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精子症的诊疗过程,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发起,组织精子症领域的专家成立编写小组,基于临床实践和已发表文献共同讨论和制定此共识。共识涉及梗阻性精子症、非梗阻性精子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以及精子症的遗传学咨询、与其他病因相关联的精子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力保存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专业医务人员提供专家咨询建议和诊疗参考。

  • 标签: 无精子症 梗阻性无精子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生殖技术,辅助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活检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与临床精子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944例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研究不同病理分型精子检出率和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结果944例精子症患者,组织病理正常、基本正常75例(7.9%),湿片镜检及病理精子检出率均为100%;精子生成低下327例(34.6%),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92%,病理精子检出率100%;唯支持细胞综合征370例(3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13.8%,病理精子检出率0%;生精阻滞(完全+不完全)52例(5.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46.2%,病理精子检出率0%;混合性萎缩87例(9.2%),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88.5%,病理精子检出率100%;生精小管玻璃样变合并纤维化33例(3.5%),湿片镜检精子检出率30.3%,病理精子检出率0%。结论睾丸活检是诊断无精子症病因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病理组织学与传统湿片镜检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精子检出率。

  • 标签: 无精子症 显微镜检查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染色体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拓展检测方法在遗传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别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复合荧光多重PCR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分析技术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020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1例不育症患者(患者1)和2020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1例性腺发育异常儿童(患者2)进行检测。结果针对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对这2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未提示Y染色体AZF微缺失;针对27个STS遗传标记进行拓展检测,结果检测提示患者1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STS位点扩增峰值是X染色体短臂扩增峰值的近3倍(Xqp),X染色体长臂的STR质控位点扩增峰为2个峰,且比值约为2∶1(GATA31E08和DXS6809),TAF9b位点在X染色体长臂扩增峰值与常染色体扩增峰值的比值约为3∶2,该患者X染色体长臂可能存在拷贝数异常。患者2,C03Yp、TAF9b、C01Yq和C11Xp位点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扩增峰值与常染色体扩增峰值比值约为1∶1,X染色体的STR质控位点扩增峰为2个峰,且比值约为1∶1(GATA31E08和DXS6795),该患者可能存在X和Y染色体拷贝数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者1染色体核型为47,XY,i(X)(q10);患者2染色体核型为48,XXYY,与AZF微缺失拓展检测结果相印证。结论与传统AZF检测方法相比,本拓展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满足AZF检测需要,还可以提示性染色体拷贝数异常,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捷的特点,可减低临床检验成本及工作量。

  • 标签: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毛细管电泳 性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全球超过19亿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而男性肥胖患者占到一半左右。随着男性肥胖的比例增加,精子质量下降和男性不育的比例逐渐上升。最近的研究指出肥胖可通过表观遗传改变影响精子发生,表观遗传是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前提下,对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肥胖与精子、子代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改变直接相关,表观遗传通过调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在男性不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的改变会导致精子畸形和精子功能异常。肥胖改变表观因子后,不仅可以改变精子功能,而且对后代会产生影响,例如父亲肥胖可通过精子表观遗传重编程影响后代的代谢和生殖表型,而适当的干预措施会对肥胖者精子和其后代的表观基因有一定的改善。本文将从肥胖引起精子表观遗传改变,对后代的影响和干预措施对精子表观遗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逐一综述。

  • 标签: 肥胖 精子 表观遗传学 子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因子c(AZFc)微缺失在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染色体核型、生殖激素的相关性及其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嘉兴学院附属妇儿医院就诊的1 364例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为研究对象。对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男性进行AZFc微缺失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AZFc缺失男性与对照组A(精液分析正常)、对照组B(AZFc微缺失的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男性)的生殖激素水平。跟踪随访AZFc-ICSI夫妇的妊娠结局,将其受精率、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AZFc微缺失51例,检出率为3.74%,其中7例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对照组A相比,AZFc微缺失男性的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B相比,仅PRL与FSH显著上调(P<0.05)。共有22对AZFc夫妇在本院接受ICSI辅助妊娠,其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对照组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Fc微缺失在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中的发生率为3.74%,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相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PRL、FSH和LH上调,但不会降低ICSI术后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生精障碍 核型分析 生殖激素 辅助生殖
  • 简介:摘要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的10%~15%,约占男性总体人群的1%,其中梗阻性精子症占40%。梗阻性精子症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包括男性生殖管道炎症及遗传学因素等,但是由于梗阻性精子症患者睾丸内精子发生并无明显异常,睾丸穿刺取精结合辅助生育技术即可使患者生育自身子代,因此其遗传学病因常常被忽略,继而后期的辅助生殖策略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研究也常常被忽视。本文就梗阻性精子症的人群遗传学病因以及梗阻性精子症动物模型两方面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遗传咨询以及男性避孕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男性不育 梗阻性无精子症 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获得我国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前CC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该区域与OBI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6—2018年全国18个省、自治和直辖市的43家血站实验室,经日常检测后HBV DNA阳性的血浆样本。经实验室确认后HBsAg阳性样本和OBI样本各入组不少于200例,针对HBV BCP/前CC和S进行半巢式或巢式PCR和Sanger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完成测序417例样本,其中HBsAg阳性样本216例和OBI阳性201例,均为基因型B和C。HBsAg阳性组该区域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OBI组。在B基因型中仅发现1个OBI高频突变A1896G,在C基因型中发现T1762A/A1764G、T1803A/G、A1986G、T1866A(D22E)等OBI高频突变。在C基因型中发现的前Cε-反式作用元件区域(1 847-1 907 nt)突变G1888T可能会改变前基因组RNA的茎环结构,从而影响其的转录。此外,还在OBI组首次发现了BCP1 756-1 775 nt缺失突变,可能会直接影响HBsAg和HBeAg的表达,从而导致OBI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OBI献血者中BCP、前CC的序列基本特征,发现HBsAg阳性组该区域突变频率显著高于OBI组,TA缺失突变和G1888T可能会导致OBI的发生。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区 前核心区 核心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精子症患者初次输精管道显微吻合术失败后再次显微重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因初次显微镜下输精管道重建手术失败,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男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21例梗阻性精子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缓解或复通及妊娠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8例初次手术为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8例为输精管附睾吻合术,5例为交叉吻合术;2例因输精管结扎术后睾丸疼痛行手术治疗,19例因生育需求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探查发现14例原吻合口狭窄,6例吻合口有精子肉芽肿形成,1例术中证实为非梗阻性精子症。19例成功行单侧或双侧输精管道吻合术,1例患者因原术粘连严重而未能行再次吻合,行睾丸取精术;1例术中证实为非梗阻性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显微取精术。术后随访(30.2±18.4)个月,范围为3~58个月,2例失访。术后随访显示,输精管结扎后睾丸疼痛患者1例阴囊症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术后11例再通成功,4例自然妊娠,2例患者尚未复查精液。3例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1例使用新鲜精液精子,2例使用术中冻存睾丸精子)。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初次显微重建手术失败的梗阻性精子症患者,再次输精管道重建手术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术后复通率和自然妊娠率。

  • 标签: 梗阻性无精子症 再次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男性不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睾丸炎是青春期、成人男性流行性腮腺炎(E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已往认为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EMO)一般不引起或很少引起男性不育症。近年来,随着青少年、成人EM发病率的上升和相关研究的深入,EMO所致的精子症病例日渐增多,成为临床精子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就EMO睾丸萎缩、精子症发病率、临床检测、预后和防治策略等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睾丸炎 无精子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骨肉瘤预后相关基因。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GSE33382、GSE21257数据集。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相关性分析。用临床样本验证关键基因与患者预后情况。两组间差异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筛选下调基因43个,上调基因43个,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应答、抗原处理和呈递、免疫反应、蛋白质加工和成熟等免疫相关过程。在分子功能中,主要参与细胞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受体活性、核糖体结构组成、信号和分子转导活性等。在细胞组成成分方面,主要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质复合物、裂解空泡、液泡、溶酶体、细胞膜、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功能有关。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补体C1q A链(CIQA)、补体C1q B链(C1QB)、补体C1q C链(C1QC)、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 14(CD14)、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 74(CD74)、IgE受体Fc片段(FCER1G)、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A)、整合素β2亚基(ITGB2)、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BP)。生存分析发现C1QC与骨肉瘤患者生存呈明显负相关。临床样本证实C1QC与肿瘤Enneking分期、转移显著相关(χ2=4.288和9.809,P<0.05),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明显负相关(χ2=5.175,P<0.05)。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是有效的筛查方法,C1QC是骨肉瘤预后相关因子

  • 标签: 骨肉瘤 补体C1q C链 差异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00061.1调节CFTR基因表达在非梗阻性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基因芯片检测梗阻性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组(50例)、NOA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 并对其对应的靶向m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患者的睾丸组织凋亡基因Bcl-2表达差异。qRT-PCR验证三组患者睾丸组织、血清、精浆中LncRNA AC000061.1和CFTR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和精浆中CFTR蛋白浓度。构建LncRNA AC000061.1过表达(H-LncRNA组)、沉默(Si-LncRNA组)及空载对照组载体转染至睾丸癌细胞系(NTERA-2),qRT-PCR验证LncRNA AC000061.1及CFT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FTR蛋白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及TUNEL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芯片检测和qRT-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OA组睾丸组织LncRNA AC000061.1和CFTR表达降低(P=0.033,P=0.042),OA组LncRNA AC000061.1表达差异,CFTR低表达(P=0.039);OA组和NOA组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31,P=0.008)。三组血清中LncRNA AC000061.1 mRNA和CFT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浆中,与对照组相比,NOA组和OA组LncRNA AC000061.1和CFTR mRNA及蛋白含量依次降低(P=0.002,P=0.038和P=0.006,P=0.026),且LncRNA AC000061.1与CFTR mRNA呈正相关(r=0.169, P=0.039)。质粒转染NTERA-2细胞后,沉默Si-LncRNA组LncRNA AC000061.1 mRNA及CFTR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05,P=0.003),过表达H-LncRNA组LncRNA AC000061.1 mRNA及CFT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2,P=0.009)。沉默Si-Lnc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0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01);过表达H-LncRNA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0.017),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7)。结论NOA睾丸组织中LncRNA AC00006.1通过调控CFTR基因表达引发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异常,可能参与NOA的发病机制。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CFTR基因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雌激素受体β(ERβ)的Rsa I(rs1256049)和Alu I(rs49869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梗阻性精子症(NO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关于ERβ与NOA的相关文献,其中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利用STATA 12.0软件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其相关性,并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702例,对照组1 323例。对于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G vs. A(OR=0.580,95%CI:0.380~0.900)、GG vs. AG+AA(OR=0.560,95%CI:0.360~0.860)、GG vs. AG(OR=0.569,95%CI:0.374~0.894)三种模型结果均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提示G等位基因是NOA的保护性因素,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GG和GA基因型可降低NOA的风险。Alu I(rs4986938)基因多态性与NOA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而Alu I(rs498693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OA无相关性。

  • 标签: 无精子症 雌激素受体β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作为肝脏、气道上皮和脂肪组织发育所必需的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相关的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肺部疾病中,C/EBPβ的上调通过调控下游一系列基因转录,激活与炎症反应、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增殖与侵袭、免疫反应和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疾病的发展。靶向C/EBPβ可能是潜在的肺部疾病治疗策略。现对C/EBPβ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肺部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损伤、肺纤维化和肺癌中的调控作用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肺部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肺损伤 炎症反应 癌症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禁欲时间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男科的正常育前检查、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禁欲时间(分别为禁欲2 d、3 d、4 d、5 d、6 d、7 d)对少精子症(n=5127)、弱精子症(n=4003)和正常对照男性(n=4529)精液参数的影响,观察不同组别男性的精子浓度、前向精子百分比、活动精子总数(total motile sperm count,TMSC)等参数随禁欲时间的变化。结果正常育前检查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3±1.2)mL升至(4.1±1.3)mL(r=0.167,P<0.001),精子浓度从(89.0±60.9)×106/mL升至(125.2±82.3)×106/mL(r=0.181,P<0.001),精子总数从(273.2±169.8)×106/次升至(473.5±193.7)×106/次(r=0.310,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从62.1%±13.0%降至59.5%±13.3%(r=-0.057,P<0.001),存活率从80.6%±8.5%降至79.0%±9.1%(r=-0.048,P<0.001)。少精子症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1±1.4)mL升至(3.9±1.6)mL(r=0.171,P<0.001),精子浓度从(10.3±5.5)×106/mL降至(8.7±4.3)×106/mL(r=-0.043,P<0.001),精子总数从(29.0±17.1)×106/次升至(38.6±19.8)×106/次(r=0.285,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从41.1%±17.0%降至35.1%±17.3%(r=-0.141,P<0.001),存活率从71.1%±12.3%降至63.1%±16.6%(r=-0.225,P<0.001),禁欲2 d时精子浓度和前向精子百分比达峰值。弱精子症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1±1.4)mL升至(3.8±1.9)mL(r=0.197,P<0.001),精子浓度从(35.1±30.5)×106/mL升至(49.7±31.9)×106/mL(r=0.071,P<0.001),精子总数从(109.1±82.3)×106/次升至(170.1±99.3)×106/次(r=0.394,P<0.001),存活率从59.6%±16.4%降至54.0%±16.4%(r=-0.081,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圆细胞浓度与禁欲时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TMSC(r=0.119,P<0.001)随禁欲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延长禁欲时间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少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患者和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体积和精子总数,并使精子存活率降低。少精子症患者缩短禁欲时间可得到精子浓度、前向精子百分比、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较高的精子,但TMSC并未显著增加;弱精子症患者通过延长禁欲时间能得到浓度、TMSC较高的精子,但前向精子百分比并未显著改善。

  • 标签: 禁欲时间 精液分析 弱精子症 少精子症 精液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畸形精子症患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与精子DNA损伤变化的相关性,以期为男性不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诊治的10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精子形态将患者精液标本分为两组,A组为精子正常形态≥4,B组为精子正常形态<4,即畸形精子症组,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精液分析第5版要求进行精液常规分析,使用伊红-苯胺黑染色方法进行精子膜完整性检测,吖啶橙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精子DNA损伤,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精浆丙二醛(MDA)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前向运动精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精液量、精子浓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与A组比较,B组的精子膜完整性降低,精子DNA损伤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的TAC和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DNA损伤(r=-0.492)、活性氧水平(r=-0.645)和MDA(r=-0.439)均呈负相关(均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与TAC(r=0.623)、SOD(r=0.547)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可导致精子活力降低、精子膜完整性降低和精子DNA损伤增加。对氧化应激的检测和抗氧化的治疗可能会预防氧化应激引起的精子形态异常以及相关指标的改变,对于提高男性生育力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少精子症 氧化应激 DNA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精子症的染色体遗传学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例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精子症患者X与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本例非梗阻性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Y,t(X;19)(p22.1;q13.3),其父母核型正常,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外显子测序未见明显致病基因突变,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未见明显致病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患者睾丸组织病理提示:精母细胞阻滞型非梗阻性精子症。结论46,Y,t(X;19)平衡异位可以导致生精阻滞型非梗阻性精子症。

  • 标签: 染色体平衡易位 生精阻滞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次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不受精/低受精的射出精子、重度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的射出精子,以及梗阻性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3种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前次常规IVF周期不受精/低受精患者(A组,n=45)和重度少弱畸精子症患者(B组,n=345)采用射出精子获取精子,梗阻性精子症患者(C组,n=110)采用睾丸穿刺抽吸术(TESA)获取精子,比较ICSI后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等。结果A组女方年龄及不孕年限显著高于B、C组(均P<0.05)。C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显著低于A、B组(均P<0.05);3组间2PN(2 pronucleus)受精率(72.11%、73.85%、6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的2PN受精率最高。3组间优质胚胎率(61.50%、66.09%、67.96%)和可利用囊胚率(25.77%、26.27%、2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临床妊娠率(68.42%、71.97%、69.89%)、胚胎种植率(49.30%、50.17%、45.78%)、分娩率(55.26%、60.83%、53.76%)、单胎率(42.86%、52.36%、68.00%)、多胎率(57.14%、47.64%、32.00%)、异位妊娠率(0.00%、0.88%、1.54%)、流产率(7.69%、8.41%、12.31%)及早产率(33.33%、28.80%、26.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行ICSI,对卵母细胞受精率有影响,其中B组患者正常受精率最高,C组患者的受精率和卵裂率最低,提示睾丸精子对受精率和早期胚胎发育有负面影响,但3组均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弱精子症 畸形精子症 睾丸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