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了解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的方法,以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28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切除肿瘤术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术后一周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占96.43%)。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生理监测为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帮助,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功能保留
  • 简介: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髓内病变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术中神经生理监测可在手术中实时了解神经功能完整性,鉴别神经结构和非神经结构,帮助术者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圆锥马尾区手术易造成病人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本文就术中神经生理监测在圆锥马尾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监测 生理学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均手术成功,面部神经功能Ⅰ级44例、Ⅱ级1例;随访1年,未见并发症,满意率为100.00%。结论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护理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进展很快,但仍有很多病例需要或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往往是复杂、巨大的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采用一切创新、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作为术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以降低瘤内压力,便于动脉瘤颈的分离与夹闭,可以有效地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但是,该技术有可能导致脑缺血性损害[2]。另外,穿支动脉的损伤或误夹、脑叶的过度牵拉等,亦可能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缺血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采取规范、有效的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仅就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概述术中神经生理监测主要是利用术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对大脑皮质功能和(或)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估,也可对解剖上模糊的重要神经功能组织进行辨认与保护[3]。在急性脑缺血发展过程中,脑活动的异常改变或消失往往发生在...

  • 标签: 中神经 动脉瘤术 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功能保留率,以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9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疗效,分别对神经生理监测组(实验组)及未监测组(对照组)的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及面神经的功能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者19例(73.1%),而实验组23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6例(61.5%),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8例(69.2%)。实验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1例(91.3%),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2例(95.7%),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运用不仅可实时反馈术中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70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神经生理监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50例行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48例,女22例,年龄(65.31±3.2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4.87±3.37)岁。对比传统术式与神经生理监测辅助下手术2种术式的围术期指标及神经损伤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狭窄处管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狭窄处管径均增宽,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动脉暴露时间分别为(68.48±15.23)min、(42.36±10.05)ml、(6.85±2.54)min,均低于对照组(81.23±16.58)min、(52.32±11.31)ml、(9.24±2.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暂时性损伤,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观察组颅神经损伤率为1.43%(1/70),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剥脱术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恢复脑灌注,神经生理监测辅助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颅神经损伤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定位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可使患者致残,降低预期寿命与生活质量,并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损伤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脊髓功能监测手段,包括神经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和漫射光学。神经生理监测是目前最常用手段,漫射光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脊髓监测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未来漫射光学在脊髓监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脊髓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 漫射光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神经生理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神经生理监测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在15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20例出现了术中SEP异常的现象,其中15例MEP异常。通过观察与分析得知,SEP异常出现与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体温和麻醉方式等有着重要的联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EP异常现象与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肌肉松弛程度等都存在着重要关联,P<0.05,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科患者手术中,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监测,避免对神经生理监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手术 神经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术中神经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狭窄237例(249侧),颅内动脉瘤64例,脑干肿瘤21例,其他桥小脑病变47例,垂体瘤4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12例,侵犯海绵窦肿瘤15例。结果通过诱发肌电图、EEG、SEP、ABR、F-VEP及M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或脑实质的功能状态,颅神经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长束功能监测可以提供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如脑供血的情况、功能区脑灌注状态。结论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工作。

  • 标签: 术中监测 诱发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显微外科听神经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生理监测技术下听神经瘤切除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肿瘤部分切除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观察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50%(37/40),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75.00%(30/40),P<0.05。观察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生理监测技术,可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率,利于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切除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面神经功能保留率 面神经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面神经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术中神经生理检测应用于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5月确诊入院的听神经瘤患者(n=45),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23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应用术中神经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面神经功能保留、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 。结果 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肿瘤全切率及面神经解剖保留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检测 面神经保护 肿瘤
  • 简介: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掌握神经生理学诊断技术规范,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王心刚主任医师编著的,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生理诊断技术规范》一书的全部内容,供学习参考。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诊断技术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 河南省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标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有43例患者。对照组根据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结果①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79.07%,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②手术时间对照组为(216.73±41.34)min,观察组为(186.29±34.77)min,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通过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听神经瘤 标准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结果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muscle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术中神经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神经生理监测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神经外科术后评分分布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多模式神经生理监测下采用传统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肿瘤全切除、神经功能保留、术后GOS评分及分布、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GOS评分更高,评分分布更好(P0.05)。结论:神经生理监测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切除肿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多模态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外科手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