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激励人们为了保护更大利益而牺牲小利益的行为,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从此立场出发,“自招危险”的避险场合中可以认为只要行为人自己所招致的危险不是借口避险来故意伤害国家、他人以及公共利益,成立紧急避险有其正当性。在以他人生命为对象的避险场合中,即使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也不能肆意将他人的生命作为牺牲对象,牺牲他人生命的避险行为违反了法益比较原则,缺乏行为的正当性,不成立紧急避险。

  • 标签: 紧急避险 自招危险 生命权衡
  • 简介:<正>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进行了法律规制。这标志着我国对某种非常态社会秩序的规制有了法律依据,是我

  • 标签: 行政法治 权力控制 法规授权 社会安全事件 法律控制 严重社会危害
  • 简介:紧急避险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成共识,但对于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还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阻却违法说、阻却责任说和综合说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以法益衡量说为基础、期待可能性说为补充的综合说是大陆法系紧急避险的正当性根据。而对于我国,考虑到犯罪构成体系和伦理规范,采用利益优越说解释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不失妥当。

  • 标签: 紧急避险 正当性 根据
  • 简介:原告赖某与被告杜某居住在同一街村。2000年7月29日凌晨,被告杜某存放有鞭炮、纸张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纸火铺(住房)突然起火,火势迅猛蔓延,威胁四邻住房。赖某等人为阻止火势向邻居房屋蔓延,爬上与杜某的纸火铺相邻的房屋拆房救火。因房梁断裂,原告赖某摔下地受伤,经法医验伤鉴定为十级伤残。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等经济损失9020.37元。事后,被告杜某仅给付原告赖某500元。

  • 标签: 原告 被告 紧急避险 误工费 给付 无因管理
  • 简介:[编者按]"刑讯逼供"为我国民众深恶痛绝,但定时炸弹困境却是则为了刑讯之例外。其不仅是一种道德困境,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难题。紧急酷刑理论乃针对该困境而提出,其从司法真相、功利主义的道德角度及正当法律防卫、法律解释的法律角度论证了酷刑的正当性。本刊为此特设专栏,推介年轻学子对该理论进行深刻的论证及深入的研究,以期为该困境的解决有所贡献。

  • 标签: 刑讯逼供 功利主义 道德困境 法律解释 正当性 紧急状态
  • 简介:政府采购法乃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基本途径,祖国大陆、我国台湾(以下简称“两岸”)均透过政府采购法规定相关政府采购行为,借以保障采购质量和有效控制预算支出并提升采购效率及效能,营造公平市场经济。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全球暖化现象世界各地灾情不断,台湾地区近年发生921大地震、莫拉克风灾、H1N1疫情蔓延等灾害;祖国大陆亦遭遇舟曲泥石流、四川汶川大地震,及各地发生之洪涝、旱灾等,接连考验两岸'-3局危机应变能力,并彰显出紧急采购之重要性。在遭遇各种灾害紧急状况下,因应紧急采购所需,两岸均有制订相关法律规定。本研究比较两岸之紧急采购制度,并参照相关实务案例,说明台湾采购法实施偏重法治化,但辅以行政部门采购稽核作业,及监察部门的审计稽查,均可对采购作业进行防杜弊端,避免不法情事产生积极作用。祖国大陆在政府采购法规范下,则较偏向因地制宜之弹性方式实施,可因应不同之地方需求,快速反应并确实符合实际灾害抢救需求,惟需注意相关稽核制度之管控。

  • 标签: 政府采购法 紧急采购 921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 简介:<正>一、导论"防卫人因为慌乱、恐惧或者惊吓而超越紧急防卫的界限的,不受处罚。"《德国刑法典》(以下简称"刑法典")第33条如是规定。罗克辛(Roxin)将紧急防卫过当称为尽管具备符合构成要件且违法的举止但却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之中最为黑暗的一种情

  • 标签: 防卫过当 德国刑法 防卫人 不予处罚 情绪冲动 法定情形
  • 简介:【裁判要旨】紧急避险应当以社会正常的、一般人的观点加以判断,而不以险情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因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自身故障引起险情的,乘客有权选择最迅速、最便捷的方式紧急避险,即使险情未实际发生或者被排除,对于乘客在避险过程中所受的人身、财产损害,营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标签: 紧急避险 标准 交通运输工具 构成要件 财产损害 赔偿责任
  • 简介:不管是作为惩罚措施,还是作为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讯问手段,刑讯逼供这一行为,毋庸置疑是被绝对禁止的。然而,在刑讯可能发生的第三个层面,即作为信息获取手段这一层面上,"紧急炸弹"情形被假设出来,并引起了是否应当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而进行刑讯这一问题的讨论。赞同者主要从刑讯令状以及保护公共安全的实用功能来考虑。反对者对"定时炸弹"情形本身、刑讯的效果及其唯一性提出了质疑。这两种观点并非针对性的,而是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而造成立场不同的关键,其实在于是否应当对政府的权利进行限制。

  • 标签: 刑讯逼供 紧急情形 定时炸弹
  • 简介:为了恢复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护存款人的资金安全,稳定房价,美国政府颁布了《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尽管稳定法案本身只是作为一个紧急的、临时性的方案现身,并未触及造成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但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该法案,授权美国财政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做法却值得我国相关立法借鉴。

  • 标签: 《紧急经济稳定法案》 资产救助计划 “金色降落伞计划”
  • 简介:紧急避险和被迫行为作为国际刑法辩护理由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比较法的角度,紧急避险和被迫行为在英美法系中相互并列,而在大陆法系中,紧急避险通常包含被迫行为,《罗马规约》将两者规定在统一条文之中,从而使得紧急避险和被迫行为适用范围显著限缩。在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紧急避险和被迫行为在“执行上级命令不免责”中的例外适用、在谋杀罪中的适用以及“被告人自陷风险”情状的判断中发展起了独特的适用规则。

  • 标签: 紧急避险 被迫行为 罗马规约 谋杀罪
  • 简介:航空运输以其方便、快速、高效等特点,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但与此同时,其不足之处又体现飞机在高空飞行易受天气、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与自救都困难。随着飞机向大型宽体与喷气高速度方向的发展,其属性中的天然弱点也更为突出。只要犯罪分子以暴力威胁,或以其他任何胁迫方式挟持或控制驾驶人员,就很容易改变航向,顺从其意愿,达到劫机者的犯罪目的,劫机犯

  • 标签: 劫机者 防范对策 紧急处置 劫机犯罪 犯罪分子 劫机事件
  • 简介:紧急状态是特定语境下的法律概念,只有在紧急状态宣布之后,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才具有正当性。从权力特性、权利保护、法律价值、社会秩序的角度看,行政紧急权力应当法治化。通过对行政紧急权力来源正当性之赋予、运作过程性之追踪、结果有效性之考量,使其得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规制,从而实现法治化。

  • 标签: 行政紧急权力 紧急状态 法治化 缘由 路径
  • 简介:紧急状态制度是人类应对最严重危机保持和平秩序的一种法治上的努力,通过克减公民人权以集中紧急权力的方式应对危机,消除危险。然而,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不可能是任意的、无限制的,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限制及底线,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权克减是否正当。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应当受到以下限制:比例原则的限制;基本人权不得克减的限制;宪政原理的限制;国际公约的限制。

  • 标签: 紧急状态 人权 克减 限制
  • 简介:定时炸弹困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道德困境,同时也是个法律难题。紧急酷刑理论乃针对该困境而提出,其从司法真相、功利主义的道德角度及正当法律防卫、法律解释的法律角度论证了酷刑的正当性。然而,从一个目的与条件都已严格限定好的狭隘框架内看,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施行的酷刑看似理性、正当,实质却是风险重重,危害不小。事实上,发展出更多可替代酷刑的、侵犯性更小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并非没有可能。这些替代性措施的最大优点在于执法人员不会过分依赖于从恐怖主义嫌疑犯身上逼取情报作为恐怖袭击的唯一证据来源。虽然,替代性措施本身对公民的个人权利诸如自由和隐私同样具有侵犯性,但通过公民自愿、自主让渡这些权利,归根结底是对人性尊严的一种维护。

  • 标签: 正当程序 人性尊严 定时炸弹 紧急酷刑 司法许可酷刑
  • 简介:农业部办公斤于2006年12月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渔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其中五种情形的产品将被列入重点抽查检测对象并禁止销售。农业部紧急通知指出,重点抽查检测含有下列情形的农产品,并禁止其销售:(1)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农产品;(2)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 标签: 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业部 抽检 渔业主管部门 质量安全标准 化学物质
  • 简介:警察作为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维护者,在处理自杀、自残、威胁伤害等危机事件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此类事件主是由心理危机或精神障碍引起的,因此,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对这类危机事件进行现场心理危机干预,以避免不必的冲突和伤害,成为警察警务技能的重组成部分。

  • 标签: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共情疏导
  • 简介:对于基于过失行为的紧急避难能否成立的问题,战后在新过失犯理论的影响下引起了日本刑法学界的关注。我国对于此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一般持否定态度。笔者从紧急避险制度设立的根本宗旨和体现的人文关怀出发,对通说进行了解构。本文认为,紧急避险的主观要件仅仅要求具有狭义的避险意思(不包括损害意思与比较意思)和认识到会发生损害的可能性;据此,可以肯定过失避险的成立。

  • 标签: 紧急避险 过失 主观要件 避险意思
  • 简介:与重惩罚的传统刑事司法模式不同,修复性司法模式,强调的是如何对犯罪造成的损害进行修复,而非单纯惩罚犯罪人.修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刑事司法改革运动与一种刑事司法理念,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因此,其内涵关系真实性是否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同样,修复性司法在我国能否进入实务过程似乎还有一段困难的路要走,仍有待加强实证研究.

  • 标签: 司法模式 复性 司法改革运动 司法理念 实证研究 刑事
  • 简介:如何保障政府拥有充分紧急权力应对紧急状态,同时又能有效制约紧急权力,是紧急状态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罗斯托试图运用“宪法专政”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宪法专政》从罗马共和时期的宪法专政谈起,通过正本清源式检视,对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的历史实践展开研究,揭示紧急状态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权力运行结构,指出专政与宪法的事实共存状态,力求在维护国家秩序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达致平衡.当然,理论解析的不足,以及时过境迁的实践都表明宪法专政存在一定局限.

  • 标签: 宪法专政 危机政府 紧急权力 权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