉的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对于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情况。结果:①在静脉发生情况、疼痛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大于研究组患者(P<0.05);②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使用胺碘酮之后出现静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静脉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及运动习惯与急性胰腺发病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CT、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习惯对重症急性胰腺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与凝血功能。

  • 标签: 饮食及运动习惯 急性胰腺炎 发病相关性
  • 简介:【摘要】:慢性前列腺(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且治疗颇为棘手的一组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已引起高度关注。探讨CP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精淤”病机理论的相关,为临床治疗CP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途径,将有助于提高CP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精淤” 慢性前列腺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相关小血管(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以血清中能够检测到ANCA为最特点的系统小血管,主要累及小血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多研究表明肾脏和肺脏是AASV最易受侵犯的脏器之一。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及影像无明显特异性,常常容易误诊、漏诊,对于以肺部症状为主或首发的患者,极易被误诊为肺部感染、间质肺疾病或肺结核,进而延误诊治。本文报道2例我院收治的ANCA相关血管肺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

  • 标签: ANCA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TDP照射治疗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行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静脉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DP照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50%的硫酸镁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复方桐叶烧油治疗。观察两组机械静脉分级、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TDP照射治疗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桐叶烧伤油 TDP照射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胃肠疝外科行PICC置管的92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置管后采取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观察组则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水胶体敷料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机械静脉分级和发生率情况、机械静脉发生时间和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静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的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所致机械静脉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械静脉和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桐叶烧伤油 水胶体敷料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损害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IgG4-SC)诊疗方案。方法:结合临床病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及临床药师分析。结果:IgG4-SC是以血清IgG4浓度升高、慢性进行梗阻黄疸等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胆管,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辅以胆道引流,疾病复发可考虑加大激素剂量。讨论:胆道狭窄患者应先行胆道引流,再予以激素治疗,IgG4-SC的诊疗仍有争议和不足。

  • 标签: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黄疸 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IgG4-SC)诊疗方案。方法:结合临床病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及临床药师分析。结果:IgG4-SC是以血清IgG4浓度升高、慢性进行梗阻黄疸等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胆管,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辅以胆道引流,疾病复发可考虑加大激素剂量。讨论:胆道狭窄患者应先行胆道引流,再予以激素治疗,IgG4-SC的诊疗仍有争议和不足。

  • 标签: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黄疸 激素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患者中抽取87例,对临床特点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未出血患者59例。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发现和年龄超过65岁、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有关。在用药情况上,以阿司匹林(低剂量)为主,中高危预防用药29例。结论:提高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的关注度,重视危险因素,并对中高危患者预防用药,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