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令人敬重的明说来我和南先生还是有点缘份。除了我们是本家外,记得八十年代有一天我去(北京)东四八条71号拜访叶圣陶先生时,在叶老家有幸见到刚刚由新加坡飞抵北京的南先生。叶老介绍说:这是新加坡一位华人作家,他的老朋友。那时,我在《人民文学...

  • 标签: 周颖 华人作家 杜宣 八十年代 人民文学 萧军
  • 简介:外谈庞清明素有"艾默斯修女"之称的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与同时期另一位文学巨匠惠特曼,堪称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谁能料到她生前仅有八首公开发表,在一个冷清的小镇上过着默默无闻的独居生活,而后者的代表作《草叶集》也被打进冷宫几十年后方名声大...

  • 标签: 谈诗 《草叶集》 美国诗歌 狄金森 女诗人 文学巨匠
  • 简介:2001年1月,作为21世纪的头一年的头一个月,中国诗坛就爆发出了战场般炮火纷飞的声音。如果依托传统媒体,这个声音不会如此闪电般的炸响,也不会前前后后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恢复了平静(这个平静肯定只是暂时性的),恰恰是因为,论争是一个叫沈浩波的年轻诗人在网络上首先挑动起来的。春节后和朋友的电话联系中,凡是节前登陆过“江湖”论坛的,都会说出“火药味太浓了”、“简直就是火拼”、“酷毙酷毙,硝烟迷漫呢”

  • 标签: 江湖 传统媒体 网络 暂时性 声音 韩东
  • 简介:<正>新时期诗歌经历了十年的峥嵘岁月。诗歌创作的发展推动了诗歌理论的发展,诗歌理论又推动了创作实践。严格来说,建国之后的二十余年间,诗歌并无独立的理论体系,有的仅仅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附庸。自1979年之后,诗歌理论突破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框架,以自立的形态出现并在研讨中发展。这十年之中,的研讨曾有三次高潮:一是1980年《福建文学》以研讨“朦胧

  • 标签: 现状与未来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新时期诗歌 朦胧诗 创作实践
  • 简介:往日情怀总是□一苇几年以前,我和一个同学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办事,正在林荫道上边走边聊,忽然听见同学低声说:“快看!是冯远征!”我抬起头,只见一位清俊的青年男子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身体瘦得好像能被一阵风吹走似的,那时,电视剧《针眼儿警官》在北京刚刚播完...

  • 标签: 胡萝卜 电影学院 电视剧 北京人艺 微服私访 电话采访
  • 简介:<正>一、色彩感知的主体性诗歌色彩语言特别富有主观感受的性质,带有明显的主体意识。色彩知觉的主体性,既表现于主体的视觉系统对来自客体的光的刺激要作符号化和程式化的处理,把信息编码为大脑的语言,同时也表现为现实世界缤纷的色彩必将由主体心灵进行观照和同化,从而使客体物象的色彩具有深邃的审美意义。在这些方面,绘画同诗歌大体上是一致的。既然画家对自

  • 标签: 审美意义 程式化 象征性 色彩知觉 艺术效果 色彩语言
  • 简介:<正>一关心现代的出路问题的人可能不少,而且此问题已反复提起有年了,在中国如此,在不少的外国也如此。外国有种种关于“诗歌的死亡”的怀疑或假设,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因为我们对于自己新诗的发展情势将体会得更真切。许多作家,甚至一般读书识字的人,年青时热衷于写新诗,后来成熟一些便放弃了这种爱好;不独不屑为之,甚至不屑读之,也不是没有。当然,矢志不移,终生为繁荣现代诗歌而努力的仁人志士也存在。但不管怎样,在这一艺术领域中作出成绩者,远比其它领域少。举个熟悉的例子说吧,徐志摩大概可以称为中国现代的“诗仙’,他的写得很俊逸:不拘形式,却有形式感,本意不在于说教,却也不流于淫逸或狂野,从中是可以体味到一些的“自由”。他在二十四岁之后才有一个时期爆发“山洪’般的诗情。即使这样,他在那个短期内写出的很多东西,后来都

  • 标签: 现代诗 散文化倾向 现代主义者 旧体诗 中国新诗 “现代主义”
  • 简介:<正>一、“格”的涵义及范围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格”、“式”、“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扩展到其它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画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格”一词,《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已经出现:“挽歌辞者,或云古者《虞殡》之歌,或云自出田横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这可能是使用“格”一词最早的例子.《礼记·缁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郑玄注;“格,旧法也.”伪《孔子家语·五仪》云:“口不吐训格之言.”王肃注:“格,法.”

  • 标签: 《文镜秘府论》 “诗格” 古代文论 晚唐五代 “诗法” 文学批评
  • 简介:广西以奇山秀水名闻天下。五十年代韦其麟以长诗《百鸟衣》引起全国诗坛的注目。后来包玉堂、黄勇刹等崛起民间,以他们嘹亮的歌声,为人们谱写了南国各民族人民的心曲。而歌剧《刘三姐》的推出,更轰动全国,使广大读者对广西民间丰厚的诗歌资源和广西诗人得天独厚的诗歌才华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新时期以来,广西仍然相当重视诗歌的发展。我曾经有幸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持过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一次全国性的诗歌讨论会,后来又应邀参加过一次漓江会,有机会结识了一些广西诗人。隔了十多年,今年五月再次到南宁、北海、柳州,参加由广西作协及北海市、柳州市、南宁地区作协联合召开的诗歌研讨会,并读了包玉

  • 标签: 中国诗坛 诗歌形式 广西地区 百鸟衣 《刘三姐》 古典诗歌
  • 简介:<正>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从先秦至两汉,其核心都还是“言志”说,诗作为一种美感文学,除了其语言、形式之外,与应用的文学尚无明显的本质区别。虽然屈原的《惜诵》中已首出“抒情”一语,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中的为屈原“露才扬己”作了辩护,《大序》中也出现了“吟咏情性”之说,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但是对于“情”在诗中独特审美意义和价值,尚未成为诗人自觉的意识。要说“温柔敦厚”也是一种情感状态,具有“中和”之美的话,那也成了服庸政教功能的一种情感规范,《大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就将情感的审美指向半途截断了。真正能体现诗歌作为一种对情感进行审美的独特文体,从而使诗人在创作构思时获得一种有别于理性认知的新的思维方式,再在他们的作品中突破窒息情感审美的政教规范,表现出种种“放荡”的境界,那是直到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铸成‘缘情

  • 标签: 诗缘情 诗学意义 吟咏情性 思维方式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 简介:20世纪中国讽刺,其开启者有胡适、陆志韦、徐志摩等人的不乏光彩的讽刺佳构。它们主要讽刺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礼教与文化。但因为它们未能很好地从讽刺人物的心理上、行动上、言谈上、为人上,历史地、美学地,分析他、把握他;而且缺乏完美地将

  • 标签: 讽刺诗 徐志摩 人物 完美 胡适 礼教
  • 简介:当历史不无羞涩地把艺术荣冠奉献给朦胧时,事实上,北岛舒婷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股新的浪潮正以轰天气概汹涌着,刚刚稳息的诗坛再度失去了平静。这股反拨朦胧的浪潮,是由众多抒情群落和层面汇成的合声鸣奏。边赛、巴蜀、关东、整体主义、莽汉主义、情绪

  • 标签: 莽汉主义 舒婷 合声 诗歌观念 整体主义 多雪的冬天
  • 简介:作为一个"农人的后裔",诗人艾青是从乡村走向都市、从中国的都市走向世界的大都市的,然而由于时代潮流的起伏涨落,个人命运的坎坷多舛,又迫使诗人由都市返回乡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艾青这样长期往返于中国和世界的城乡之间,写下那么多不朽诗篇的诗人,在中外诗坛上是相当罕见的.如果说艾青的乡土是他童年情结的外化,是对乡村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悲愤,也是对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的话,那么他的都市则是对充塞着美与丑、"力"与"速"的现代文明的刻骨铭心的爱和同样刻骨铭心的恨,是一个浪迹于喧嚣都市中的孤独灵魂的绝望的嗥叫,这叫声响彻诗坛,经久不息.

  • 标签: 艾青 都市诗 文化成因 诗人 创作主体 审美对象
  • 简介:中国历代的诗歌浩如烟海,要想读到其中所有的好诗是不容易的。一般读者,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将那些诗篇过滤一遍。这样,我们只能期待专家编出选本,好从选本中去认识各方面的佳作。拙劣的选本常是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而优秀的选本却能够一以当十,一以当百。这就要看编撰者的眼光了。

  • 标签: 选本 诗歌 眼光 诗篇 读者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