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心血管合并感染的患者,患者感染的痰标本,采用有效的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分析,对治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结果显示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有15例,真菌感染率达到15%,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较高,占有6例,达到6%,热带念珠菌有8例,占有8%,光滑念珠菌占有5例,占有5%,克柔念珠菌2例,占有2%。结果显示不同的念珠菌感染对于真菌药物实际呈现的不同耐药程度不同。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者均感染率水平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治疗策略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合并感染 抗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胺嘧啶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属中效磺胺,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恶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在肾功能正常者约为8~13h,肾功能衰竭者消除半衰期延长,给药后48~72h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尿。

  • 标签: 磺胺嘧啶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急诊临床路径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某医院治疗的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具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复苏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治疗、氧疗等,观察组给予集群抗感染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和临床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ICU治疗时间为(9.29±0.92)D,观察组ICU治疗时间为(6.08±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 抗感染治疗 急诊感染性 休克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阿奇霉素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不宜与含铝或镁的抗酸药同时服用,后者可降低本品的血药峰浓度;必须合用时,本品应在服用上述药物前1h或后2h给予。治疗盆腔炎时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应合用抗厌氧菌药物。

  • 标签: 阿奇霉素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本品是一种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目的讨论头孢吡肟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适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吡肟敏感的细菌引起的成年人的中、重度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复杂性和单纯性)。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腹膜炎和胆道感染在内的腹腔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和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发热。

  • 标签: 头孢吡肟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治疗在临床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脓毒症病人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运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头孢噻肟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运用于重症脓毒症病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脓毒症 抗感染治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噻肟钠
  • 简介:摘要荨麻疹是以风团或伴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发病原因多样,儿童的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微生物以病毒,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肠道寄生虫,农村儿童尤为突出。实验室检查结果也较支持这个观点。患者感染了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了微生物或寄生虫分泌的毒素,代谢物,或细菌,病毒,寄生虫本身成分或裂解都可成为致敏物。临床上选用大环内脂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效果明显;盐酸吗啉胍片对于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左旋咪唑不但对肠道寄生虫有驱虫作用,并且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用抗感染治疗对儿童急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急性荨麻疹与感染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甚至有部分医生急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但无助于感染因素的消除,而且会使病程加长,部分会迁延至慢性荨麻诊。

  • 标签: 荨麻疹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内科治疗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相应的体会。方法选取了某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内科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肿瘤患者103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103名肿瘤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对他们的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种类和名字进行记录,并且对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治疗费用等进行记录。结果在药物的使用方法方面,这103名患者中,治疗性药物占据了绝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洁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使用比例和平均费用排在前三位。结论本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基本上处于合理的状态,但是依然存在着预防性用药和无指征用药的情况,因此需要在临床当中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标签: 肿瘤患者 内科 抗感染药物 临床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抗感染以外因素在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进入我院的呼吸科难治性肺炎患者100例,对这10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措施治疗,总结该类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抗感染以外因素包括误吸、反流、医源性感染以及宿主的免疫力低下。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肺炎疾病不仅仅存在一种病因,临床应该积极了解疾病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可见抗感染以外因素在肺炎治疗中也同等重要。

  • 标签: 抗感染以外因素 肺炎 作用
  • 简介: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体会。方法:总结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实例,对抗感染药物的治疗经验和药学监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会诊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了不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药物的治疗,减少了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1.1病例摘要患者××x,女,46岁,以“确诊“右乳腺癌”2月余,入院化疗”为主诉入院。患者2月余前于我科行“右乳肿物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右乳穿刺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根据肿瘤生物特性,需进一步行化疗、手术、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于2011-05-14进入CEF方案(表阿霉素90mg/m2d1;环磷酰胺600mg/m2d1;氟尿苷600mg/m2d221天)第1周期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现已顺利完成2周期化疗。肿物缩小不明显,给予更换为ET方案,已完成1周期化疗。本次入院继续给予ET方案化疗,化疗第4天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促,查体咽部稍红,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提示WBC4.1×10*9/L,NE%86.7%。已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好转不明显,今主任查房提示不能排除病毒性感染可能,给予联合炎琥宁抗病毒治疗,行胸片检查提示左肺部炎症。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1×10*9/L,NE%62.90%。请贵科会诊,协助指导抗菌药物使用,谢谢!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感染药物是当今医疗必备的一种重要药物,抗感染治疗使临床医师最基本的本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是双刃剑,应用合理可以治疗病患,应用不合理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就抗感染药物中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进展做一系统介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性疾病重视调整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及邪正双方在体内的消长变化,并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结果中医中药不仅能抗菌和抗病毒而且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抗感染的重要途径。结论抗感染治疗疾病的最好的途径是中西药配伍、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

  • 标签: 中药 免疫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头孢匹罗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布兰汉球菌属、大肠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引起的以下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淋巴管(结)炎、肛门周围脓肿、外伤和手术创伤等(浅表性)二次感染;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感染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二次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肝脓肿;腹膜炎、骨盆腹膜炎、直肠子宫凹陷脓肿、子宫内感染、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前庭大腺炎和髓膜炎。

  • 标签: 头孢匹罗 应用
  • 简介:LL-37是发现的人类唯一的Cathelicidins家族成员,也是人体内唯一的双亲性α螺旋结构的抗菌肽。近年来,很多实验证明了LL-37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和影响疫苗作用等多功能效应。目前耐药菌不断产生,人们不断试图寻找抗生素外对抗病原体的方法。抗菌肽LL-37即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人们对LL-37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本文就其结构特点、生物学作用特点、机理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LL-37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160例发生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A组患者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B组患者接受目标性抗感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症状控制时间、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患者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B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液病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