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这是《美术观察》从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的学术宗旨之一。有鉴于此,从今年开始,本刊恢复设立[批评]栏目,暂定为每季度刊发一期,全年共四期,主要刊发艺术批评领域同仁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在选题上,[批评]栏目侧重于绘画、书法、雕塑、美术史论研究等"造型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以与[设计批评]栏目相映生辉。首期刊发的文章侧重于学术批评,就"艺术批评"这门显学进行了冷思考,对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建设等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学科高度作为一个开端,带动整个美术批评领域学科反思与学术批评的自觉开展。

  • 标签: 艺术批评 学科反思 危机 《美术观察》 学术批评 学术规范建设
  • 简介:在动漫产业大潮中,许多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此情境下研究动画设计的伦理价值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于动画艺术、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作用,进而使动漫产业更加具有人文性、思想性。

  • 标签: 动画 伦理 价值
  • 简介:《美术报》记者斯舜威采访我时,我曾言及雅文化的衰落缘于“雅趣”的衰落(文见《美术报》二〇〇五年七月三十日十六版)。此衰彼必盛,实则由于彼盛而此衰。“彼”者谁?低俗之趣也。个体趣味无论怎么低俗,并不可怕。可怕者,“盛”也。即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乃是由相对一致的个体趣味所合成的群体趣味。

  • 标签: 趣味 此衰 低俗 美术 衰落
  • 简介:在艺术的展示中,较典型的情况是布展者希望参观者以特殊的方式来观看艺术展品。特别是当布展者同时又是有疑问的艺术品的所有者时,更试图去影响观者对艺术的欣赏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在作品展示中坚持对作品本身内容和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尊重是道德的或审美的职责,还是作品所有者完全有权力选取他们认为适合的展示方式。在此我最终要关注的则是,人们对待艺术展示以及其所拥有的其他类型的东西的展示是否有着不同的道德职责。

  • 标签: 作品展示 宗教艺术 伦理 展览 欣赏方式 创作意图
  • 简介:《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萨尼奥[Bassanio]曾这样抱怨那将决定他命运的三个盒子。每当这样的场景出现时,那些外表华美、装饰繁琐的物品总会让主人疑窦顿生,犹豫不决:似乎精美的装饰总是和欺骗结合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给人带来的心理暗示。

  • 标签: 装饰 伦理影响 《威尼斯商人》 批判 新教 心理暗示
  • 简介:一、通达与不学:传统文人书法书法的生命力在于"通",要能通达书法背后的思想与审美,通达至书写者、欣赏者的灵魂深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笔墨律动的波澜壮阔,必须依赖书法之洋的深沉浩瀚,以及深沉浩瀚下灵魂的棱嶒暗礁。如果是一潭死水,则永远只局限于"微澜"而已。欲论"通达",则不得不从"文人书法"谈起。"文人书法"以及中国传统文艺的核心本质是"通"。

  • 标签: 文人书法 展望 危机 当代 中国传统 通达
  • 简介:中国当代家居装饰热潮的兴起仅有短短二十余年的历史,然而,从初露端倪到如今业已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惊人。我们固然不能忽视这背后的两个重要推手,一是为了推动城镇化而进行的城镇居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国民收入水平的显著增长,家居装饰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的消费需求。但是,家居装饰领域一度盛行的“样式主义”消费观念,也是推动这一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 标签: 家居装饰行业 样式主义 产业结构体系 危机 产权制度改革 中国当代
  • 简介: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塑造了杨家埠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研究杨家埠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女性伦理文化。提倡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推陈出新。

  • 标签: 杨家埠 木版年画 民间艺术 女性伦理 女性形象
  • 简介:孔子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者,希冀复兴周代的礼乐制度,在乱世中赋予社会稳定秩序,安定天下百姓。因此,儒家艺术精神首先重视艺术在政治上的教化(礼)、对人的感化(乐)作用,并认为艺术可以陶养心性,进而形成个体"仁"的完美人格,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修齐治平、博施济众。而历代文人雅士寄情于画,以"中和"为美,"穷变化,集大成",不偏不倚,不老不少,亦刚亦柔,亦华亦质,体现为优美的文人游观山水。

  • 标签: 儒家艺术精神 山水画 伦理化 社会稳定 理想主义者 礼乐制度
  • 简介:从去年开始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给现当代艺术市场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可以肯定地说,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给中国甚至亚洲的现当代艺术,烙上了不得不有所改变的印记。那么,如何评价与判断这场经济危机中艺术市场的痛与动,我们邀请了几位在现当代艺术市场前沿的从业人员,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

  • 标签: 艺术市场 经济危机 当代艺术 从业人员 现当代
  • 简介:在社会转型及全球化背景下,品牌标志设计课程必须打破教学与社会脱节、忽视设计伦理意识培养的现状,逐步形成课程结构优化、内容创新、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

  • 标签: 品牌标志设计 设计伦理 特色教学模式
  • 简介:科学的生态修复决策过程必须在一个适应性的框架内运作。修复工程也必须经过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文化价值观、参观人群等因素的影响。贾斯伯国家公园和迪士尼荒野度假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荒野形态,他们都面临生态修复的问题。生态修复中的技术修复和焦点修复主流手段,但在现实社会中,技术修复逐渐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重点,而焦点修复被人们冷落,这是对现实的忽视,危害性极大。

  • 标签: 焦点修复 生态修复
  • 简介:我要表达的观点是一种偏袒的外行人的观点。我未在英国受过教育,在学院生涯中获得的关于英国教育制度的零星知识也未超过大学的范围。然而,在讨论高等教育的未来的文章中,我觉得有一种观点很少或从未得到充分有力的表达,而这种观点恰巧是我的观点。

  • 标签: 人文学科 大学 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 英国 文章
  • 简介:中国漫画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大众媒体行业,经历了蓬勃而短暂的成长期,在抗战时期迅速成长为描写危机、号召动员的“先锋媒介”。本文重点关注1938年创刊发行的漫画杂志《抗战漫画》,从其图像特征入手,考察这一时段漫画风格的转向;同时,通过对当时供职漫画宣传队的漫画家廖冰兄的个案关注,具体探讨他在战时逐步显现的狞厉和怪诞风格。结合二者,来看中国现代漫画在此过程中经历的自省和冲击,并由此带来的语言风格上的变化。

  • 标签: 漫画 《抗战漫画》 漫画语言 廖冰兄
  • 简介:书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艺术。中国文人的理想,是通过书法介入社会,赞天地之化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书法艺术的实用空间缩小,它促使书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全球化”向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艺术实际上面临一场新的危机。立足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沃壤,书法艺术将在传统与现代的“涅(pán)”中浴火重生。书法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不老树。中国书法引导人类追求善与美,伟大的艺术在现代社会将更显其魅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传统与现代 实用 民族文化 近现代
  • 简介: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方面无疑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发展的大势,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参与人群的规模化,与其它市场间关联性的增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艺术市场不断拓展的深度与广度。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又必须肖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不断演化的危机蔓延,最终也不得不接受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险恶事实。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金融危机 中国 实体经济 持续发展 文化领域
  • 简介:可持续性与设计伦理是当代设计界讨论得如火如荼的话题。汤姆·拉斯的《可持续性与设计伦理》一书从哲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全面分析了设计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观,并在可持续性的新背景下,提出新的设计规范应立足于新的设计价值观和伦理观,由此带来可持续的未来以及成功的设计实践,实现人类共荣的最终目的。

  • 标签: 可持续性 设计伦理 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