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三甲中医院儿科呼吸道标本分离流感嗜血杆菌37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β-内酰胺酶。运用WHONET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低龄段儿童为主,症状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常见。375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99.8%,对氯霉素有很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5.1%。对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71.2%、53.1%。对氨苄西林有较高耐药率,耐药率为84.6%,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4.2%。结论 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和选择用药的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经验性用药,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胃病平衡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达到平衡胃部功能,缓解胃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理论方面,黄胃病平衡疗法主张胃病是由于脾胃失调、气血不足、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情绪状态。该疗法提倡食疗与药疗相结合,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中药调理,达到舒缓胃部不适的目的。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等。在实践方面,黄胃病平衡疗法将个体化治疗作为核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密切合作,定期评估疗效,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饮食。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胃部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黄胃病平衡疗法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达到调理胃部功能、缓解胃病症状的目的,为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该疗法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黄氏胃病 平衡疗法 理论与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80例患者为例,按随机数法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比两组其最终效果。结果:经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实验组的症状积分(2.5±0.8),经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症状积分(8.1±2.2),差异明显(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功能性 消化不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3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与职业差异性分组,均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分析最终检测结果。结果男性发生Hp感染46例,感染率25.00%;女性发生Hp感染25例,感染率21.55%;性别间Hp感染率无差异;医务人员感染24例,感染率25.00%;非医务工作者感染46例,感染率22.54%,职业间Hp感染率无差异,P>0.05;低年龄组感染19例,感染率19.00%;中年龄组感染26例,感染率26.00%;高年龄组感染35例,感染率35.00%,与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感染率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康体检期间检测HP指标能早期发现且减少相关疾病发生,降低感染率且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健康体检者 幽门螺杆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探讨。方法:研究中的样本选择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56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的 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和病理检查,随后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来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结果:在分别接受了不同的小组监测之后,HP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胃癌前病变发生率、S期细胞、细胞增值指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其出现各种胃癌前病变的可能性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同时也会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上升,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重点注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前病变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幽门螺杆菌超标的儿童 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判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提升医院的治疗效率,是患者及患者家属放心的优质护理方案,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三联疗法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布拉酵母菌散在治疗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择 2017年2月至 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补液、抗生素、蒙脱石散的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布拉酵母菌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腹泻医治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腹泻持续时间、总腹泻时间、临床疗效总有效人数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对小儿腹泻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菌散治疗法后,总有效率高,腹泻治疗用时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散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性胃病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中药 幽门螺杆菌 胃病 临床观察 四君子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儿科小儿腹泻病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蒙脱石散治疗)和观察组37例(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大便外观恢复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儿科消化疾病患儿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能够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消失,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 小儿 腹泻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对牛肉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牛养殖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疫病是危害牛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布氏杆菌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和较强的流行性,一旦在养殖场内蔓延,会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牛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牛养殖 布氏杆菌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患者96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四联疗法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等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配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胃液pH值得到显著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降低,临床推广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铋剂 消化性胃溃疡 HP感染 临床效果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 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1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 A组) 99例, 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 B组) 99例, 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 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5) ,血小板活化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氯吡格雷  TIA   阿司匹林  低分了肝素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