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宝玉,我们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 标签: 批判美学 中国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80年代 人文学科 美学理论
  • 简介: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进行"两性对话"工作新实验.我希望寻找一种新学术方式,它语言生动可读而知识方便共享,它拥有多元对话空间容纳各种声音而便于从中感受不同思想角度.当然它读者对象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那些永远不想成为学者的人--如果学术也能为并不做学问的人们所享受,那会是多么诗意一件事情!而我认为女性主义学术知识就可以和能够做这样尝试.

  • 标签: 《男性批判》 女性主义 个人主义 文学批评
  • 简介:因篇幅短小,阅读便捷,直抵个人心灵幽微之处,且具草根、平民本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成为中国文学冬天一抹暖色调,“散文热”持续升温,一跃成为传媒时代文学新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学,一个时代亦有一个时代散文。21世纪初(2000----2010)已成过去,回顾、反思、批判过去十年国散文得与失,无疑对中国散文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以下六方面,全面、深入、系统批判此时段琳琅满目的散文景观。

  • 标签: 散文现象 中国文学 批判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媒时代 21世纪
  • 简介:由冯小刚导演喜剧电影《私人订制》以其唯美的画面、俏皮台词、欢娱场景、戏谑情节、荒诞意蕴、批判氛围、谐隐方式,给大众讲述了一个在中国各个角落正在发生故事,让每位观众,哪怕就是不识字文盲也能够一眼看穿,就如《文心雕龙·谐隐》所言“‘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却是观众都能够看懂现实思索。影片讲述了五组替人圆梦故事:愿望规划师杨重(葛优饰)、情境设计师小白(白百何饰)、梦境重建师小璐(李小璐饰)与心灵麻醉师马青(郑恺饰)四人组成公司“私人订制”,以“替别人圆梦”为自身业务,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只要客户有要求,“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甘愿满足客户任何需求,正如“私人订制”公司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 标签: 冯小刚 喜剧电影 葛优 谐隐 马青 影评人
  • 简介:<正>柳鸣九在《荒诞概说》(《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荒诞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以前文学中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当我们在拉伯雷《巨人传》中看到神学家让卡冈都亚花了五十几年把多种课文读得倒背如流、一个女国王不吃不喝,仅以抽象观念为生时候,当我们在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看到政

  • 标签: 文学评论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抽象观念 拉伯雷 神学家
  • 简介:在现代欧洲渐趋抽象化、技术化思想史背景上,文学批评常常被视为仅仅关涉文本层面的技术操作方式.随着资本主义文明向后现代历史时段演进,政治话语在文学批评领域愈益凸显.对此,不同于大多数西方理论家掩饰和犹疑态度,特里·伊格尔顿鲜明地提出了自己文学观: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历史是时代政治和思想意识历史不可分割组成部分.这一观念始终贯穿在他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在当下氤氲弥漫消费主义美学氛围,更显其批判锋芒锐利.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本层面 政治话语 伊格尔顿 英国 美学理论家
  • 简介:近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正在展开.争论集中在对消费性大众审美文化评价上。我认为,消费性大众审美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大众性、民主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大众消遣娱乐需要,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消费性和低俗性.可能消解人们自我意识.从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补充。在不同时期.大众审美文化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有所变化。在现代性发生初期,它正面作用是主要,特别是它消解前现代主流意识形态作用更为突出。在现代性成熟以后,

  • 标签: 大众审美文化 消费性 消解 现代性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主流意识形态
  • 简介: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集中体现,神话凝结着先民对外界与自身思考与感受。一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传承中固定下来,并通过一代代人心灵沉淀,在后代文学作品以各种方式得以再现。作为一种叙述,神话有效性是超越时空。文学创造借用神话原型、神话语境等方法来叙述,如果应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功效。反之,则会削弱叙事。有些作家在进行神话重述时便陷入了这种误区,苏童近作《碧奴》明显地暴露了这一不足之处。

  • 标签: 原始意象 叙述 神话重述 误区
  • 简介:文艺批判与文人“表态”早在“延安时期”就发生了关联,批判文艺作品其目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要求文人以此为鉴、调整文艺观念。这里“文人”既包括专业作家,还有不能忽视文艺报刊编辑。在延安乃至“十七年”时期,许多文学期刊编辑都是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作家,由于编辑工作导向性,他们文学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学期刊面貌。作品通过大众传媒得以进入公共空间,除了作者创作,还有编辑把关。

  • 标签: 文艺批判 《延河》 事件 文艺作品 报刊编辑 延安时期
  • 简介: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它也是关于世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

  • 标签: 批判理论 齐泽克 阿尔都塞 法兰克福学派 一个问题 黑格尔主义
  • 简介:<正>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可以称之为“怪才”个体和趣味相投怪诞群体。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自在庄子们到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薄名教、任自然”嵇康、阮籍,后世“怪才”也代有辈出,明清之际,又有李贽以其“童心”本色表现其充满冲突与失衡的人格力量,而多才多艺徐文长也因政治迫害狂而自杀九次,最终写出“如寡妇之夜哭”鬼文,郑板桥在民间种种传奇早足以塑造出一个捉摸不透“半仙”形象,“一官归去来,三绝诗书画”的人怪、艺绝都是标准人辈无法步其后尘。至于怪诞群体,魏晋有“竹林七贤”,拈花微笑整日隐逸山林,以一种超然高蹈在

  • 标签: 狂士 人格力量 怪才 隐士 道德相对主义 自杀
  • 简介:今道友信对孔子语言观批判,基于其超越存在形而上学理论。对语言极端重视,是西方现代哲学重要特征,尊崇柏拉图思想并随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完成哲学语言转向今道友信,自然也将语言并将对语言理解置于最重要位置上。在今道友信美的形而上学思索,语言在最高意义上体现为诗,这样诗便成为人向存在言说心声,成为人与存在本身之间的话语。人与存在本身对话,是由于人向往存在本身,而人向往存在本身则意味着人是超越,即便今道友信所说作为绝对超越者存在本身是先验设定,但这种设定也只能说明它是源于人超越本质。

  • 标签: 语言观 批判 孔子 西方现代哲学 存在本身 柏拉图思想
  • 简介:网络古风音乐是新世纪以来主要存在于百度贴吧、豆瓣、"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等网络空间,以"80后""90后"等年轻人为创作与接受主体,大量借用中国古代诗词典故和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在歌词、曲风和配器等方面带有明显拟古风格新型音乐形态。其与我们熟知中国风音乐存有极大相似度,却也有着较大差异性,

  • 标签: 原创音乐 网络空间 古风格 文化批判 中国古代诗词 接受主体
  • 简介:“历史亡灵”复活意味及其批判──近年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热现象思考郭宝亮仿佛是一种宿命。当我们从政治梦魔下突然醒来,所面临唯一选择便是由计划到市场选择。于是。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便置身于一个“文化工业”(霍克海默语)四面楚歌之中。它来势凶猛,如搅...

  • 标签: “文化工业” 新历史小说 历史题材 文化经纪人 现代主义 杰姆逊
  • 简介:张钧首先,我想提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写作资源主要来自于对生活体验还是来自于想象?刘继明我觉得这两者都有。从我已经有了10多年写作经历来看,个人对于生存体验是贯穿其间,个人体验是我写作一个很重要资源,它总是以一种隐秘方式来到我写作;除此之外就是想象,想象是翅膀,它使我个人生活超越了某种局限。我觉得没

  • 标签: 刘继明 小说 文化关怀 未来时间 客观主义 现代主义
  • 简介:现在人们多少将“作家”等同于“小说家”傅小平:十九卷长篇小说年编、二十卷散文随笔年编及七卷本中短篇小说年编相继出版,读者大致可以藉此触摸到您立体而生动精神形象.透过这些有着很大体量作品,我一个强烈感受是,您是有坚定价值观,有一贯精神追求,且对此有充分阐释作家.也因为此,当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入口,经由您关于文学、人生既有思考再往里掘进时,我感觉是一次精神历练和挑战.我首先想问是,在您看来,某种恒定价值观对于一个作家或写作者而言,有何特殊重要性?您是否经历过思想危机,或怀疑过自己一贯持守价值和信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 谈论 精神形象 中短篇小说 价值观
  • 简介:张光宇(1900-1964)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艺术家,他对中国绘画“装饰学派”发展起了不可忽视作用。他以装饰手法从事漫画、插图、书籍封面、广告包装、舞台美术、服饰设计、壁画设计及动画设计等不同门类创作。本文通过分析张光宇漫画作品比较集中《上海漫画》、《时代漫画》以及他创作《西游漫记》等代表作品,从社会批判性和装饰性两方面论述其漫画艺术特点。

  • 标签: 漫画作品 装饰性 张光宇 批判性 社会 中国绘画
  • 简介:曲亭马琴在金圣叹评点影响下,对《水浒传》忠义思想持否定态度,并对其中残忍血腥描写深感不满。然而,曲亭马琴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垒圣叹评点缺陷,即前后观点往往摇摆不定甚至自相矛盾。而且,马琴还对所谓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真伪问题提出质疑,并断定古本《水浒传》施耐庵序言也为圣叹伪作。

  • 标签: 曲亭马琴 金圣叹 《水浒传》评论 辩论无定 真伪
  • 简介:《香水:一个凶手故事》具有深刻文化和政治寓意,在小说里,香水被演绎为一个包孕丰富超验能指,与西方形而上学体系"本源"、"中心"和"在场"相关联,在香水与巴黎之臭对立,作家开辟了一个探讨现世政治和权力叙事空间,警示人们反思工具理性逻辑和疆界。

  • 标签: 香水 超验的能指 政治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