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24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在淮南新华医疗集团第二矿工医院被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4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并对二者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9.8%。其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强度(+)、(++)和(+++)分别为32.6%,20.9%和16.3%;乳腺癌组织中,CD24的阳性率为74.4%。其中,CD24的阳性强度(+)、(++)和(+++)分别为32.6%,23.3%和18.6%;雌激素受体表达程度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x^2=38.696,P=0.001),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CD24的表达,具有线性趋势关系(x^2=23.258,P=0.001)。结论乳腺癌中,CD24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CD24的表达随着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增加而逐步增加。联合检测CD24和雌激素受体对患者预后评价。可能更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CD24 雌激素受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膜相关蛋白Numb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136例卵巢肿瘤患者及同期因子宫病变而无卵巢肿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摘除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EOC组(n=92)、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组(n=23)、卵巢良性肿瘤组(n=21)及正常卵巢组(n=2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卵巢组织的Numb蛋白、P-gp及MRP-1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Numb蛋白在4组中及在EOC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EOC组患者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及相关关系,以及与化疗敏感及耐药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4组患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卵巢组织中Num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EOC组较卵巢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卵巢组高,BOT组较正常卵巢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OC组与BOT组比较、BOT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比较及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OC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卵巢组织Num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FIGOⅠ~Ⅱ期患者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学类型、组织病理分级及残留灶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OC组患者卵巢组织的Numb蛋白与P-g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达无相关性(r=0.117,P=0.109);而Numb蛋白阳性�

  • 标签: 卵巢肿瘤 Numb蛋白 人类的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抗药性
  • 简介:细胞的生长、分裂必须经过间期和有丝分裂期。细胞周期得以运行的核心机制是在一系列细胞周期素(cyclin)相起伏的调控下,相应的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依次激活,驱动细胞由G2,S,G2到M期。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紊乱,将造成细胞失控性生长,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CF(Skpl-Cullin-F-box)的底物识别序列,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 标签: S期激酶相关蛋白 细胞周期素 肿瘤关系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泛素连接酶复合物 依赖性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小鼠流产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选择无特殊病原体(SPF)级21只雌性CBA/J小鼠、5只雌性DBA/2J小鼠和6只雄性BLAB/c小鼠为研究对象。21只雌性CBA/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将10只雌性CBA/J小鼠与5只雄性DBA/2J小鼠合笼,建立雌性(♀)CBA/J×雄性(♂)DBA/2J流产模型,纳入流产组,将11只雌性CBA/J小鼠与6只雄性BALB/c小鼠合笼,建立♀CBA/J×♂BALB/c正常妊娠模型,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雌性CBA/J小鼠存活胚胎数及流产率,随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蜕膜组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在蜕膜组织中的分布,以及YAP表达强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小鼠存活胚胎数、流产率及不同YAP表达强度的小鼠数。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1)流产组小鼠存活胚胎数的中位数(5.0个)低于对照组小鼠存活胚胎数的中位数(7.5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8,P=0.007)。流产组小鼠流产率的中位数(33.3%)高于对照组小鼠流产率的中位数(5.6%),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797,P〈0.001)。(2)YAP主要表达于小鼠蜕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半定量评分的结果显示,流产组Y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结论♀CBA/J×♂DBA/2J小鼠流产模型中的胚胎丢失具有高度重复性,流产率较高且相对恒定。YAP可能参与流产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模型 动物 蜕膜 Yes相关蛋白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中、重度宫腔黏连(IUA)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治疗的115例中、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的预防IUA复发措施,将其分为GnRHa组(n=48),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GnRHa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mg/d×90d治疗预防IUA复发;对照组(n=67),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戊酸雌二醇片6~9mg/d与黄体酮软胶囊100mg/d,序贯治疗90d预防IUA复发。对所有受试者于TCRA治疗后3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评估2组患者TCRA后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并于TCR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与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月经量改善率、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2组IUA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以及TCRA治疗前月经过少与闭经构成比与中、重度IUA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为87.5%(4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4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6,P=0.00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月经量改善率为75.0%(36/48),对照组为67.2%(45/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364)。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3)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10.4%(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18/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 标签: 宫腔黏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戊酸雌二醇 分离术 复发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15.0,P〈0.001)。3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转出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12周龄婴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就诊的2-12周龄的953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将其分为2-4周龄组(n=416)、4-8周龄组(n=398)和8-12周龄组(n=139)。3组受试儿童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的水平,各指标参考区间采用中位数及P2.5、P25、P50、P75、P97.5表示,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婴儿与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TSH、FT3、FT4、TT3、TT4水平男性与女性婴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0,0.510,-0.360,0.920,1.370;P〉0.05)。2-12周龄婴儿各激素水平与目前本院应用的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比较,TSH、FT3、T3、T4水平高于成年人参考区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5,46.77,30.49,5.59;P〈0.05),以TSH水平尤为突出,但FT4水平较成年人低。3组婴儿TSH水平无明显变化(F=0.345,P=0.708),但随着年龄增大,P97.5降低,95%CI呈缩小趋势;TT4、FT4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12.57,P=0.000;F=21.17,P=0.000),TT3、FT3则呈升高趋势(F=14.75,P=0.000;F=3.699,P=0.025)。结论成年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不能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应建立儿童期各年龄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为儿童甲状腺疾病,特别是�

  • 标签: 甲状腺激素类 置信区间 化学发光测定法 婴儿
  • 简介:2012-03—21Nature杂志在线版刊登了美国克利夫兰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题为“RoleofCorininTrophoblastInvasionandUterineSpiralArteryRemodellinginPregnancy”的研究成果显示,一种重要蛋白酶在孕期胚胎生理(如血压)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一种严重怀孕并发症:先兆子痫的病理机制。

  • 标签: 蛋白酶 孕期 血压 胚胎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女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由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女性ES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SS组(n=30);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30)。检测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ESS组除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外,其余5种激素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女性患者垂体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增高)。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激素 磁共振成像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DIE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2-47岁,其中,合并不孕不育者为15例。按照患者本人是否愿意接受GnRH-a治疗,将其分为GnRH-a组(n=28,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和对照组(n=15,单纯行腹腔镜手术)。GnRH-a组患者于腹腔镜术后月经来潮第1天给予3.75mgGnRH-a皮下注射,每28d注射1次,共治疗3-6次;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未用任何药物。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率、改善率、无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缓解率及自然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GnRH-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26/28),对照组为66.7%(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GnRH-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1/28)vs.26.7%(4/1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GnRH-a组痛经缓解率、慢性盆腔痛缓解率及总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5.2%(20/21)vs.63.6%(7/11);91.7%(26/27)vs.57.1%(4/7),96.4%(27/28)vs.60.0%(9/1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和对照组中合并不孕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分别为80.0%(8/10)和60.0%(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DIE较单纯腹腔镜手术能提高总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赁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自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g/L和(43.80±6.12)mg/Lvs.(0.26±0.13)g/L和(8.35±2.39)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vs.(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高敏C反应蛋白 败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D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住院的新生儿中,入院时血清CRP〉8mg/ml。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将其按照《实用新生儿学》关于新生儿疾病诊断标准,结合患儿入院诊断及入院时检验结果将其分为:败血症亚组(n=19)、早产低体重亚组(n=50)、新生儿肺炎亚组(n=151)、低血糖亚组(n=14)、溶血病亚组(n=2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亚组(n=8)、病理性黄疸亚组(n=81)、颅内出血亚组(n=1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亚组(n=29)、窒息亚组(n=20)、羊水污染亚组(n=62)及胎膜早破亚组(n=44)。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无上述相应疾病的新生儿2129例,纳入对照组,为了研究时与个研究亚组不交叉,分别纳入与各研究亚组相对应的对照亚组(n=201,170,69,206,200,212,139,207,191,200,158,176),血清CRP平均秩次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Pearsoncorrelati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日龄、喂养方式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及简单相关分析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血清CRP平均秩次:败血症(是:138.32,否:107.86;U=1381.0,P=0.046),NRDS(是:66.44,否:112.16;U=495.5,P=0.046);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RP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糖(Glu)可能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直接胆红素 葡萄糖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尿4种微量蛋白在妊娠肾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正常妊娠产妇165例、妊高征45例和非孕对照40例的尿4种微萤蛋白MA、TRF、IgG和A1M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孕组尿4种微量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孕组中MA、TRF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其余无明显改变;晚孕组和妊高征组尿4种微量蛋白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尿中4种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晚期妊娠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对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及病情发展的判断、预后等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微量蛋白 妊娠 肾损伤
  • 简介:2006年5月5日《Science》报道来自ScrippsResearch和Skaggs生物化学研究院的消息,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被称为EmrD的多药转运蛋白质(multidrugtransporterprotein,MTP)的结构,它可找出避免多药耐药性和增强现有药物能效。

  • 标签: 蛋白质 药物 多药耐药性 药效 科学 生物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T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以抽动为主诉就诊并确诊为TD的患儿纳入研究组(n=122)。对照组(n=106)为同期在本院就诊,排除TD病史儿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年龄及男、女儿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自行设计的《儿童抽动障碍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TD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15项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管教严厉、儿童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管教严厉、儿童易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为TD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P〈0.05)。未发现TD同生产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防治TD应注意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平衡日常饮食、调试儿童性格、调节儿童免疫功能以增强抵抗力等。

  • 标签: 抽动障碍 相关因素 LOGISTIC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24h尿蛋白定量子痫前期(PE)孕妇的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90例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n=53,24h尿蛋白定量为300~1000mg),B组(n=71,24h尿蛋白定量为1001~2000mg)和C组(n=66,24h尿蛋白定量>2000mg)。回顾性分析3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次、产次、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妊娠结局[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所占比例、早产率、孕妇胸腔积液发生率、子痫发生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等]。3组孕妇AST、ALT、LDH、血尿素氮水平及PT、APTT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3组孕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纳入的190例PE孕妇的24h尿量为1240~3010mL,24h尿蛋白定量为302~7342mg,尿蛋白与肌酐比值为0.31~5.60。3组PE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及重度PE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LDH、血尿素氮水平与APTT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0,P<0.001;χ^2=14.770,P=0.001;χ^2=16.569,P<0.001)。③A、B、C组PE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转入NICU所占比例分别为30.2%(16/53)、50.7%(36/71)及68.2%(45/66),孕妇子痫发生率分别为0(0/53)、0(0/71)及7.6%(5/66)。3组孕妇分娩�

  • 标签: 先兆子痫 妊娠并发症 蛋白尿 妊娠结局 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148例(A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同期门诊超声提示宫内早孕90例(B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A组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22例首次异位妊娠时在本院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将其纳入A1组;另121例为首次异位妊娠患者,将其按约1:2比例随机选取54例纳入A2组。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法,对其年龄、孕次、性生活时间、避孕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感染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妊娠结局等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查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对A1组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首次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A2组首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x^2检验分析其首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R)分别为:年龄(OR=1.153,P=0.000),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OR=4.782,P=0.008),口服紧急避孕药(OR=12.735,P=0.018),慢性盆腔感染史(OR=6.352,P=0.001),异位妊娠史(OR=5.292,P=0.035)。重复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分别为孕次(OR=1.419,P=0.013),慢性盆腔感染史(OR=3.026,P=0.015)。x^2检验显示,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保守性治疗较手术治疗的重复异位妊娠率明显增加(x^2=4.046,P=0.036)。结论慢性盆腔感染史、口服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无避孕措施和不严格工具避孕为发生异位妊娠或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异位妊娠方式以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并酌情结扎对侧输卵管为保护因素。

  • 标签: 异位妊娠 重复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病变可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使宫颈锥切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激光锥切术(L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宫腔镜辅助宫颈CKC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导致的并发症少、简单易学等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切术 宫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IU/L组(n=1632)及FSH≥10IU/L组(n=203)。回顾性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与≥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

  • 标签: 不育 女(雌)性 年龄因素 卵泡刺激素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排卵诱导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