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民间舞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丑中见美的矮子步、风韵独特的单袖筒、千姿百态的扇子花为赣南民间舞中的表演技巧。了解和掌握赣南民间舞中的表演技巧,对促进和发展赣南民间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赣南 客家 赣南采茶舞 赣南民间舞 三绝
  • 简介:1997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在香港接受了不下十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媒采访,他们感兴趣的是:香港这个一度是全世界中最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将要回归中国这个奉行共产主义国家的怀抱里,我作为一个鼓吹解放个性、自由表达思想的现代舞蹈工作者,面对着将要“沉沦”于集体意识和统一思想的环境里,有何感想?

  • 标签: 舞蹈工作者 香港 大专业 素描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 简介:中日乐舞交流源远流长,该文叙述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与日本花柳千代舞蹈团愉快的合作共同成功地表现了《敦煌》这部祈求永远和平的舞剧,它成为中日乐舞交流史上的亮点,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特刊载此文以为纪念。作者系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先生。1997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创作舞剧《敦煌》,在北京和东京成功的演出,圆了她多年来萦绕心头的一个辉煌的梦。在《敦煌》的创作和演出中,和花柳千代的合作,也促成了我第二次对日本的访问。

  •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舞剧 演出 乐舞 舞蹈家 创作
  • 简介:中国民间舞学科的文化建设是个诱人的课题,同时它也是个惑人的课题。在千年沉淀的基础上描绘今日民族文化的宏图,是其之所以诱人的磁场所在;在百种风情的网络里探寻今日高等教育的路径,又是其之所以惑人的菜单所在。不论“诱”也好“惑”也好,这一学科的建设毕竟度过了它的“不惑之年”;到我院98届毕业生演出的《泱泱歌》之时,关于这一学科的文化建设不仅出现了多种学术主张,而且落实为具体的实践步骤。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文化建设 学科建设 教学方法 教材建设 学科文化
  • 简介: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剧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2001年12月,国家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日,国家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国家剧院长达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分之二,而争议之声从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我们特编撰此文,力图从剧场文化以及舞蹈的角度去解读和面对这个庞然物。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剧场 人民大会堂 聚焦 经济条件 公开招标
  • 简介:春节前夕,由国家剧院与中央芭蕾舞团联合举办的“国际芭蕾艺术周”成功落幕。1月24日至2月1日,国家剧院共安排了四台风格迥异、亮点纷呈的芭蕾演出。中央芭蕾舞团上演的约翰·科兰克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国家剧院“国际芭蕾艺术周”拉开了序幕。罗兰·佩蒂的《摇滚芭蕾》则彻底颠覆大多数人对古典芭蕾的认识,用全新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芭蕾。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芭蕾艺术 国际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央芭蕾舞团 古典芭蕾
  • 简介:我们要正确认识一件事物,就要去研究这个事物的基本特征,亦即研究此事物与它事物的根本区别,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也是这样,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就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双重性特征

  • 标签: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 国际竞争力
  • 简介:“通过‘舞蹈’我能回想起那些人类的梦想、人类的发明才能和人类的想象力,向着自我完善飞翔,并在惊奇中去理解我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在变化,人类没有变,他们的创造精神记录了我们的希望。”——(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8月14日晚,能容纳两万人的北京...

  • 标签: 五大洲 民间歌舞 艺术节 民间舞蹈 香港新世界集团 西方舞蹈
  • 简介:空间和节奏作为舞蹈表现的两大元素,在舞蹈的表现中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我们说舞蹈的风格是由节奏决定的,而舞蹈的形象则由空间构成,它由空间的维构成不同的图案组合和雕塑组合来表现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作为空间的平面构图(空间运动线)可以根据不同布局表现不同审...

  • 标签: 舞蹈训练 大空间 小空间 舞蹈表现 八卦掌 运动轨迹
  • 简介:标题上的两个词是听来的。“步加”来自戴爱莲先生。那时她来北京舞院举办学术讲座,讲的是“芭蕾”。讲完后,戴先生说自己更愿意讲民间舞并关注其间的“步加”现象——即一种舞步重复次后有一次变化,如维族舞的“步一抬”、藏族舞的“步一撩”、秧歌的“步一回”……据戴先生说,她通过对世界各地民间舞的考察,能列举70多种“步加”现象。“半拉云手”则来自刘菱舟先生。刘先生与王

  • 标签: 民俗舞蹈 民间舞 跳四方 生理机制 戏曲舞蹈 运动态势
  • 简介:在珠角不少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的文艺助兴演出中,近来正悄然进行着角色转换——以往担当主角的本省艺术团体,不是被北京、上海等地和国外的著名音乐歌舞团体所直接取代,就是京沪粤联手演绎。不少乡镇观众说:“本省歌舞团已看过多次了,我们也想尝尝‘鲜’!”

  • 标签: 歌舞团 艺术团体 演出 观众 舞台 音乐
  • 简介:秧歌文化产业是我国进入经济腾飞10年中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之一。政府近几年不断出台新政策,但以文化产业作为影响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政策从没有改变。笔者采用特尔菲法对河北地区秧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产业进行抽样调查与初步研究,得知近几年被经济发展带动的秧歌文化产业,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文化产业 河北地区 抽样调查 秧歌 空间 产业发展现状
  • 简介: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文化产业正异军突起,甚至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文化市场亦初步建立。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深人研究文化产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促进其健康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我国的文化建设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依据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实现文化发展产业化,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文化产业 现代化建设 论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 地位与作用
  • 简介:本文采取了用同一模式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条理性归纳和解读性互证的方法,求取对于东亚古典舞蹈发展规律的学术性表述,并将东亚舞蹈圈从理论上放置到当下全球化的话语环境之中进行定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于东亚、亚洲、世界舞蹈文化的研究工作,预设了一个契机。为了全面彻底地研究中国古典舞,我日本和韩国作为两面镜子,把视角由从内向外,改为从外向内或者说自上而下。通过对于中、日、韩古典舞蹈之发展模式、审美标准、运行机制、艺术素养、舞蹈势态、史学方法这六切入点,对中日韩国古典舞蹈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交叉的纵向爬梳与横向比较论述。

  • 标签: 古典舞 发展模式 审美标准 运作机制 艺术素养
  • 简介: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提出建立舞蹈人文基础、舞蹈批判基础、舞蹈技能与美育基础。重点分析个基础和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以求通过个基础的建立,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于舞蹈艺术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认识舞蹈,理解舞蹈,正确地评判舞蹈。

  • 标签: 舞蹈 人文基础 批判基础 舞蹈技能与美育基础
  • 简介:本文以胶州秧歌“道弯”为切入点,首先分析民间、课堂、舞台个不同文化空间的胶州秧歌“道弯”的形态特征,从中透视各自的审美特质;其次分析胶州秧歌“道弯”从民间到舞台的审美嬗变的原因;最后分析审美嬗变过程所折射出的个不同层次的审美诉求。笔者在结论部分指出,“道弯”经过编导和演员们的多次诠释,已经超越了原生胶州秧歌的美学范畴,成为代表汉族女性舞蹈的审美形态的典范之一。

  • 标签: 胶州秧歌 “三道弯” 民间 课堂 舞台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