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宣传和片面强化税收征管权上,而应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为核心,从保证税法自身的品质、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税收机关的执法水平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

  • 标签: 纳税 纳税 税收征纳法律关系 纳税人 税法
  • 简介:纳税人税权是纳税人享有的与其纳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权利,其与一般的纳税人权利有明显的区别。纳税人税权的性质为纳税人的财产所有权所衍生的一种社会权利。纳税人税权的存在有其法理根源、宪法根源和经济根源。纳税人税权的具体内容包括税收使用权、税收知情权、税收参与权、税收监督权和请求权等。

  • 标签: 纳税人 税法 中国 税权 纳税义务 财产所有权
  • 简介:我国1993年l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立法宗旨,表明我国对纳税人的权利给予法律上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是我国税收法律发展史上一大飞跃。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广义的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纳税人的广泛性是极其明显的,几乎涉及每个单位,每个公民。纳税人的广泛性这一重要现实,向我们宣告:保护纳税人的权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纳税人应享有以下权利:①咨询权首先,由行使国家税权的机关(狭义捐税务机关)主动告诉纳税人享有的权。由于我国纳税人的文化程度,税法知识层次不同,

  • 标签: 纳税人的权利 税务机关 《税收征管法》 纳税人权利 过错责任 代理机构
  • 简介: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允许失信纳税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恢复正常纳税信用,契合纳税人权利保护、税收效率提升、征纳秩序优化的法益目标。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失信惩罚与修复激励、行为修复与信息修复、纳税人纠错与政府认可的统一。当前我国纳税信用修复制度在立法方面位阶较低且相关立法衔接不畅,在申请方面主体范围偏小、实体条件较低且程序条件不明,在处理方面主体单一且期限规定、异议处理机制缺失,在结果公示方面程度偏低且自主解释说明机制缺失,在监督方面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不力且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缺失。因此,应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法律体系,健全纳税信用修复申请机制,规范纳税信用修复的处理机制与公示机制,加强对税务机关的事中监督与对纳税人的事后监督,扭转税务机关与失信纳税人因失信惩罚而陷入的"双输"困境为"双赢"状态。

  • 标签: 纳税信用修复制度 申请主体 修复处理 结果公示 监督机制
  • 简介:2011年1腘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1月28日上海、重庆两地政府决定对部分个人征收房产税试点,使房产税改革一时成为热点话题。传统的税收征纳观念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强调国家与纳税人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应以房产税改革为契机,转变税收征纳观念,以平等的税收债务理论统筹立法,在房产税改革的过程中为全社会树立纳税人权力观念。

  • 标签: 纳税人权利保护 房产税 税收之债
  • 简介:税的法律思考与纳税者基本权的保障陈刚税的源头和流长与国家的沿革经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税体现在物质方面构成维持国家运转和续存的“母乳”。在一个既存的国家中,税的内含和外延及其产生和消灭都必须受制于法的约束。因此笔者认为,解释法律上税的概念当应从宪法入...

  • 标签: 法律思考 基本权 现行宪法 纳税义务 民主化管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简介:勿庸置疑,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尤其对于应试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应试教育,是对那种由考试来决定入学或升学机会的教育现象的简称.它是一种淘汰选拔的教育,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与学的绝对依据,是一种评价标准不完备、评价尺度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合理的教育.它以升学为轴心设置课程和安排教育内容,与全面发展和个性创造背道而驰.它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 标签: 灵魂 应试教育 教育模式 教育现象 评价标准 考试分数
  • 简介:本文认为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建设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

  • 标签: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 简介:1998年6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对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例遗弃老人案(以下称“遗弃案”)作了报道和讨论。案情大致如下:一位老年妇女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皆已成家,但均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最初该妇女住在三儿子家,但后来三儿子及儿媳不同意母亲一直住在自己家里,就要求她在三个儿子家里轮流居住。当这位老年妇女搬至大儿子的家里时,大儿子不准她住在房中而令其住在房屋旁边的过道中。这位老人迫于无奈,只好搬到了村中的一个庙中居住,后终因不堪儿子们的虐待自杀。死者的弟弟向法院起诉控告了三个不孝顺的孩子,安阳市受理此案的人民法院依法追究了三被告的刑事责任。在评论此案时,新闻工作者倒行地以“法律意识淡漠与法制

  • 标签: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建设 法律问题 教育者 法律意识
  • 简介:一、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言的.1999年6月13日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标签: 法律专业教育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法律专业人才 职业道德 高等学校
  • 简介:李大钊的调和论内涵丰富,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都渗透着调和思想,这种调和式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李大钊调和思想、教育思想的相关论述及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其调和式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汲取其精髓,挖掘其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

  • 标签: 李大钊 调和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 简介: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的高低上。成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之一,应置身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中,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对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 标签: 成人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 简介: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国法律教育,这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谷春德同志撰写了《法律教育改革之我见》一文,今后本刊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希望以此促进关于法律教育改革问题讨论的深入进行。

  • 标签: 法律教育 教育改革 我国法学教育 法律系 谷春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正>一、引言法律教育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基础。当今中国正建立现代化的法律体系,以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与秩序的合理与稳定提供可靠的基础。这就需要造就大量具有现代法律观念和法律专门知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的法律工作

  • 标签: 法律教育 中国法律教育 法律人才 法律教学 判例教学法 法学专业
  • 简介:21世纪德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培养过程的现代化和授课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优化录取和优化培养,提高学生质量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学者建议:授予法学士学位(前提:修满6个学期的课程),以此取代到目前为止所实行的定向和中期考试;可提前用笔试和口试的形式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中的主科考试(如刑法或公法);从第5学期开始,深化通选课的学习;将第一次国家考试的校内考核比例确定为40%(5%为基础课,35%为重点课);将部分教学管理的决策权下放到院系;引入硕士学位课,以补充.

  • 标签: 德国 法学教育 改革 课程 考试
  • 简介:卢梭曾经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卢梭的思想非常深刻,一句话昭然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后天性和对象性。自古以来,当人们开始用哲学眼光来探询人的内涵和底蕴时,就一直努力建立起普遍的人类理性原则,以试图求解德尔斐智慧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旷世格言,并铺设达致人格跃升和社会和谐的理想道路。

  • 标签: 人文素质 “认识你自己” 社会本质 理性原则 社会和谐 对象性
  • 简介:<正>据英国《社会主义法律评论》1982年第2期报导,七十年代是苏联法律教育大发展的十年。在1970—1980这十年间,苏联的法学院虽然还是4所,但是法律系的数目却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46个。在1980年,法律专业合格的毕业生有15,700人,差不多是1970年毕业的7,900人的一倍。1981年至1982学年,所有法学院和法律系注册的学生有97,700人,其中29,100人为正规的全日制学生,其余或是夜校生,或是校外生。此外,中等专科学校还培养

  • 标签: 法律教育 苏联 大发展 七十年 社会主义 法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