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阐述引起安徽省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采集HFMD暴发初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上述培养物。扩增病毒株及核酸样本的VP1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暴发初期分离出3份病毒株,经中和试验及RT-PCR证实为EV71。根据VP1全基因序列与EV71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份测序结果与C4亚型聚为一簇,与A、B、C1、C2、C3、C4基因型别(亚型)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3.0%、84.3%-85.4%、89.7%-91.1%、89.1%-90.7%、88.3%-89.8%、93.0%-94.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9%-95.2%、96.6%-97.6%、97.9%-98.6%、98.6%-99.3%、98.3%-98.9%、98.6%-99.6%;簇内比较显示,1株2006年的EV71毒株与另16份2008年样本在C4亚型内又分属两个亚簇,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2%-96.9%、98.3%-99.3%。结论引起安徽省2008年HFMD的EV71为C4亚型,与2006年分离的1份毒株有差异,提示安徽省存在C4亚型的不同分支。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基因型
  • 简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很高。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抗HBV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应的HBV耐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成为制约其抗病毒疗效的首要因素。本研究对109例乙肝患者的核苷类药物耐药性变异进行分析,旨在观察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是否存在变异,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核苷类药物 P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变异 抗病毒疗效 药物耐药性
  • 简介:在人及高等有机体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家族。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多,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少;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相似,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各异。所谓多基因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及相似功能的基因;而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而不具相似功能的基因。如果一类蛋白或基因具有共同起源的一个结构域,就属于一个基因超家族,同一个基因可归属于两个或多个基因超家族。

  • 标签: 基因组 多基因家族 基因超家族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人类OTX2基因编码区有1个高度保守的同源结构域(38-l00aa),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IRBP受OTX2调控1,拟初步探讨OTX2保守编码的63位和72位氨基酸定点突变对下游基因IRBP启动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otx2的高度保守域构建突变型OTX2表达载体,根据转染质粒类型分为PGL3野生型组、PGL突变型组、PGL3-basic组,检测下游基因IRBP启动子区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野生型OTX2可使IRBP转录活性提高,3种突变型OTX2则降低了IRBP的启动子转录活性(P<0.05)。与野生型OTX2相比,p.Pro63Gly和p.Leu72Thr均使下游基因转录活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献已报道的2种OTX2突变显著降低了IRB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63位及72位氨基酸定点突变对IRBP启动子转录活性无影响。

  • 标签: 保守编码区 小眼无眼畸形 IRBP
  • 简介:日本科学家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老鼠,它的叫声像小乌。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目前正饲养这只可爱的小老鼠。这只发出“啾啾”叫声的老鼠是“进化老鼠计划”的一部分

  • 标签: 转基因 老鼠 日本大阪 科学家 进化
  • 简介:利用基因检查来预防生活习惯病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加。以前主要是以欧美人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确认,最近,利用日本人的数据进行确认,能够在家里进行的基因检查也出现了。

  • 标签: 基因检查 体质 生活习惯病 医疗机构 日本人
  • 简介:奶糖及其制作方法是由国外引进的,在我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它口味芳香,营养丰富.深受女性、儿童的欢迎。在出口大白兔奶糖"甲醛致癌"事件发生后,本刊记者深入厂家详细采访记录了奶糖的制作流程、工艺,彻底揭开了奶糖的神秘面纱。奶糖是一种结构比较疏松的半软性糖果。糖体剖面有微小的气孔,带有韧性和弹性,耐咀嚼,口感柔软细腻。奶糖以含有大量奶制品而得名,这类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牛奶的独特芳香,又称为焦香糖果。奶糖的外形多为圆柱形,也有长方形和方形,色泽多为乳白或微黄色。奶糖的平均含水量为5~8%,还原糖含量在14~25%之间。

  • 标签: 大白兔奶糖 焦香 柔软细腻 平均含水量 采访记录 制作流程
  • 简介:基因疗法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无疑它会给人们的健康和防治疾病带来巨大的效益。然而基因疗法在目前尚未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治疗,更谈不上常规的临床治疗,原因在于这一疗法虽前景看好,但实施困难,而且过程复杂。由于牵涉人的生命和基因突变,生物医疗界专门提出了实施基因疗法的一些原则,但是这些原则目前都受到严峻的挑战,因而后果堪忧。

  • 标签: 亮红牌 基因疗法 疗法亮
  • 简介:1995年9月,笔者为执行国家科委攀登项目“人类疾病基因控制工程的基础研究”的学术出访任务,访问了德、法、英三国的一些有关科研机构,看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其中位于法国巴黎近郊的一个著名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基因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因松的外文名称叫genethon,如果把这个名称拆开来看,就是gene(基因)+thou(松),thou是体育项目马拉松的英文名称的后半部分。顾名思义,用基因松作为一个科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研机构 人类疾病基因 法国 医学研究机构 基础研究
  • 简介:引起肥胖的原因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这就为肥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丈夫的事业是否成功,只要看看妻子的腰围就可知道”。这虽是一句幽默的话,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随着人们饭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城乡中不知不觉地涌现

  • 标签: 肥胖基因 社会现实 生活水平 食物 饭桌 丈夫
  • 简介: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作图与测序》计划的完成,将提供人体全部基因的目录分类,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研究。迄今这些研究中最重要的新发现是:少数人携有特效、强效的”保护基因”,几乎对每种疾病均能产生抵抗力。

  • 标签: 保护基因 健康后代 基因打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病毒基因分型、耐药突变基因的检测,明确其基因型,确认患者是否耐药,从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型。结果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血清HBVDNA定量为(4.5±2.3)×103~(5.8±1.5)×108copies/ml(2)HBV基因型C型77例占77.5%,B型24例占23.5%,D型1例约占1%(3)其中79例未采取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未出现耐药,23例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以上的,耐药突变点变异为M204V/I型的13例,L180M型的为5例,L180M+M204VI的为5例,未检出其他突变基因型。23例耐药基因型中HBV-C基因型占20例,3例为HBV-B基因型。结论本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C基因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耐药,且以M204V/I突变型为主。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HBVDNA HBV基因型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乙肝患者和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患者在基因分型、HBVP耐药突变方面的区别。方法选取12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有过拉米夫定治疗史,纳入A组,60例未接受过拉米夫定治疗,纳入B组,对两组患者的HBVP耐药突点、HBV分型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HBV基因分型(B型、C型、D型、其他型)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6例的突变株存在于拉米夫定位点,占43.3%,B组有6例的突变株存在于拉米夫定位点,占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过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多存在拉米夫定耐药株,未接受过治疗的乙肝患者也需实施耐药检测,以便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HBVP区 耐药突变点 拉米夫定 乙肝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疾病。本文就近几年脑卒中及其与脂类代谢指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脑卒中 脂类代谢 基因
  • 简介:近日,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对中国湖南衡阳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引发的争议也在持续发酵中,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而且再次把“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我们吃的哪些食品是转基因食品?”很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如今走在超市里面,也很容易发现转基因食品在售卖,不得不承认.转基因食品正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大米 人体试验 科研机构
  • 简介:摘要基因疫苗的研制主要针对一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障碍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遗传病等。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用某些成分制成的亚单位疫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机遇,人们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克隆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产物或重组体制成疫苗。

  • 标签: 基因工程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