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一、境与造型"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艺术的境是相对实境来说的。艺术的实境可以理解为客观方面的景与物,而艺术的"境"可以理解为主观方面的情与意。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形而上的精神气息,是在艺术形式语言之上的联想或想象中的意境气息。"境"是超越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的实像,进入到人的生命载体后所能体味的一个精神的审美境界。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 标签: 艺术作品 虚境 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 简介:一因为非常喜爱清末画家谷的绘画,便很想了解他的生平。而有关谷生平的原始文献,竟只有上海豫园书画善会1920年刊行的杨逸编著《海上墨林》和1923年中华书局刊行的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书中很简略的记载。根据这段记载可略知谷俗姓朱,原籍新安(今安徽歙县)。

  • 标签: 虚谷 “趣” 原始文献 中华书局 生平 记载
  • 简介:西方绘画历来重视画面空间的表现,早在公元5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就利用透视原理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透视画。照相术的发明也大大丰富了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中国画同样非常重视画面当中的空间表现,但是它与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 标签: 中国画 “虚” 西方绘画 画面空间 空间表现 画家
  • 简介:凤华,字翔之、凤蔗,斋号梧桐山房,雪莲居,浅草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唐风印学研究院院长,晋阳印社社长。曾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品 协会会员 访问学者 北京大学 书法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空间基本理论的认识,东西方虚实空间观、中国传统美学空间理论的思考,研究陶艺中、实空间运用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现代优秀陶艺作品进行解析,探讨虚实空间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 标签: 陶艺 虚实 空洞 延伸
  • 简介:几个月前。安滨告诉我,他要办个展,把近年来所积累的作品来一次展现,我由衷地向他祝贺!在他工作室林立的画幅中,他静静地向我翻看他的近作:“原色世界系列”、“上古的传说”,“凝周的时光”、“无尽的路”、“浴日”、“闲遐的中午”、“黑川”、“出塞“、“陵何壮战”、“神奇的苗土”……,对着他的画,我总想说点什么,说不上是评论,也不是对某一幅画的具体介绍,我忽然想起法国大诗人马拉美的一首诗:

  • 标签: 一幅画 马拉美 告诉我 德拉克罗瓦 版画系 后印象主义
  • 简介:当代中国画近20年迅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其间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作品,但同时,画家浮躁投机的心态、批评家缺少原则和标准的吹捧、观众欣赏中国画的低水平、画商的盲目炒作等种种因素使中国画处于一种繁荣与萎靡并置、精英与低劣同存的尴尬境地。

  • 标签: 中国画 画商 工笔 美术作品 画家 观众
  • 简介:这是一个孤独的“家园”守望者,用画笔把他视觉体验过的真实自然地“纪实”下来,转变成为一种经典的形式,并用这种形式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识。我们发现在他的作品中,“纪实”的背后其实就存在着静的艺术精神的永恒。

  • 标签: 虚静 具象 抽象 精神
  • 简介:中国艺术历来对“”情有独钟。人物绘画重在“传神”,讲究一定意义上的“画”;文学作品提倡栩栩如生,追求自然而然的“文气”,音乐将“气韵”比作生命、精髓,书法更把“书”视为灵魂。然而,“”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像对待点画线条一样把握它。正是这种特殊性,各家各派颇为重视又为其所困。

  • 标签: 书法艺术 “气” 审美标准 笔墨语言 人格
  • 简介:凤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入选首届国际篆刻展、二届国际篆刻展、中日篆刻家作品交际交流展、中日第三届妇女书法展、第三届中国妇女书法展、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篆刻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百家精品展(获“十佳”优秀作品并被授予书法“十杰”称号)、首届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交流展。

  • 标签: 作品谈 凤华篆刻 篆刻作品
  • 简介:2015年12月5日至14日,"白云之路——吴弢绘画作品展"亮相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给自己的画展取名为白云之路,吴弢表示,是为了纪念。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名叫ErnstLotharHoffmann。他在18岁时皈依了佛教,并于1931年时辗转来到了印度加入了藏传佛教,人称他为"高文达喇嘛"(LamaAnagarikaGovinda)。同时作为画家和诗人,他曾写过一本自传《白云之路》,讲述的是他追寻真理的过程,给后世、特别是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绘画作品 学院美术馆 德国人 中国人民大学 一本 日至
  • 简介:楷书布局,字与字之间上下相连,每个字之间又应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一行之中,不论字数或多或少,中间要有一线贯穿才行。汉字的偏旁组合,使得有的字竖长,有的字横阔,有的字偏左些,有的字偏右些,因此在通篇书写中,而要有一个通观全局的观念,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多借鉴古今优秀的楷书作品。楷书作品中的“”不仅是字行之间的事,即使在每一个字的笔画承接、起讫之间也是同样存在的。如繁体“汉”字的“氵”(三点水)在书写中三点的大小、曲直、呼应和“汉”字十个笔画的长短参差的变化,“卫”字繁体左边的“彳”,以及“人”字撇捺笔的轻重和力度等,便是很好的说明。如果不注意这点,就会把字写得呆板生硬,没有生气了。除此以外,一行字之中,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也应该在笔意上有所承接和牵引,自然,这个承接、牵引,与行、草书的要求不同,因为楷书毕竟点画严整,但也应该尽可能做到笔断意连,和谐统一。明朝时的张坤(书法家)有一段说得好:“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这话虽是针对于行、草书而言,但对于楷书创作也同样重要。在行书、草书中,字与字、行与行的俯仰有致,顾盼生情,可说是一目了然。在楷书中,又应如何处理呢?楷书是一种正体字,因受汉字结构本身...

  • 标签: 中的气 作品中的 楷书作品
  • 简介:吴昌硕突破了前人在审美趣味上崇尚传统文人画清新、淡雅和荒寂的意境,在文化内涵、审美倾向和形式语言等方面,追求绘画语言本身的刚正、力量感和生机。他绘制出气势豪迈、古艳朴拙,充满"磅礴之"、"金石之"的画作,对民初以来的中国画坛影响尤深。本文重点从画家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着手,通过对笔墨、构图、造型诸要素的分析,探寻吴昌硕画面之""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以期对其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更为深刻而明确的理解。

  • 标签: 吴昌硕 形式语言
  • 简介:孔子东游,途见小儿辩论。甲说:“毛笔书法比硬笔书法历史悠久。因而,毛笔书法是老大哥,硬笔书法是小弟弟。乙说:“最早的书法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恰恰是硬笔书法,你说谁的历史长?”甲无语。

  • 标签: 辩论 小儿 硬笔书法 毛笔书法 甲骨文 历史
  • 简介:关于皖南的记忆虽然零星点点,扑朔漂浮,但我坚信,穿越时间的层层雾幔,在历史的光与影中必能重现她往昔的辉煌与尊严。1998年12月4日晚,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安徽南部黟县西递村,至12月吕日晚离开黄山市,整整四天,奔波于黟县、歙县的几个村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歙县的呈坎)没有劳累,止不住的却是兴奋,甚至激越。我们是在一声声惊叹中走入了皖南似乎与现代文明一墙之隔的别有洞天,走入了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徽派民居建筑群落(明清时期微商的聚居地),走入了那里民众古朴也现时的生活形态,也走入了高度发育、成熟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空间。随着对皖南认识的逐层深入,我力图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一砖一瓦,一一,还有那

  • 标签: 安徽 南部地区 民间传统文化 风水观 宗法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