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拮抗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分为第3日(day 3,D3)单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组),D3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双优组)和单囊胚移植组(单囊胚组)。其中新鲜周期单优组301个周期、双优组253个周期、单囊胚组12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单优组84个周期、双优组136个周期、单囊胚组396个周期;全胚冷冻首次FET单优组69个周期、单囊胚组161个周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新鲜和FET周期单优组、双优组、单囊胚组及首次FET周期单优组与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46.18%(139/301)]、持续妊娠率[40.86%(123/301)]、多胎妊娠率[0%(0/139)]显著低于双优组[58.89%(149/253),P<0.001;52.17%(132/253),P<0.001;30.20%(45/149),P<0.001],种植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FET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但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62.88%(249/396),P<0.001;63.89%(253/396),P<0.001;55.30%(219/396),P<0.001],多胎妊娠率[0%(0/27)]则显著低于双优组[20.37%(11/54),P=0.013]。首次FET单优组的持续妊娠率[27.54%(19/69)]显著低于新鲜周期单优组[40.86%(123/301),P=0.040],首次FET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3.35%(102/161)]、种植率[63.98%(103/161)]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50.39%(64/127),P=0.027;51.97%(66/127),P=0.040]。结论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能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D3单优质卵裂胚可获得与D5单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而FET周期移植单囊胚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单囊胚移植 单卵裂胚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取有效卵母细胞依赖于超促排卵方案。随着临床超促排卵经验的不断累积,拮抗方案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拮抗方案治疗周期短,且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GnRH-a)替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能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本文就拮抗方案使用GnRH-a扳机和hCG扳机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受精,体外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长方案拮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的1286例PCOS患者(1286个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周期分为长效长方案组(1106例)和拮抗方案组(18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促排卵治疗过程和首次移植(包括新鲜周期或复苏周期移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拮抗方案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6.37±1.70)IU/L]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6.84±1.69)IU/L](P=0.001),基础窦卵泡计数(34.52±11.23)多于长效长方案组(27.63±8.24)(P<0.001),故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后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组分别纳入165个和166个取卵周期。拮抗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9.43±1.78)d]、Gn使用总量[(1 648.95±524.15)IU]低于长效长方案组[(13.85±3.45)d,P<0.001;(2 391.14±826.55)IU, P<0.001],且卵泡发育率[53.21%(3095/5817)]、获卵数[(20.72±8.55)个]、囊胚形成率[72.77%(1291/1774)]和可利用胚胎数[(8.20±5.09)个]显著高于长效长方案组[43.24%(2599/6011),P<0.001;(16.42±6.14)个,P<0.001;63.06%(840/1332),P<0.001;(6.39±3.35)个,P<0.001],但两组间卵子利用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方案组患者首次移植(新鲜或复苏周期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患者IVF/ICSI助孕时应用拮抗方案促排卵存在Gn使用总量少、刺激时间短、囊胚形成率高、可利用胚胎数多等优势,但其中重度OHSS发生率和首次移植妊娠结局与长效长方案相同。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超短激动联合拮抗(agonist-antagonist protocol,AAP)方案与标准拮抗方案相比,是否可以改善波塞冬(Patient-Oriented Strategies Encompassing Individualized Oocyte Number,POSEIDON)分类标准低预后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低预后患者(POSEIDON 3组、4组)64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使用AAP方案的,记为AAP组(323个周期),对照组按照1∶1选择同时期年龄匹配、应用标准拮抗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周期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AAP组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偏少[3.00(2.00,4.00)比4.00(2.00,5.00),P<0.001],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两组相似[0.51(0.25,0.83)μg/L比0.53(0.31,0.81)μg/L,P>0.05],AAP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更短[10.00(8.00,11.00)d比10.00(9.00,11.00)d,P=0.020],Gn用量更低[2 675.00(2 100.00,3 300.00)U比3 075.00(2 550.00,3 750.00)U,P<0.001],两组获卵数相当[3.00(2.00,5.00)枚比4.00(2.00,6.00)枚,P>0.05]。在受精方案比例(常规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受精)相当的情况下,AAP组有更高的受精率[74.15%(955/1288)比69.13%(918/1328),P=0.004]和优质胚胎率[62.57%(585/935)比56.94%(509/894),P=0.014],且最终有更高的胚胎着床率[22.31%(87/390)比15.84%(64/404),P=0.020]、累积临床妊娠率[32.50%(78/240)比22.86%(56/245),P=0.018]和累积活产率[25.83%(62/240)比17.96%(44/245), P=0.036]。结论对于POSEIDON低预后3组、4组患者,AAP方案较常规拮抗方案有更佳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超短激动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卵巢低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拮抗方案中,低预后人群选择不同扳机时机对临床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拮抗方案助孕的波塞冬标准下的低预后患者资料共161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不同扳机时机分为3组,按照常规标准扳机为正常组(961个周期),提前1 d扳机为提前组(359个周期),推迟1 d扳机为推迟组(293个周期)。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扳机时机对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等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鲜胚移植妊娠率分别为提前组35.77%(44/123)、正常组39.16%(150/383)、推迟组34.01%(50/147)。三组患者累积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提前组、正常组、推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积妊娠率为33.18%(72/217)、42.33%(276/652)、45.27%(91/201),P=0.024;累积活产率为22.97%(48/209)、31.96%(201/629)、35.90%(70/159),P=0.012]。经过多元logistics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提前和推迟扳机与正常扳机相比,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推迟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 CI)=0.69(0.44~1.09),P=0.114;累积妊娠率OR(95% CI)=0.77(0.51~1.16),P=0.214;累积活产率OR(95% CI)=0.83(0.54~1.29),P=0.418;提前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 CI)=0.98(0.60~1.60),P=0.934;累积妊娠率OR(95% CI)=0.87(0.58~1.30),P=0.513;累积活产率OR(95% CI)=0.86(0.54~1.35),P=0.515]。结论波塞冬低预后人群在拮抗方案中按照常规标准进行扳机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扳机。

  • 标签: 累积活产率 累积妊娠率 低预后 拮抗剂 扳机时机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rbitopathy,TAO)也称为Graves眼病,多见于女性,是一种进行性、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用于中重度活动性TAO的治疗药物虽然有多种,但疗效均不够确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随着对TAO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受体介导通路在TAO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肯定。新型靶向药物IGF-Ⅰ受体拮抗(如Teprotumumab)用于TAO治疗的多项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疗效,为有效治疗TAO带来希望。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Teprotumuma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人群进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拮抗方案诱导排卵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检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进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共642例,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方案组(记为拮抗组,共359例)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记为早长组,共283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胚胎种植率以及其他诱导排卵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①拮抗组患者BMI[(22.17±2.96)kg/m2]高于早长组患者[(21.68±2.29)kg/m2,P=0.018],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早长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149.74±36.24)IU]显著低于拮抗组[(177.97±38.85)IU,P<0.001],Gn使用时间[(11.93±2.26)d]、Gn使用总量[(1 908.35±632.36)IU]显著高于拮抗组[(8.86±1.45)d,(1 638.57±497.23)IU,P均<0.001]。两组患者行卵裂期胚胎移植早长组胚胎种植率[57.14%(152/266)]、临床妊娠率[66.48%(121/182)]、活产率[59.89%(109/182)]均显著高于拮抗组[39.53%(68/172),P<0.001;51.72%(60/116),P=0.011;40.52%(47/116),P=0.001],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年龄均是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活产的危险因素[2.261(95% CI=1.333~3.836),P=0.002;0.928(95% CI=0.869~0.991),P=0.026;2.598(95% CI=1.535~4.397),P<0.001;0.906(95% CI=0.849~0.967),P=0.003]。③<35岁患者行早长方案新鲜胚胎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拮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5~39岁患者早长方案新鲜胚胎周期移植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拮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正常BMI人群中早长组种植率[55.71%(122/219)]、临床妊娠率[63.58%(96/151)]、活产率[58.94%(89/151)]均显著高于拮抗组[37.82%(45/119),P=0.002;46.99%(39/83),P=0.014;39.76%(33/83),P=0.005]。超重人群中,早长组种植率[68.09%(32/47)]、临床妊娠率[81.25%(26/32)]均显著高于拮抗组[43.40%(23/53),P=0.013;57.14%(20/35),P=0.034],但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拮抗方案相比,给予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进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可获得较满意的IVF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结局,但其增加患者降调节时间及Gn使用时间、总剂量。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不明原因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拮抗方案促排卵前使用雌激素预处理的必要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拮抗方案进行IVF-ET的104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雌激素预处理分为未预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并依据不同卵巢反应(高反应、正常反应、低反应)比较未预处理组与预处理组的临床特征与助孕结局。结果不论哪种卵巢反应性,经雌激素预处理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窦卵泡直径及其变异系数(CV)均显著小于未预处理组(P均<0.001)。未预处理组中卵巢高反应、正常反应和低反应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1 693.4±569.8) IU,(2 242.5±635.8) IU,(2 686.4±833.8) IU]及Gn使用时间[(9.7±1.1) d,(9.6±1.1) d,(9.5±1.6) d]均显著小于预处理组[(1 897.9±508.0) IU,(2 458.9±759.1) IU,(2 942.1±756.0) IU;(10.8±1.1) d,(10.5±1.4) d,(10.5±1.6) d] (P<0.001,P=0.019,P=0.029;P<0.001,P<0.001,P<0.001)。雌激素预处理后,正常反应和低反应人群中,Gn使用第5~6日、第7~8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卵泡不同步率较未预处理组显著降低(P均<0.05);hCG注射日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数、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数,预处理组均显著大于未预处理组(P均<0.05)。雌激素预处理后,高反应人群Gn使用第5~6日卵泡不同步率(17.7%)较未预处理组(26.7%)显著降低(P=0.012),但其余治疗过程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未预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反应和低反应人群中,获卵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在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18)。正常反应人群累积妊娠率预处理组(81.3%)显著高于未预处理组(70.5%,P=0.044),而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妊娠率两组在不同卵巢反应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与低反应人群,拮抗方案促排卵前应用雌激素预处理可以改善卵泡发育的同步性,增加成熟卵子数和优质胚胎数,进而改善妊娠结局,而在高反应人群中并未体现出优势,且增加了Gn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雌激素预处理 卵泡发育同步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拮抗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波塞冬标准3、4组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2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来曲唑组年龄(35.69±4.25)岁,体质量指数(BMI)(21.21±2.50)kg/m2;对照组年龄(33.15±4.02)岁,BMI(21.35±2.16)kg/m2。来曲唑组13例月经周期第2天始来曲唑5 mg/d口服联合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促排卵(300 U/d)至夜针日;对照组13例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每天予Gn(300 U/d)促排卵至夜针日。两组均在促排过程中综合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值及最大卵泡经线酌情加拮抗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0.25 mg/d直至夜针日;均在Gn启动后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检测性激素变化,待卵泡成熟时予绒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10 000 U肌注,36 h取卵。对比两组患者的Gn总量、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受精率及鲜胚移植率、临床妊娠率。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来曲唑组和对照组的Gn总量、获卵数分别为(2 930.77±809.78)U、(6.69±3.52)枚和(2 838.46±538.96)U、(4.92±2.87)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来曲唑组的可利用胚胎数(3.00±1.41)枚,较对照组的(1.77±1.0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受精率分别为(82.29±18.74)%和(78.76±2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鲜胚移植率[69.23%(9/13)]较对照组的[23.08%(3/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的临床妊娠率[66.67%(6/9)]较对照组[33.33%(1/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在拮抗方案促排过程中加用来曲唑能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鲜胚移植率。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术 来曲唑 拮抗剂方案 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人群采用拮抗方案延迟启动时间的临床效果及费效比。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科采用拮抗方案促排卵后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根据启动时机分为延迟启动组和正常启动组,其中延迟启动组共43个周期,启动时间为月经第7~10日,正常启动组共333个周期,启动时间为月经第2~4日,比较两组患者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itmulation,COS)的促排卵情况、临床结局及费效比。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启动日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ular count,AFC)、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后再次分析,以减少数据分组不均带来的误差。结果PSM前Gn使用时间[(8.0±2.0) d])、Gn使用总量[(1 740.1±561.2)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雌二醇[(1 371.2±1 203.3) ng/L]、获卵数[(5.1±5.1)枚]、MII卵数[(4.4±4.3)枚]延迟启动组低于正常启动组[(9.0±2.0) d,P<0.001; (2 055.1±634.7) IU,P<0.001; (1 853.5±1 351.5) ng/L,P=0.03; (7.0±5.5)枚,P=0.03; (6.1±4.8)枚,P=0.03],正常受精率(71.7%±32.1%)高于正常启动组(58.9%±31.2%,P=0.01),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14 179.9±2 909.4)元]低于正常启动组[(16 003.6±2 543.1)元,P<0.001]。PSM后两组比较hCG注射日雌二醇、获卵数、MII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延迟启动组Gn使用时间[(7.9±2.0) d]、Gn使用总量[(1 729.8±563.8)IU]低于正常启动组[(8.8±1.5) d,P=0.03;(2 021.5±726.1) IU,P=0.04],正常受精率(71.0%±32.2%)高于正常启动组(55.4%±37.5%,P=0.04),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14 232.5±2 923.9)元]低于正常启动组[(15 590.2±3 116.9)元,P=0.04]。PSM前后新鲜胚胎移植率、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人群拮抗方案延迟启动时间可以改善正常受精率,减少Gn使用时间和Gn使用总量,降低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

  • 标签: 卵巢储备 拮抗剂方案 启动时机 费效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和拮抗方案在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共257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长长方案组1855个周期,拮抗方案组7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首次IVF/ICSI助孕周期妊娠所需时间(TTP);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拮抗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抗苗勒管激素(AM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135.11±36.61) IU]、获卵数[(17.79±7.80)枚]、可利用胚胎数[(9.08±5.56)枚]、优质胚胎数[(5.18±4.56)枚]明显低于拮抗组[(170.12±53.94) IU、(20.60±9.92)枚、(10.96±6.59)枚、(6.47±4.97)枚](P<0.001、P<0.001、P<0.001、P=0.012);而Gn使用时间[(14.3±3.23)d]、Gn使用总量[(2 322.08±1 020.48) IU]、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54%)、hCG扳机后中重度OHSS发生率(9.54%)、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69.44%)明显高于拮抗组[(9.97±2.47)d、(1 884.19±774.16) IU、0.83%、3.95%、53.94%,P均<0.001]。②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组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和冷冻胚胎周期移植后妊娠的周期TTP[(47.67±3.18)d、(140.33±45.43)d]要明显少于长长方案组[(81.25±3.72)d、(185.19±46.52)d,P均<0.001],但总移植周期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长长方案拮抗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长长方案组可利用胚胎数[(5.79±3.14)枚]、优质胚胎数[(2.78±1.50)枚]明显低于拮抗组[(10.14±4.74)枚、(5.70±3.50)枚](P=0.027、P=0.005),而Gn使用总量[(2 535.80±1 212.17) IU]、中重度OHSS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拮抗组[(2 075.28±856.03) IU、0](P=0.049、P=0.043)。⑤长长方案助孕和再次长长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再次长长方案助孕的BMI[(24.63±2.99) kg/m2]小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01±3.12) kg/m2,P=0.049],而优质胚胎数[(4.00±3.58)枚]和临床妊娠率(52.10%)明显高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6±2.12)枚、29.41%](P=0.046、P=0.004)。结论对于预期卵巢高反应的患者,拮抗方案可显著降低促排卵时间、促排卵剂量、中重度OHSS发生率,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但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可考虑全部胚胎冷冻后移植。对于前次长长方案助孕失败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下一周期可考虑拮抗方案,亦可在改善基础状态并预防OHSS发生的基础上再次选择长长方案

  • 标签: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临床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累积妊娠率 妊娠所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拮抗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数据库,搜集PPOS方案拮抗方案应用于POR患者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队列研究使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系统评价方法、RCT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队列研究7篇,RCT文献3篇,包括1977例POR患者,其中PPOS方案组1053例,拮抗方案9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延长(P=0.02),但Gn总用量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直径≥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Ⅱ卵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拮抗方案(P=0.04,P<0.001),但两组方案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方案的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4),扳机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LH水平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OS方案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方案,而流产率低于拮抗方案(P=0.03,P<0.001),但周期取消率和出生率与拮抗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OS方案可明显降低POR患者促排卵中LH峰发生率,提高MII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可在POR患者中广泛安全使用。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控制性促排卵 卵巢低反应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对食欲素系统在调节睡眠和觉醒方面作用的了解迅速增加。lemborexant作为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已在部分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现有研究显示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与传统催眠药物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将为临床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文中对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lemborexant的药理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睡眠障碍 治疗,临床研究性 药理学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失眠的药物治疗已成为全球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用于治疗失眠症的常规治疗药物是苯二氮类(BZD)(和非BZD(也称为z-药物)、三环抗抑郁药(TCA)多塞平以及褪黑素激动,但由于这些药物的重大副作用(如:宿醉反应、依赖性、耐受性、反弹失眠、肌肉酸痛、呼吸系统抑制、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增加等),使得他们解决睡眠问题的潜力受到限制。最近研究发现,食欲素神经肽是调节觉醒与睡眠之间的转变的一种因子,可帮助从过渡状态转为觉醒状态,作为治疗睡眠障碍的可能治疗靶标,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较小副作用的优点。笔者对食欲素受体拮抗用于失眠症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失眠症 OX1R OX2R 受体拮抗剂 食欲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激动方案与GnRH拮抗方案应用于中国不孕患者辅助生殖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经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共2335例中国不孕患者,年龄为29.0~38.9岁,不孕年限为3.8~6.8年。纳入研究偏倚风险为中到高。在中国不孕患者中,应用GnRH激动方案与GnRH拮抗方案相比获卵数更多(MD=0.60,95% CI=0.07~1.13,P=0.030)。而两种方案的MⅡ卵率(RR=1.03,95% CI=0.99~1.07)、受精率(RR=1.02,95% CI=0.99~1.05)、可移植胚胎数(MD=-0.05,95% CI=-0.15~0.04)、优质胚胎率(MD=-0.17,95% CI=-0.66~0.33)、种植率(RR=0.96,95% CI=0.80~1.15)和临床妊娠率(RR=1.07,95% CI=0.93~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安全性方面,应用两种方案的周期取消率(RR=1.74,95% CI=0.98~3.10)和流产率(RR=1.08,95% CI=0.68~1.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GnRH激动方案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高于GnRH拮抗方案(RR=2.77,95% CI=1.59~4.81,P<0.001)。结论在中国不孕患者中,与GnRH拮抗方案相比,应用GnRH激动方案可能增加获卵数,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风险。而在MⅡ卵率、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和流产率上,尚不能认为两种促排卵方案存在差异。

  • 标签: 控制性卵巢刺激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中国不孕患者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不同年龄患者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方案中提前触发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GnRH拮抗方案体外受精治疗的1 529例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触发标准分为早触发组和标准触发组,并按年龄划分亚组:<35岁、35~40岁、>40岁,比较患者的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情况。结果(1)各年龄亚组内早触发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均明显短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仅35~40岁和>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Gn用量[分别为(2 702±551)、(2 780±561)U]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35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6.6±4.8)、(2.6±2.7)个]均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优质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580);35~40岁和>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优质胚胎数[分别为(0.6±1.0)、(0.6±0.9)个]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2)在<35岁和35~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40岁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33.0% (30/91)]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19.2% (25/130),P=0.020],但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前触发仅在>40岁患者中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0.334,95%CI为0.119~0.937,P=0.037),但不是活产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40岁的不孕症患者在GnRH拮抗方案中提前触发可以有效减少Gn使用时间及Gn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提高临床妊娠率;与≤40岁的患者相比,>40岁的患者提前触发获益更多。

  • 标签: 体外受精 促性腺素类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拮抗剂和抑制剂 临床方案 年龄因素 触发时机
  • 简介:摘要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MRA)能够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过度激活,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根据分子结构,MRA可分为传统的甾体类(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和新一代的非甾体类(如非奈利酮等)。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3种MRA为螺内酯、依普利酮和非奈利酮,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有所区别。本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甾体类及非甾体类MRA的认识,有助于合理选择及应用MRA。

  • 标签: 受体,盐皮质激素 拮抗剂 慢性肾脏病 心力衰竭 高血压 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药物严重过敏反应起病隐匿而迅速,可以危及生命,常使得手术被迫终止。目前认为,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中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神经肌肉阻滞(NMBAs)。随着麻醉学和外科医学的进步,全球麻醉及手术量越来越大,NMBAs使用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超敏反应发生风险也随之越来越高。临床使用NMBAs的同时,也常会用到其拮抗,如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过敏报道。由于NMBAs及其拮抗引起过敏的机制复杂,不易确诊,且NMBAs之间交叉反应性强,因此,常难以选择替代药物。本文阐述了这些药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方法与流程、急性期治疗以及预防方案的相关新近研究进展。

  • 标签: 神经肌肉阻滞剂 神经肌肉阻滞剂拮抗剂 舒更葡糖 围手术期 严重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β受体在结膜、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眼外肌、小梁网、睫状肌、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均有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与β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白细胞介素-6等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降低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增加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其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时,可显著减少新生血管面积,延缓疾病进展,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可减少抗VEGF药物的给药频率。在有效的治疗浓度下,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其较抗VEGF药物有更广泛的靶点,为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角膜新生血管化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