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渠道主要有:信贷配给渠道、传统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心理预期渠道.通过实证研究,在我国各渠道发挥作用与西方不同,但货币政策效力是明显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还应构造新体系.

  • 标签: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变量 利率
  • 简介:政府为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稳定房价的增长速度、构建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多次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出减少房产交易中的投机行为政策措施,达到稳定房价增长速度的目的。

  • 标签: 房价增长速度 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
  • 简介:从总的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政策包括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政策.从收入方面来看,可分为一般资金来源、专项资金来源和其它资金来源.一般资金来源是指将政府一般经常性收入通过年度预算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该项来源为教育资金的主要供给途径;专项资金是指通过教育费附加筹集的专用于教育的财政性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一律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计征;农村教育费附加则统一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包括在5%的总提留范围之内)征收,1996年该项来源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12%.其它资金来源包括学校收费、国内外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的专款等资金来源.目前学杂费收入已占我国全部教育支出的12%,是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来源单一、以费代税、征收方式不规范、收入在社会经济主体的分配不公、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过低等问题.

  • 标签: 教育财政 现状 评价 中国 财政政策 收入
  • 简介:从经济学来看,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正当性来源于学前教育所带来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目的,恰在于通过对其正外部性的合理补偿,以提高学前教育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本文从公共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空间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并从外部性的“内部化”角度,重新审视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投入中的公平导向、政府间投入责任的安排、对贫困幼儿的资助政策、以及财政投入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 标签: 学前教育 外部性 财政投入 政策选择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教育财政也必须进行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了公共财政制度下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构建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思路.

  • 标签: 公共财政 教育财政 市场经济 改革思路 公共产品 中国
  • 简介:政策网络是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的“核心环境”。在教育政策网络中,教育政策工具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类型来选择。在操作层面,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要强调教育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以及教育政策工具的执行力和评估,

  • 标签: 政策网络 教育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选择
  • 简介:<正>近几年来,许多从事经济学、财政学、教育学理论工作的同志,把注意力集中到教育财政学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财政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建议,它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将在我国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拟就教育财政学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 标签: 新兴学科 教育经费 学校教育 学理论 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特色
  • 简介:我国的教育政策主体有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三部分组成.由于教育政策主体多元化,所以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集多种政策模型之长,并把系统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决策过程中,使教育决策更趋于科学化和民主化.

  • 标签: 教育政策主体 中国 政策模型 系统模型 民主精神
  • 简介:<正>一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资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要保证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各地方政府根据此决定也努力增加

  • 标签: 教育经费 教育计划 教育投资 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事业
  • 简介:本文对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设想基于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过于单一、僵化,严重地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生产效率,中国要进行尝试和改进高等教育财政综合拨款的方式.其二,作为第三产业的高等教育,其财政需要加强金融杠杆的支持.其三,通过高等教育财政的非政府投入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

  • 标签: 中国 教育财政 高等教育 拨款方式
  • 简介:义务教育学校是否均衡发展是个政府政策问题:中小学校的发展有无各自特色,是个办学理念问题。从实践结果的表现来看,二者当然关系密切.但从责任主体而言,毕竟还是界限分明的。说关系密切.在于均衡发展的政策要求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当是同等配置的,在设施设备及师资配备方式和水平

  • 标签: 义务教育 均衡政策 特色发展 办学理念 教育政策 教育投资
  • 简介:英国工党作为一个社会民主党派,在教育放策上强调平等机会、公平利社会的共同繁荣。自1997年英国工党在人选中获胜执政以来,新工党的教育政策从总体上来说,延续了上届保守党政府的教育制度.继续了国家课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并在高等教育阶段引入了收费制度等。

  • 标签: 英国 工党 教育政策 教育史 教育制度 收费制度
  • 简介:西部地区由于省情复杂,一直是'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点。本文基于贵州省2006-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省2009年和2013年两次'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县级财政教育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案例省份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县级财政教育投入水平,这与试点县对上级转移支付高度依赖,以及改革限制了地级市对上级对县转移支付的截留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第一次改革相比,案例省份第二次改革对新增试点县的财政教育投入的正向影响较为微弱。比较两次改革内容和试点县的差异可以发现,第二次改革取消了市对县民生项目财政支出的配套责任,可能对新增试点县财政教育投入造成短期负面影响。未来深化西部地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要根据具体市县财政状况因地制宜地设计省内改革方案,对民族自治州县要更为审慎,同时应继续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域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担比例。

  • 标签: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 县级财政教育投入 双重差分估计
  • 简介:循证研究是近年教育政策研究中出现的方法之一,它有别于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教育政策的制订必须是建立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证据的种类繁多,而证据对政策制订的影响很大.循证政策研究的方法学是荟萃分析,主要通过效力这个重要统计量描述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力或描述两实验组之间的差别.循证教育由3部分组成:要制订循证教育政策;采用循证实践的原则;要培养"证据文化".

  • 标签: 循证政策 证据 荟萃分析 证据文化
  • 简介: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原则、特性、政府职能等方面,对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依据、职能界定、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作出初步探讨.

  • 标签: 公共财政 框架 设想
  • 简介:美国公共基础教育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三级财政制度,其分配模式表现为:联邦政府对公共基础教育实行一般补助、整批补助和分项补助;州政府对公共基础教育实行基准额补助、等额补助、均等化补助和专项拨款;地方政府通过财产税对本地公共基础教育提供经费最终保障。这一模式体现了公平原则、充足原则和自由原则。借鉴美国公共基础教育财政分配模式,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可采用中央政府负责一级统筹、省级政府负责二级统筹、县级政府负责保底的分配模式。

  • 标签: 美国 公共基础教育 财政分配模式 启示
  • 简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明显受制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统计数据分析及国际比较研究,用数据分析了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总量、财政投入结构及财政投入分配上的实际状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明显存在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结构失衡等问题。

  • 标签: 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经费保障
  • 简介:民生不仅是教育政策的重要概念,而且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立场。作为民生问题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怎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民生视角的教育政策研究渗透着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把承认和增强民众的利益作为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倾听基层民意、兼顾不同利益、协调平等与效率、沟通官方与民间。这一研究的工作路线可以提炼为民生立场、热点聚焦、舆论解读、学理探究、资政建言。以“在家上学”现象为例,验证民生视角的教育政策研究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意义,认为国家提供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是保障受教育权利的最有效途径,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但家长的教育选择权同样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正当性。如何超越公民受教育权利与国家教育权力的二元对立,真正实现民意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这是“在家上学”现象面对现实提出的问题。

  • 标签: 教育政策研究 民生问题 民生视角 受教育权利
  • 简介:欧盟(欧共体)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孕育和萌芽、正式起步、较快发展和稳步推进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政策表现形态和特征各异。总体而言,欧盟对教育领域的政策干预由被动走向积极,由简单趋于复杂。

  • 标签: 欧盟 教育政策 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