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EA组于再灌注同时电针双侧前肢内关穴30 min。于结扎前(T0)、结扎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时记录HR和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最大去极化速度(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T1,2时HR减慢,MAPA和Vmax降低,MAPD90延长,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A组T2时HR增快,MAPA和Vmax升高,MAPD90缩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加快心肌除极和缩短复极,从而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心性 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当上肺静脉未能被电隔离,在冷冻消融并电隔离同侧下肺静脉的同时,上肺静脉也出现了电隔离效应)的电生理和肺静脉-左心房解剖特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阜外医院首次行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4例。选取首次180 s冷冻结束时未达到左上或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的患者89例,其中35例发生了交互效应,纳入交互效应组,余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交互效应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术中肺静脉电位变化情况、肺静脉冷冻消融时间和次数以及肺静脉-左心房的解剖特征。结果交互效应组中,33例(33/35,94.3%)患者左上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交互效应组中所有患者在上肺静脉冷冻消融过程中均出现肺静脉电位延迟,而对照组有39例(39/54,72.2%)电位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生交互效应的33例,其左上肺冷冻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281.1±103.1) s对(335.2±85.6) s,P<0.05],冷冻消融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86)次对(2.12±0.65)次,P<0.05]。交互效应组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对照组[(6.12±1.19) mm对(7.63±1.39) mm,P<0.05],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亦短于对照组[(6.25±0.21) mm对(8.44±1.58) mm,P<0.05];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6.68±1.45) mm对(8.32±1.61) mm,P<0.05]。结论左侧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右侧肺静脉,肺静脉电位延迟是发生交互效应的前提,上、下肺静脉较短的间距对于发生交互效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隔离 交互效应 解剖特征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一系列非侵入性无创检测,为临床提供视觉系统不同位置和细胞类型相关功能的客观指标。本指南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制定,介绍了视觉电生理诊断标准流程,包括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图形ERG、多焦ERG、眼电图和脑皮层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概述了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原则,并且通过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相应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92-50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理盐水与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PICU 2018年1~5月使用PICC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组采用2.5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堵管情况、静脉炎、穿刺点渗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拔针后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穿刺点渗血率、静脉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能够降低PICC的堵管率,延长留置针时间,且不会增加患儿的出血风险,效果较好。

  • 标签: 生理盐水 肝素生理盐水 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MRI表型之一,在老年人中多见,并且与认知损害及步态障碍等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但其病理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章从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和遗传等多个方面阐述了WMHs的可能病理生理学机制。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炎症 氧化性应激 血脑屏障
  • 作者: 张军艳 王碧 王晓丽 晋琅 王明明 陈丽 郝锋利 刘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现在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68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 71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固有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 PSM)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脊髓固有肌阵挛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4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制定的PSM诊断标准。结果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43~55岁,病程8个月至3年,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颈部、躯干或肢体的抽搐或抖动,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繁。患者均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发作期均无痫样放电,发作期同步肌电图可见三角肌、股四头肌或腹直肌肌电爆发。对4例患者均给予氯硝西泮治疗,3例患者效果显著,1例患者效果不佳。结论PSM临床表现与痫性发作类似,发作期无痫样发电,仅可见肌电爆发。多数患者对氯硝西泮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 肌阵挛 脑电描记术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 标签: 脑磁图 吞咽 中枢环路 时空特性
  • 简介: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相关的机会致病菌,其感染后病情发展较为凶险。本文通过介绍创伤弧菌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最新进展,归纳创伤弧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为最终研究清楚创伤弧菌致病机制提供思路;同时系统阐述了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总结最新临床诊治经验,并指出目前诊治创伤弧菌感染所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弧菌,创伤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可客观反映视功能的方法,已成为眼科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检查流程有严格的规范。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标准的来源、制定目的及核心内容,帮助广大眼科临床工作者理解加强检查流程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规范推广我国的眼科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工作。(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9-491)

  • 标签: 视知觉 电生理学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视觉是对周围世界各种光和图形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信号的接受过程和认知过程。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作为视觉生理学重要内容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以及心电、脑电检查均是通过机体器官组织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现象诊断疾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视觉生理学科经过数代人 70 余年的传承和艰苦努力,在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回顾发展历程,让我们砥砺前行,在视觉生理学科领域留下更多中国学者里程碑式的贡献。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 70 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1-488)

  • 标签: 视知觉 眼生理学现象
  • 简介:摘要生理性缺血训练包括多种运动训练形式,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促进冠状动脉有效侧支循环生成。对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小血管或微循环病变患者,生理性缺血训练是极具潜力的康复训练措施之一。该文总结运动所诱发的缺血预适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常用的生理性缺血训练的原理及其临床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运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SCHWIND Amaris1050平台和Wavelight EX500平台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单纯近视矫正术后的实际光学区大小、非球面性和高阶像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行近视手术矫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平台分为SMILE组、Amaris1050组和EX500组;收集患者术后1、3个月光学区直径、Q值、高阶像差等数据,利用Topolyzer术后切线曲率图(切线法)和Pentacam术前、术后切线曲率差异图(切线差异法)测量光学区直径。3组间光学区大小、Q值、高阶像差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2种方法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91例(113眼),其中SMILE组42眼,Amaris1050组25眼,EX500组46眼。术后3个月,切线法和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直径SMILE组大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均P<0.001),分别为(6.90±0.12)mm和(5.17±0.15)mm,(6.58±0.19)mm和(5.00±0.10)mm,(6.56±0.16)mm和(4.86±0.15)mm;Amaris1050组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大于EX500组(P=0.003)。3组切线法光学区测量值大于切线差异法(t=64.836、34.146、63.927,均P<0.001);角膜中央5、6 mm范围Q值,SMILE组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5 mm:P=0.017、0.013;6 mm:P=0.004、0.005),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 mm瞳孔直径下,SMILE组球差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P=0.004、0.017),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SMILE术后实际光学区大于FS-LASIK,非球面形态优于FS-LASIK,引入球差更少;再者,SMILE和Amaris1050平台切削深度接近,大于EX500,消耗更多角膜组织。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Amaris1050 EX500 光学区 非球面性 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存对犬脂肪干细胞(ADSC)生物学特征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5月,取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雄性6月龄比格犬腹股沟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设置冻存组和非冻存组,其中冻存组,将犬ADSC传至第2代,予以-196 ℃液氮冻存。3个月后细胞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体外经成骨成脂及成肌等多向诱导分化。比较两组犬ADSC上述生物学特性指标差异,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生长曲线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犬ADSC原代培养4~5 d便可达95%细胞融合,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与非冻存组比较,冻存组犬ADSC形态相似,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意义(F=1.233,P>0.05);冻存组犬ADSC表面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分别为(1.53±0.11)%、(97.52±1.61)%和(96.86±1.88)%,非冻存组犬ADSC表面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分别为(1.44±0.12)%、(96.31±1.76)%和(97.90±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CD45=0.958,tCD90=0.877,tCD105=0.798,均P>0.05)。与非冻存组比较,冻存组犬ADSC同样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能力,包括成肌、成脂和成骨分化。结论冻存后犬ADSC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无明显改变,能作为犬ADSC长期储存和运输的保存条件。

  • 标签: 比格犬 脂肪干细胞 细胞冻存 生物学特性 多向分化潜能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可使患者致残,降低预期寿命与生活质量,并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损伤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脊髓功能监测手段,包括神经电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和漫射光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是目前最常用手段,漫射光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脊髓监测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未来漫射光学在脊髓监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脊髓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 漫射光学
  • 简介:摘要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重要的视功能评估方法,具有客观、无创、定量等优点。然而在眼科临床和医疗鉴定实际应用中,如何规范的使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焦点,主要包括其检查流程和解读方法。视觉电生理检查项目较多,各项目的临床意义不同,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多,因此规范的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检查结果产生后,如何结合临床解读电生理结果也需要规范,既需要遵循电生理临床指南的逻辑思维,又需要具体病例中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注意以上问题后,希望能更规范、合理地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更加准确地进行客观视功能评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医疗鉴定,避免误判和漏判。(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11-814)

  • 标签: 视知觉 电生理学 参考标准 视敏度
  • 简介:摘要丛集性头痛是头部单侧疼痛,同时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的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在排除继发性病因外,根据ICHD-3的标准诊断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通常与下丘脑、三叉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有关。下丘脑在丛集发生中似乎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急性期治疗使用舒马曲普坦皮下注射和氧气吸入,预防性一线药物为维拉帕米,过渡性治疗为枕下类固醇注射。靶点神经调控和分子靶向药物也取得了新进展。

  • 标签: 丛集性头痛 诊断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摘要青海大学位于西部地区,该校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质量、教育经费、实验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建设医学科研型研究生《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通过融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文献研讨、学生讲座),邀请院外专家讲学,开展形成性评价,优化教师队伍等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并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研究生 临床病理生理学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智能研究对于精准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效率十分重要。作者将以心脏电生理和起搏领域为切入点,对智能算法在协助临床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BL与PBL相结合在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级预防专业(62人)和2015级口腔专业(68人)为授课对象,课程内容为病例分析。2015级预防专业组实施PBL教学,2015级口腔专业组实施LBL+PBL教学;两组授课均为6学时,其中LBL+PBL教学学时分配为LBL 2学时、PBL 4学时。采用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授课效果,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课后调查结果显示,2015级预防专业组有11人(17.742% )今后"肯定"愿意选择PBL教学;2015级口腔专业组有38人(92.647%)今后"肯定"愿意选择LBL+PBL教学。2015级口腔专业组学生对LBL+PBL教学的各项认可度,均高于2015级预防专业组对PBL教学的认可度。结论学生长期接受LBL教学,所以很难从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立即适应PBL教学。在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课程中采用LBL+PBL,教学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病理生理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