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PCOS)患者糖代谢差异,从糖代谢角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Rotterdam标准不同诊断指标对我国患者是否适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2例患者(病例组)中,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17例患者纳入PCOS组(Ⅰ组),诊断为雄激素过高症的14例患者纳入雄激素过高症组(Ⅱ组),既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又有雄激素过高症的21例患者纳入复合组(Ⅲ组)。所有入选对象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正常(〈5μmol/L),近2个月未服用避孕药。同期就诊,月经周期规律,经直肠超声检查显示卵巢形态学正常,诊断为单纯输卵管性不孕的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月经周期第2~第5天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血糖(Glu)、胰高血糖素(GLY)、胰岛素(INS)和C-肽(C-P)的血浓度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参数[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I/G)]、[IR-C肽浓度/胰岛素浓度(C/I)]。结果病例组基本情况及基础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似,糖代谢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且程度相似。结论病例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似,说明糖代谢异常相似。因此,就糖代谢的角度而言,Rotterdam标准的不同诊断指标对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适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Rotterdam标准 糖代谢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就已知肿瘤与病毒相关,如EB病毒(epstein-barrvirus)与鼻咽,疱疹病毒与宫颈,白血病毒与白血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al,HPV)感染与宫颈等。1992年WHO宣布,超过2/3宫颈患者由HPV16型及18型引起。一项对22个国家1050例妇女的研究证明,在印度、菲律宾、印尼、泰国,90%以上宫颈忠荇感染HPV,主要是16型及18型。中国香港对332例阴道涂片异常妇女的研究证明,

  • 标签: 宫颈癌 性传播疾病 HPV16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 EB病毒 疱疹病毒
  • 简介:在2008年4月27日举行的第6次全国宫颈协作组工作会议暨HPV疫苗与宫颈防治研讨会上,中国基金会公布了由中国基金会领衔,多个宫颈防治协作组参加,历时5年的“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一迄今我国最大规模的人群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均较高,

  • 标签: 城乡妇女 宫颈癌 HPV疫苗 病因 流行病学调查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筛查中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宫颈"三阶梯"筛查方案,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筛查的8463例女性个体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8463例受试者的宫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检出率为3.06%(259/8463),≥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检出率为0.67%(57/8463).1380例接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受试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32.17%(444/1380),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为27.32%(377/1380),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low-riskhumanpapmomavirus,LR-HPV)为4.86%(67/1380)HPv-16,-58,-52,-53和-33型等5种最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3.16%(125/377),21.22%(80/377),20.16%(76/377),10.61%(40/377)和9.55%(36/377).760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的受试者中,阴道镜检查异常检出率为42.50%(323/760).371例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者,结果正常为10.24%(38/371)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化生为34.77%(129/37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为21.02%(78/371),CINII为13.48%(50/371),CINm为14.82%(55/371),宫颈为5.66oA(21/371).其中宫颈前病变检出率为44.20%(164/371).其中,高度上皮瘤变(≥CINⅡ)检出率为31.54%(117/371).结论按照"三阶梯"方案进行宫颈筛查,应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新柏液基细胞学试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阴道镜
  • 简介:患者女性,77岁,因“肿物外阴脱出半年”2007年12月4日入院。病史采集:常便秘、头晕,无腹痛、肛门坠胀等不适。术前常规超声提示:左侧盆腔内探及一69mm×66mm×56mm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暗区内见散在分布的短条状及团块状回声。CEA,AFP检查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老年式,阴道畅,阴道前、后壁均有膨出,宫颈光滑,脱出于阴道口外,

  • 标签: 卵巢畸胎瘤 类癌 妇科检查 病史采集 肛门坠胀 常规超声
  • 简介:卵巢是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晚期亦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卵巢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卵巢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而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对CTC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对卵巢CT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细胞 循环 卵巢肿瘤 肿瘤标志物 CellCollector系统 复发
  • 简介: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哮喘及感冒等,以及可能直接引发其他系统病变的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

  • 标签: 常见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预防 春季 儿童
  • 简介: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三氧苯胺(他莫西芬)有可能诱发子宫内膜。作为乳腺癌主要治疗药物而被广泛使用的三氧苯胺,虽然在乳腺组织中显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活性,但在子宫内膜中却表现出雌激素模拟作用。据统计,服用三氧苯胺的乳腺癌妇女,其子宫内膜发病率为正常妇女的2~3倍。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苯胺 三氧 分子机制 诱发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年轻(≤35岁)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57例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分别纳入≤35岁组(n=82)及〉35岁组(n=7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宫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宫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5岁组患者随访5年,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年轻患者预后的16项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宫颈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35岁组宫颈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21.1±2.6)岁]小于〉35岁组[(22.9±2.1)岁];HPV感染率,接触性出血、腺癌、肿瘤宫旁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92.7%、78.0%、19.5%、56.1%、37.8%)均高于〉35岁组(77.3%、45.3%、6.7%、36.0%、21.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5,χ2=7.381、17.775、5.888、6.360、5.067;均为P〈0.05)。(2)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年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肿瘤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家族史共计13项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

  • 标签: 宫颈肿瘤 预后 危险因素 女(雌)性
  • 简介:长冻疮除了天气寒冷的原因外,还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进入冬天后,人体的活动量相对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脚趾、耳廓等末梢循环部位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所以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一、生活起居防寒保暖是首要。外出时需戴手套、口罩、围巾、耳套等防寒保暖用品,保证不被寒邪侵袭。

  • 标签: 防寒保暖 冻疮 预防 血液循环 局部组织坏死 新陈代谢
  • 简介: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期宫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 标签: 宫颈新生物 化疗疗法 辅助 治疗结果 鳞状细胞 阻力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在宫颈(cervical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宫颈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组(n=15,In期),宫颈浸润组(n=35,ⅠB~Ⅲe);按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组、宫颈早浸润组和宫颈浸润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的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组、宫颈早浸润组和宫颈浸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中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组与早浸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和宫颈早浸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宫颈癌 血管生成 CD105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墨汁在宫颈前哨淋巴结(scentinellymphnode,SLN)识别中的作用。方法术前在官颈周围正常黏膜3,6,9,12点处注射消毒的10%中华墨汁1ml,共计4ml。待中华墨汁进入腹腔后,打开阔韧带及后腹膜,观察宫颈旁、闭孔区、髂血管区的淋巴脂肪组织。结果注射中华墨汁至观察到淋巴组织染色的平均时间为150min。18例宫颈患者中,可识别SLN为16例,成功率为89%。这16例可识别SLN为79枚,平均每侧可识别为2.4枚。每例可识别SLN为1~8枚,2处以上可识别SLN为14例;单侧可识别者为3例,双侧可识别为13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预测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未能识别SLN的2例,为术前行放疗所致。18例患者示踪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华墨汁作为淋巴系统示踪剂,效果可靠、染色持久、经济方便,是宫颈SLN检测的理想示踪剂。

  • 标签: 宫颈肿瘤 示踪剂 染色法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在人类上皮性卵巢(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经手术切除的56例上皮性卵巢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研究组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合并肝实质转移)+大网膜、阑尾转移,n=37],无淋巴结转移组(n=19);按患者年龄分为年龄〈50岁组(n=27)和年龄≥50岁组(n=29);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标准,分为T1,T2期组(n=15),T3,T4期组(n=41);按照恶性肿瘤病理学分级原则分为Ⅰ级组(n=16),Ⅱ级组(n=25)和Ⅲ级组(n=15);按照不同组织学类型分为浆液性组(n=30),黏液性组(n=16)和内膜样组(n=10)。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22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14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8例)患者标本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x^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标本的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研究组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组、不同年龄组上皮性卵巢标本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为76.9%(43/56),对照组为9.1%(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黏着斑激酶 转移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腹胀3^+个月”于2008年7月613入院。病史采集:腹胀,无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平脐。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大小触及不清,腹部可触及一平脐包块,双侧附件区触及不清。

  • 标签: 右侧卵巢 左侧卵巢 囊腺瘤 多房性 类癌 黏液
  • 简介:自2008年5月2日起,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在手足口病的宣教工作中,我们常常只是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听不懂。

  • 标签: 丙类传染病 托幼机构 宣教工作 流行病学规律 六步洗手法 慢性病患者
  • 简介:户外自主活动具有环境的开放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容的丰富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幼儿之间通过交往初步形成其个性品质,并逐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近年来各个幼儿园都比较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将选择权还给幼儿,让幼儿能够在自主的环境下进

  • 标签: 中的安全 安全预防 幼儿户外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EC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E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和非子宫内膜样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EC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EC患�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总体生存率 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聚焦紫杉类药物在卵巢化疗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结合紫杉类药物结构及剂型改造,阐述各种紫杉类药物在卵巢化疗中的应用。结构改造与剂型优化后的紫杉类制剂已在卵巢化疗中广泛使用。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为紫杉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紫杉类药物 卵巢癌 化疗
  • 简介:喘息(wheezin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原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的特异性体质有关,而喘息与哮喘发作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方法筛选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喘息婴幼儿,但是已有参考指标可对喘息婴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笔者拟就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降低婴幼儿喘息发作,进而降低哮喘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呼吸音 变应原 喘息 发病机制 防御机制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