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引进不少外国美术理论著作,极大地改变了国内西方美术研究的面貌。然而,鲜有学者从美术翻译的实践层面展开讨论。在这一方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批评家段炼先生、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先生等人的相关著述,都曾给我提供许多启发。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谈个人对美术翻译问题的一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增进美术理论著作的读者与译者的交流。对于美术翻译的重要性,国内学界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不足。有不少人认为,美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美术理论 浙江大学教授 翻译问题 美术研究 美术学院教授
  • 简介:胡适先生在1918年撰写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篇末,提到了当世中国学者在移译西方文学时应注重的两个方面:一是只译名家之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学者们应召开会议,选定书目,划定翻译的周期,而译成之稿,再由权威审查,作长序及著者略传;二是用白话文,而非古文来翻译。盖因古文的遣词造句,与西方的语言和生活环境颇不相符,必失了原文的好处。他将这两方面名为"工具"与"方法",只有工具用得纯熟了,方法也懂了,才有创造新文学的可能。胡适的主张是在全面向西方学习、鼓吹文言到白话的文学革命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今人对翻译所用的语言(白话)已无争

  • 标签: 杜尚 文来 无争 图像学 马塞尔 上下文关系
  • 简介:近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推出了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的问题》一书的全新中译本,此版本由洪天富教授和范景中教授共同翻译。作为第五个中译本,其面世除了能让读者再次关注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理论,更能给从事美术史翻译的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与感慨。范景中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很多译者的心声:任何从事严肃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之难,何止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简直是如

  • 标签: 沃尔夫林 范景中 研究心得 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 图像学
  • 简介:十几年前,当我刚刚开始进入新加坡的一家画廊工作时,我对艺术的了解和大部分美术爱好者都差不多。有赖少年时的一点文学和绘画功底,我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艺术书籍,但仍然以平白易懂的普及文本为主。这是我们这些"爱好者"的特色,总是有充足的理由去避开那高深莫测、汗牛充栋的理论书籍,完全不认为有必要去折磨自己。我能与客户自由地交流关于艺术的感受,成功推销出去一幅幅贵得离谱的作品,那不是够了吗?于是,我浑浑噩噩地过了两

  • 标签: 美术爱好者 理论书籍 中译文 翻译程序 谷歌 维基
  • 简介:当今架上绘画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图式使绘画艺术变得前所未有的繁荣多彩。在绘画史上写实油画取得辉煌的业绩,出现了大量传世杰作。写实油画作为一种技艺,对自然真实的描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对写实油画艺术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被动地描绘自然已经

  • 标签: 写实油画 抽象因素 绘画作品 架上绘画 风格流派 绘画艺术
  • 简介: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篆刻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专学,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代就有印章出现.从文献记敲于出土文物来看,春秋战国已普遍使用,至秦汉时更为繁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为社会实用信物.亦是艺苑真异名品。

  • 标签: 篆刻艺术 影响因素 基本功 个人修养 创新精神
  • 简介:书法作品中一切游离于点画之外的非具象因素,如何被截获?这取决于主客体相适应的程度,“书道玄妙,必资神遇”(唐·虞世南《笔髓论》)。现在我们就需要把视觉从生理水平跨进一步,让心理因素积极参与书法审美,把书法的创作与欣赏引入非具象领域的深层空间,使书法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

  • 标签: 非具象因素 书法作品 书法审美 点画
  • 简介:"要治西学,就从翻译开始;要治国学,就从点校开始。舍此别无他途。纵有他途,也难于达到一流水准。"这是沈语冰老师2011年1月12日午夜发给我的邮件中,让我至今难忘、铭刻在心的话。当时,我正因翻译当代英美艺术史大家T·J·克拉克(T.J.Clark)的名著《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ThePaintingofModernLife:ParisintheArtofManetandHisFollowers)而陷入焦虑抑郁、心灰意冷的境地,竟然萌生了退缩、逃避的心理。沈语冰老师的这封信,像是一剂抗生素,逼退自

  • 标签: 荆棘路 一流水准 马奈 一个青年 点校 现代性
  • 简介:艺术教育是一个弹性很大的空间,因为艺术一词的概念本身就是多义多解的,可作各种引申。而色彩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着艺术教育所共有的弹性,以及色彩学科本身特有的弹性。因此,色彩教学并非将一种既定的知识机械地循环,它除了要灵活地理解色彩领域知识的相对性特点以外,

  • 标签: 色彩基础教学 可变因素 艺术教育 色彩教学 基础课程 弹性
  • 简介:油画中的"表现性"是指作品中超越客观形象的,强化精神性、情感等因素的画面特质,它存在于许多作品之中,有强弱或多少之别。本文整理和归纳了油画作品中较为典型和普遍的"表现性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非再现"的视角与构图;第二,激越、夸张、个性化的绘画语言;第三,强烈的情感与精神因素;第四,特殊的制作工艺与呈现方式。

  • 标签: 油画再现 表现 “表现性”因素
  • 简介:我国的水粉画是继水彩画之后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外来画种,是由水彩的厚画法演变而来的。水粉写生是学习、研究水粉画的基本过程,也是水粉艺术创作的源泉。

  • 标签: 艺术创作 美学因素 写生 水彩画 水粉画 画种
  • 简介:油画技法是指画家依据构思,选用油画颜料在画底上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油画,较之于其他画种而言,技术性更强,不仅受制于艺术风格、形式及色彩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材料手段的制约。

  • 标签: 古典油画 技法 画种 艺术创作 画家 艺术风格
  • 简介:美术作品的诞生,支撑它的是画家的情感底蕴、生活底蕴、文化底蕴和技术底蕴等诸多因素。然而一张画传达给观众的直接感受却是画面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主要由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即造型因素、色彩因素与材料因素

  • 标签: 画面视觉效果 文化底蕴 美术作品 相互作用 技术进步 造型艺术
  • 简介:“韵”字始见于汉魏之际,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可知早期“韵”与音乐相关,可会意为“味道”、“韵味”、“蕴藉”之意。在中国书法史上,明董其昌首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容台别集》),赵宦光亦云:“不学晋字无韵”(《寒山帚谈》),周星莲:“晋人取韵”(《临池管见》),清人梁谳在《评书帖》中系统总结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

  • 标签: “韵” 技术因素 考论 中国书法史 汉魏之际 《琴赋》
  • 简介:修定寺原名天城寺,创建于北魏太和18年(公元494年),清末寺毁,唯塔独存。该塔位于安阳市西北32公里的清凉山东南麓的台地上,是一座少见的以模制雕砖饰面的唐代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因塔身表面遍涂一层桔红色,故又称“红塔”(现红色大部分已脱落)。塔身呈正方形,全塔遍嵌高浮雕砖,仅塔身四壁就用模制菱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以及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各种型制的雕砖3775块,图案72种,

  • 标签: 文化因素 安阳市 舍利塔 正方形 三角形 修定寺
  • 简介:国内幼儿服装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幼儿服装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已经初具规模,幼儿服装款式越来越多样化,基本可以达到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但是我国幼儿服装市场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而且服装设计理念比较陈旧,服装品牌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中国消费者仍然比较偏爱国外品牌幼儿服装、国内幼儿服装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在市场上的经营定位,不断创新幼儿服装功能性设计,提高自身的品牌竞争力,本文主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分析了幼儿服装的功能性设计。

  • 标签: 幼儿服装 功能性设计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面料 色彩
  • 简介:在前面论杜甫题画诗的一章中.我们已说到在专业画家身上有时也会出现某种文人所欣赏的意趣:而本章所要阐述的.则是宋代院体画中的文人画因素。中国的皇家画院的设立.从历史记载上看.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到了五代.皇家翰林图画院已成为一种别有特色的帝王文化生活的点缀。南唐时期流传的民谚“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明当时皇家画院画师与民间文人画师在画风上的迥然不同。到了北宋,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政治上虽是个昏庸君主.他却同时也是个出色的画家,擅画花鸟、山水和人物。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他所画的《桃鸠图》《听琴图》和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可以看出.他在绘画上已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与很高的水平。而北宋的翰林图画院在他的直接关心、指导之下.更是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画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标签: 文人画 院体画 宋代 《虢国夫人游春图》 翰林图画院 《听琴图》
  • 简介:艺术的创造绝不仅仅是对“肌质”和“结构”的研究,我国传统的道艺论以自然生命为最高的美,也以创造自然和生命的意象为艺术的旨归。无疑,作为民族艺术重要类型的中国画,其内涵有无深度便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而这种内涵大体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 标签: 中国画 艺术质量 艺术精神 主体情感 人品 艺术规律
  • 简介: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完整性有其自身的规定性,特别是叙事性作品有其自律性。然而,当代油画群像叙事为了实现对戏剧性因素的有效设置,借用某些戏剧性的方法,运用复制、象征、虚拟、隐喻、嫁接、置换、挪用等手法,戏剧性地颠覆传统中心结构主义叙事的逻辑规律,打破传统的习惯性叙事方式和节奏,提取故事节点,改变作品元素的匹配模式,采用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使作品的相关元素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而处于出人意料的另类关系中,从而

  • 标签: 中国当代油画 匹配模式 叙事性 布面油画 逻辑规律 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