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艺术新闻》《帕诺夫斯基学术思想研究会》为纪念20世纪最为杰出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史家欧文·帕诺夫斯基诞辰100周年,最近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帕诺夫斯基以其光明磊落的言行为自己树立了形象。他决不...

  • 标签: 帕诺夫斯基 艺术新闻 学术思想研究 艺术史家 天顶画 尼德兰绘画
  • 简介:一、北京市城市雕塑已初具规模至1996年6月,已有朝阳区日坛公园建造马骏烈士像,宣武区护城河北段“北京建城纪念柱”雕塑,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焦庄户造像碑”,劳动人民文化宫的“6.15”英雄集体塑像等12处雕塑项目完成。此外,门头沟区的“东堡雕塑园”工程之一的浮雕项目也在施工中。

  • 标签: 当代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 造像碑 新闻
  • 简介:南京长江书画院与荣城市书协联合举办书法展11月15日,南京长江书画院与荣城市书法家协会联合在山东省荣城市鑫鑫大厦举行书法作品展。(闫晓供稿)第七回国际书画审美展在桂林展出各地书画家赴猫儿山奉献爱心本刊讯11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致公党桂林市委会、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回国际书画审美展暨猫儿山国际书画邀请展”在桂林市博物馆隆重展出。(李玲供稿)《三峡颂·重庆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集》出版本刊讯近日,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编的《三峡颂·重庆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集》与读者见面。(牛帅兵供稿)一句话新闻

  • 标签: 一句话新闻
  • 简介:包世臣是推动清代碑学运动的中坚力量,他的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碑学观念吸引了众多书法学习者,并凝聚成“包派”。那究竟什么是“包派”呢?为什么包世臣的思想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文章从清代经世致用的大的学术背景出发,挖掘包世臣的经典碑学理论《艺舟双楫》中贯穿的经世思想,并从包世臣本人出发,阐述他的社会经历、人格魅力以及广泛交游在“包派”形成中的关系网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传播途径特别是包世臣论著的大量出版在“包派”形成中的媒介因素。

  • 标签: 碑学 经世致用 出版业 包世臣 书法艺术
  • 简介:现在.日本的服装界正处在重要的转换期。经济成长的迟缓、来自海外的追赶、消费倾向的变化、情报等要求所有的企业去对应。产业界、教育机关将如何地去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发表的是关于服装设计的情报化、通信网化的对应,比较、检讨具有服装系学科的大学等高等教育机关的课程改革的实例和担付人才培养的另一方,服装企业自身的企业内部教育传播媒体教育事例

  • 标签: 服装设计 研修制度 育成 教育机关 经济成长 人才培养
  • 简介:从16世纪中叶开始,西洋画即已传入澳门,到16世纪下半期,西洋美术在澳门获得较广泛的传播,而且创办了西洋美术的教育机构,并且透过西方传教士逐渐传入内地。到17世纪初,澳门更发展成为西洋美术的传播基地,不仅有一大批的西洋艺术家寓居澳门,而且本土培养的艺术家已开始为澳门及中国内地的传教事业绘制宗教画,还设立专门生产西洋画的画坊,并且将所生产的画销往中国内地及日本、菲律宾、越南。据此,本文认为”澳门是西洋美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 标签: 澳门 西洋美术 中国 美术传播 传播基地 天主教
  • 简介: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是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扩散的主要方式:链式传播模式、迁移传播模式、相互传播模式、波式传播模式。

  • 标签: 魏国 晋朝 南北朝 书法文化 传播方式
  • 简介:书坛的2003年极煊赫,赛事、展览批评,鲜花、掌声、怨声,一桩桩一件件,年头与年尾连接。有煊赫、火爆后的悄无声息,有获奖后的沉思与拷问。笑脸与泪眼,经验与教训,希望与失望为大雪小雪又一年的2003买单。

  • 标签: 出师颂 西泠印社 淳化阁帖 行草书 陈振濂 章祖安
  • 简介: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中日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南京艺术学院拉开帷幕。50余位国内外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这是南京艺术学院有史以来主持的第一次国际范围的研讨会。会期三天,共收到论文30余篇。"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是南艺、北大,南博和日本龙谷大学联合研究课题,主要就佛教造像的南方传播系统、中国佛教造像的源流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南方早期佛教及其造像,曾有学者进行过研究,但就印度、中国、日本等整个南方传播系统的研究尚属刚刚开始。有认为"这是继北方‘丝绸之路’后又一世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新热点";"对佛教艺术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联合研究的初步成果表明:佛教造像先兴于南方,后盛于北方,且在公元三世纪前后即存在一条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的佛教文化传播线。

  • 标签: 佛教造像 传播系统 早期佛教 佛教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龙
  • 简介:既是“北京金秋最美的一道风景”,又是“中国空前的一次国际艺术盛会”继2003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和中国美术馆打造璀璨的视觉盛宴。在这个展览上,67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在主题的号召之下,共同强调人文关怀、和平精神。探索关乎全人类的和平问题,刻画巨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表达艺术家对和平友爱、“自然与人”等重大课题的深切关怀、忧虑和思考,具有高度的人文内涵。展览用关爱家园、共创和谐的人文精神以及整体上注重艺术的造型与基本元素的现代美感,让各国人士在审美中增进了解和友谊。

  • 标签: 地域文化 传播媒介 第二届 北京 双年展 200年
  • 简介:历史的车轮已滚到二十世纪尾。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心中不免交织着跨世纪的兴奋和憧憬。我们现在所能预见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就整体而言,将是多元互动的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生产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审美的多元化、材料的多元化等等。整个文化乃至全社会,既可能不断分化,又可能在一定的轨道上保持整体的和谐。就美术与设计教育而言,也必须与这一背景相适应。本文拟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如何跟上这一时代巨轮的问题略抒已见。一、香港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多元化课程

  • 标签: 设计教育 多元化 多元文化教育 美术学 设计课程 美术教育
  • 简介:著名德国现代艺术家波依斯曾经也是一个大学教授,其惊世骇俗的教育方式当时在德国轰动一时,并为此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开除。波依斯的改革有二:首先他所教的班不用通过大学招生考试,愿意学艺术的都可入学;其次.他从不教学生传统的绘画、雕塑及工艺技法,只是讨论艺术,甚至开学第一天亲自给每个学生洗脚。最后一天的毕业创作汇报,每一个学生部疯疯癫癫表演起行为艺术或做各

  • 标签: 艺术教育 艺术技法 另类教育 艺术学院 现代艺术 教育方式
  • 简介:<正>关注重症儿童和残疾儿童给其家庭所带来的不幸,简述特殊教育对于残疾儿童的重要性。父母和教师通过关爱来引导残疾儿童,使他们能够回到社会主流中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由一个孩子带动一

  • 标签: 残疾儿童 社会主流 文师
  • 简介:无论从当下还是走向未来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建立独立的“书法艺术学”是社会、学科、高等书法教育中人的共同期待,也代表了顺势发展的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历史的大趋势。然而,在我们上下、左右、内外,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为建立“书法艺术学”献计献策的同时,也需检讨高等书法教育的现行教育状态,和建立独立“书法艺术学”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 标签: 教育 书法 高等 书法艺术 检讨
  • 简介:服装教育至80年代作为一门专业搬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服装行业也从原手工作坊(量体裁衣、家庭缝制)、到工业缝纫机批量生产、再到今天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发展是迅速的,进步是明显的.它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20多年来服装教育所做的贡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国际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2l世纪是信息设计时代,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时代,服装设计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向国际、国内服装市场,更新观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环节,加强服装产品意识的提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设置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

  • 标签: 服装教育 服装收产业 经营模式 国际竞争力 科学与艺术 产品意识
  • 简介:朱镕基总理1999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教育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提法意味着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央已经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美育,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首先提出,经我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翻译成中文,定为“美育”,进而在中国广泛流行起来.它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属于美学的范畴,又体现在教育之中.美育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关于其性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说 审美教育 蔡元培 审美意识 新世纪 美育与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