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表达的影响,并基于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研究艾灸调节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艾灸组和无烟艾灸组,采用抗原免疫结合局部福尔马林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普通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艾灸治疗.无烟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无烟艾灸治疗,每次灸10min,每日1次,共8d。实验结束,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观察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v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观察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接受艾灸治疗的两组大鼠组织病变均有所改善,表现为溃疡修复,炎症减轻,两组大鼠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增加(P〈0.05),CD163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无烟艾灸组比较,普通艾灸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显著降低,CD163表达升高(P〈0.05),而无烟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IFN—γ和TNF—α含量增加(P〈0.05),IL-4�

  • 标签: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天枢 巨噬细胞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及单纯肝癌患者不同child分级时补体C3、C4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肝癌患者121例,健康对照组37例,均测定补体C3、C4含量。将肝癌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及单纯肝癌组,并根据Child评分分级分组,比较两组间C3、C4水平的差异。结果1肝癌两组中随着Child分级由A级至C级变化血清补体C3水平逐渐降低,而补体C4水平则逐渐升高。2组间比较A级、B级时单纯肝癌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单纯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补体C3、C4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结合Child分级可更好地反映肝癌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时肝脏储备功能及体液免疫水平,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肝硬化 补体C3 C4 Child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细胞凋亡过程中非折叠蛋白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每组3只。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用中药复方提取液、雌二醇混悬液灌胃,空白组以同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个月后制备含药血浆。选用1d龄SD大鼠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含药血浆培养,正常空白组以及凋亡空白组给予空白组血浆培养。24h后分别检测GADD34、ERO1、IRE-1等凋亡蛋白的光密度值(OD)。结果:与凋亡空白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GADD34、ER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比中药组更能显著降低ERO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有可能通过非折叠蛋白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对成骨细胞进行调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药复方 GADD34 ERO1 IRE-1
  • 简介:菊芋(JerusalemArtichoke).又名洋姜、鬼子姜,地姜、地环、姜不辣.是具有许多功效、药食两用的食材。菊芋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长期食用可有效提高生活品质,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 标签: 调节血糖 菊芋 药食两用 生活品质 洋姜 糖尿病
  • 简介:十二字颈椎操的口诀,总结起来是:冼、梳、提、搓;旋、按、转、磨;蹲、摩、吐、调。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全身尽量放松,均匀呼吸。

  • 标签: 颈椎操 十二 气血 调节 准备动作
  • 简介:纵观20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历经了被彻底否定、废医存药等一系列曲折。但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人就认识到中药的作用机制有三:一、双向作用;二、正常化作用;三、适应源样作用。无独有偶,英国也有人认为:中医药的治疗思想是追求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

  • 标签: 稳态调节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药疗法 中药 作用机制 双向作用
  • 简介: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蛋白质时时刻刻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机体消耗的蛋白质全部由食物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肝脏中,再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 标签: 蛋白质 物质基础 人体组织 生化反应 体细胞 氨基酸
  • 简介: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临床疾病中的反应,以发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所具有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冠心病、糖尿病、乙肝等疾病与CRP的关系,以及CRP在此类疾病中的参数变化,以了解病情,判断疗效。结果与结论:CRP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也直接参与炎症过程,其指数的高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CRP CRP诊断 CRP临床应用
  • 简介:褪黑素作为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褪黑素,不仅可外源性补充体内褪黑素水平,其复方亦可内源性调节机体褪黑素的分泌。通过中草药调节褪黑素治疗疾病、维持机体健康已成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草药内源性调节人体褪黑素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褪黑素 中医药疗法 内源性
  • 作者: 袁银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900
  • 简介:腧穴双向调节效应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作用之一,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本文试从腧穴双向调节作用的古代文籍记载、作用表现、取决因素、作用途径等方面对作用进行浅析,进一步强调腧穴双向作用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阐明其相互作用原理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性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双向调节;中医针灸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相关炎性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于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临床疑似有感染的住院患者1020例以及111例健康体检患者(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CRP和SAA检测。将住院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6组:糖尿病伴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创伤骨折、其他肿瘤和皮肤疾病。分别对每组疾病的SAA、CRP实验数据做ROC曲线面积分析,判断二者单独检测和平行试验联合检测对各种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SAA与CRP变化趋势不一致的患者占44.6%,所占比例较大,尤以SAA增高而CRP正常患者居多。再比较这两种指标在同一种疾病中的升高幅度,前者高于后者。通过对各种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可得联合检测一般具有更多的曲线下面积。结论SAA相比于CRP,在相关炎性疾病监测中可能更有临床价值。临床上在进行炎症监测时,应重视SAA异常升高而CRP正常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两种指标做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炎性疾病
  • 简介: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主要通过饮食摄入蛋白质’以维持生命运动。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体能不足和某些疾病,如低蛋白血症,但过量摄入蛋白也不可取。研究和观察表明,过多摄入蛋白而缺乏运动,与肥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具有关联性。

  • 标签: 蛋白质摄入 低蛋白血症 物质基础 生命运动 饮食摄入 摄入不足
  • 简介: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角度,回顾总结了近10多年来针刺对膀胱功能的调节效应及其神经作用机制.认为针刺可通过调节外周传入神经和中枢神经而改善膀胱的功能;针刺的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相性,穴位的选择有神经节段性.

  • 标签: 针刺 膀胱功能 神经机制 膀胱疾病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