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印度古代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胎相观,即“生命吠陀”的主流是“十月成胎”,而佛教医学多坚持“七”,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有联系。印度的“十月成胎”说,在中土的遗存主要体现於宋明传本《耆婆五脏论》之中。《耆婆五脏论》译成汉文以後,被附益了中医五脏理论。其妊娠学说内容赖《妇女大全良方》以及明代诸医书保存至今。印度的“七”说,则被《简易方》、《普济方》、《医方类聚》、《证治准绳》等所引述。这些反映出印度的“十月成胎”与“七”对中医着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洗冤集录》、《本际经》、《三元延寿参赞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之中留下了痕迹,这说明中土民间对此也有所接受。但是从本质上讲,印度的这两种胎相观的影响并不深入,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医的主流胎相理论。此外,“十月成胎”与“七”对藏医学均有影响,特别是在“七”说的基础上,《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四部医本》等典籍结合藏医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 标签: 印度 胎相学说 古代 医学体系 妊娠学 “十月成胎”
  • 简介:“金磾”的“”字为什么读mi,目前有三种假设:连音变读说,古有复辅音说,字形讹说。文章认为字形讹说最接近事实。

  • 标签: 金日磾 字形讹变
  • 简介:一天,孔子向东出游。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辩论,便停下来看个究竟。

  • 标签:
  • 简介:习作的最后阶段是进行讲评,多年来,有个困惑缠绕着语文教师:当作文批改后发还学生,他们往往更关注的是成绩等级,至于老师的批改,如文句修改、眉批、总批等这些方面,却是学生最忽视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看都不看。如何让一堂习作讲评课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标签: 佳作欣赏 作文批改 评课 全班交流 阅读欣赏 杂技表演
  • 简介:步琴敦煌本《舜子》:“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即抱琴。其说如下:

  • 标签: 敦煌变文 字词 文字 札记 敦煌本 老人
  • 简介:渎是晋语的重要构词特征之一,向为晋语研究者所重视。文章在过去探讨晋语读类型、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读”的成因,旨在确立并凸现读在晋语中的地位和价值。文章认为语言经济性原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层次的语音叠置,不同的句法位置对词语不同程度的语音碾磨,“合音固化”等均是产生变读的原因。

  • 标签: 晋语 变读 成因
  • 简介: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物质都是植物几亿年前贮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宗辈".庄稼秸秆是近一两年形成的光合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干燥秸秆中含有40%-50%的纯碳),太阳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这样的能量也有人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阳光照耀大地,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可惜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烧掉了,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 标签: 发电变 变害 害宝
  • 简介:文章旨在回答洛阳、舞阳方言有无Z韵的问题。文章认为,1978年以前的洛阳方言没有Z韵,但今洛阳市吉利区方言有Z韵;舞阳方言可能存在过Z韵,但有关证据是否为Z韵残迹,尚有讨论余地。

  • 标签: 洛阳 舞阳 Z变韵
  • 简介:文学语言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作者的意图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是通过读者的阅读被接受的。所以,文学作品就是文学语言(书面文字)的连缀。社会生活一直在发展,社会交际的最重要工具——语言,必然地,也随其发展。文学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变化也是自然的了。而“新”,它的应有之义即不包含“旧”,因为“旧”过程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新变语言 作家
  • 简介:文章以敦煌文中的'青楼'为例梳理了它在各个时期的意义,以期对'青楼'的含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 标签: 敦煌变文 青楼 常用词
  • 简介:《庐山远公话》:“若也中路抛弃(弃),当(来)当来世,死堕地狱,受罪既毕,身作畜生。搭鞍垂镫,口中衔铁,已负前愆。”(黄征、张涌泉《敦煌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258页)

  • 标签: 《敦煌变文校注》 《庐山远公话》 中华书局 张涌泉
  • 简介:敦煌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 标签: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 简介:<正>《语言学论丛》第七辑(1981)载杨耐思先生《近代汉语-m的转化》一文,认为在十六世纪以前,汉语共同语中的-m韵尾已全部转变为-n。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谨剖述如下。十六、十七世纪有不少反映当时共同语音的韵书、韵图是保留了-m韵的,如:

  • 标签: 同语 韵尾 近代汉语 南曲 尾韵 吴方言
  • 简介:中唐是孟子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笔者认为,中唐孟子学术地位的上升绝非仅韩愈等少数学者倡导之力,其变迁实与中唐时期整个学术文化的变革思潮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过中唐的时代思潮与文化背景探寻此一时期《孟子》学术地位变迁之缘由;力图勾勒出中唐孟子的地位变迁、思想影响与流衍状况。中晚唐学者对《孟子》的关注和探讨开启了孟学研究的新局面,为宋代《孟子》经学地位的确立和孟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中唐 孟子学史 学术地位 儒学 科举制度
  • 简介:本文以敦煌文中的佛教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归纳、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称谓语进行整体的观照和个别的详细描写,并结合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词义、词和语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诠释,以期能清楚地呈现其语言特色,进而透视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在语言领域中的相互交融,旨在进一步把握唐、五代时期称谓语的全貌。

  • 标签: 敦煌变文 佛教 称谓语 特色
  • 简介:5月4,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及中文教师一行5人来到安卡拉ytice学校参加“中国”活动。Ytice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部和中学部,是安卡拉市一所知名的规模比较大的学校。为了进行这次活动,同学们都事先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的知识并动手制作了一些图文作品来介绍中国。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为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展示了中国剪纸、旗袍、京剧剧照和中国结等中国文化物品,还组织学生进行踢毽子、下象棋、剪纸、用筷子夹豆子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尝试每一种活动。之后,老师们还在礼堂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回答了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最后,院长在学校的电台接受了采访。

  • 标签: 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 土耳其 中文教师 规模比较 动手制作
  • 简介:在“4·23”的世界读书当天,商务印书馆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响应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套教材共10册,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编写,针对各年级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对传统文化最初的直观感受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建设的使命感。编者们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试图开辟建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的新路径: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对多种多样的古今文化形态进行系统合成,组织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文化场景中体验探究,统整建构,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形成文化认同,进行文化反思。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总结了莫言小说《蛙》中情态动词的译技巧,本研究认为,当“必须”所在的分句在复合句中的前部分,则“必须”往往不必译出。且[~~ことができる]句式在文学的翻译中几乎不被使用,频率较低。翻译“要”时,助词“には”体现了一种强调语气,在翻译汉语情态动词时,不一定是使用“べし、かもしれない、てもいい、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等生硬的用法,更多的时候还要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 标签: 情态动词 翻译 道义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