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原则是根本对立还是和谐统一,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原则的终极追求,“罪刑”原则的基本内涵,“严打”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的论述,提出“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原则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贯彻“严打”刑事政策中的偏差并不等于该政策本身违背刑法基本原则。

  • 标签: 严打 罪刑法定 理性 统一
  • 简介:在中国古代刑法中,很早就有了“罪刑”的思想。这一思想从春秋时期被提出,经战国、秦汉的发展,遭“春秋决狱”的磨难,到晋代的再次被提出和隋唐的进一步发展及以后各代的相继沿用,前后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皇权的存在,“罪刑”思想始终没能上升为古代刑法的基本原则。尽管如此,“罪刑”思想在同罪刑擅断相斗争,维护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罪刑法定 古代刑法 春秋决狱 罪刑擅断
  • 简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刑法第185条第1款和第2款受贿罪修改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贪污罪论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学界对这一重大修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 标签: 构成要件 受贿罪 讨论综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工作人员 收受贿赂
  • 简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经济犯罪,本文试就该罪的客观要件谈了几点看法:合同诈骗罪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及财产利益;合同诈骗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诈骗的方法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合同诈骗的数额标准应当通过立法明确规定.

  • 标签: 合同诈骗罪 虚构事实 隐瞒真相
  • 简介:2010年12月1日,新的国家赔偿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在依法行政和保障人权道路上的一大进步。将法院超限审导致损失加重的赔偿责任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来考量,符合宪政国家尊重保护人权以及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则。对法院超限审导致损失的法院行为进行界定,这等于在当事人与国家赔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法院超限审的国家赔偿构成要件,大体上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损害要件、因果关系要件

  • 标签: 超限审理 国家赔偿 构成要件
  • 简介:打击错误在性质上属于想象竞合犯范畴,而因果历程错误则是因果关系理论之适用问题,因此,若将打击错误置于竟合论或刑罚论部分,则因果历程错误应被置于犯罪论之因果关系(客观构成要件)中加以阐释,故构成要件错误并非绝对必要之概念与理论。其实,即使坚持传统的构成要件错误理论,将客体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历程错误“捆绑”在一起而置于同一位阶,也应在排列顺序上有所考究。毕竟,“打击错误-客体错误-因果历程错误”之排列顺序与定罪经由客观到主观的逻辑顺序相吻合,而这对于以事实错误来统帅客体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历程错误的我国刑法理论同样适用。

  • 标签: 错误 构成要件错误 客体错误 因果历程错误
  • 简介: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是认定就业歧视的关键,是重要的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美国法律明确把就业歧视划分为个体性差别待遇歧视、制度差别待遇歧视、差别影响歧视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和诉讼结构上都有所区别。尽管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是通过具体的个案来认定的,但在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法律工作者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和普遍的就业歧视构成要件理论,针对不同的就业歧视类型确立了不同的构成要件、判断规则和诉讼结构。其中一些认定的原则和标准,如"麦道测验法"、"五分之四法则"、"业务上必要"原则等,都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 标签: 美国法律 就业歧视 构成要件
  • 简介:权力清单制度昭示着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职责权限、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以建立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透明政府和有效政府为目标定位。权力清单制度的政策规制不但是约束行政主体行为的刚性依据,而且也是规制行政主体行为的强制制度和行政外部监督的具体制度。权力清单制度的构成要件包括职权性行政主体、授权性行政主体和受委托组织,权责清单制度由特定的内容构成,已经公开的权力清单制度在理念与原则、清单依据、权力处置和职权体系等方面存在制约因素,需要从制度理念和建构实践两方面来完善。

  • 标签: 权力清单制度 权力运行机制 行政主体 政策规制
  • 简介:网络有偿删帖是一种涉嫌犯罪的新现象。《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情节严重的网络有偿删帖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由于刑法第225条对网络有偿删帖行为非法经营罪认定的"违反国家规定"援引依据的合法的缺失,加之司法适用对网络有偿删帖行为犯罪主体要件、主观构成要件不加区分,导致司法实践在刑法性上乱象丛生。司法实践中也难以解决非法经营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及其他罪名间的竞合问题。为此,应取消《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部分条款,根据犯罪主体要件、主观要件的不同,重新认定网络有偿删帖行为。

  • 标签: 网络有偿删帖 刑法定性 非法经营罪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简介:恐怖活动犯罪是当下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制裁体系特点是从严从重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侧重于打击有组织的恐怖活动,注重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经济制裁,并且以普通的刑事罪名抗制恐怖活动的实行行为。完善我国恐怖活动刑法制裁体系,应进一步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功效,完善刑法典中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体系,增设独立的“恐怖行为罪”,并适时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增设相关特别恐怖活动罪名;协调刑法与反恐怖法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宽严相济 恐怖行为罪 反恐怖法
  • 简介:违纪构成是违纪错误的规格和标准。它不仅表明违纪错误是怎样形成的,还规定了构成违纪错误所必须具备的要件。某一行为是否符合违纪构成是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违纪错误,进而判断行为人是否应承担纪律责任的依据。而且每一种违纪错误都有其独特的违纪构成要件。正是各种违纪错误的不同的构成要件

  • 标签: 违纪 构成要件 行为人 准确把握 案件 承担
  • 简介: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我国民事罪刑化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立法上的民事罪刑化是解决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正是基于社会结构弱化、行为人角色冲突、社会规范失调、个体自由过限等这种情势,公法的矫治才能取得正当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刑法立法层面上的非犯罪化空间不大,甚至就我国犯罪圈的划定范围来看,相当长时间内,刑法立法的趋势应是民事罪刑化。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民事罪刑化 正当性基础
  • 简介:环境侵害排除请求权从民法上被归属于不同的领域,分属于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形成两种不同的立法和实践模式。不同的立法模式影响着环境侵害排除的司法处理方式。环境侵害排除构成要件基于排除侵害请求的提出和满足两个阶段的不同而有环境侵害排除责任构成要件和环境侵害排除请求权构成要件之分,其中请求权构成要件是恒定要素的组合,而责任要件包括“不合理性”要素群。法院要作出判决,核心是要对“不合理性”要素群进行利益衡量。利益衡量之规则主要包括权利位阶规则、公共利益规则、经济利益规则和社会伦理规则;利益衡量多采用调和的侵害排除的方式。

  • 标签: 环境侵害排除 请求权基础 构成要件 利益衡量
  • 简介:盗窃罪与诈骗罪处于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属于不同的不法类型。从诈骗罪自我损害型犯罪的特质出发,个案中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存在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对此,要结合财产减损的直接、处分意识的必要以及财产处分的自愿这三个要件进行判断。当被害人有意识且自愿地通过自己的作为、容忍或不作为直接造成了自身财产的减损时,就应当认定其进行了财产处分,行为人构成诈骗罪。反之,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这一判断标准不仅应当适用在涉及有体财物的场合,也应当被贯彻于涉及无体财产利益的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第27号指导案例从结论而言是正确的,但在论证上仍有瑕疵。

  • 标签: 盗窃 诈骗 处分行为 处分意识
  • 简介:不当得利原则作为英美返还法的基础原则,通过设置具体的构成要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当得利予以有效统筹,从而达到不当得利必须返还之统一的法律效果。通过对英美法上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各个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特定价值以及实践意义的现代法上的解读,探寻各个构成要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对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本质和外观的影响,并在基础之上通过与大陆法系典型国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以思考两大法系在不当得利原则构成要件上结构与功能的异同。

  • 标签: 不当得利 构成要件 结构与功能
  • 简介:汉字解析:“骗”字本义是跨上马背,是一个形声字.其古文字形左边很像一匹马,说明“骗”字最初与马有关;右边为“扁”,可表示字音,同时,“扁”字是偏的省文,有“侧”的意思.后来,“骗”字假借为欺骗,这也是该字现在的常用义.

  • 标签: 诈骗 形声字 意思
  • 简介:环境侵权责任是私法调整手段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运用。构成要件是确定环境侵权责任的依据,通观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争论,其聚焦点主要是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必须具有违法。从我国相关法学理论、现有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行为违法”不应成为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标签: 环境侵权责任 环境污染侵权行为 行为违法性
  • 简介:“我们是公安局的,你是不是帮人邮寄毒品了?”“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我们要来抓你。”

  • 标签: 诈骗 公安局 洗黑钱 银行卡
  • 简介:侵权行为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侵权责任是一种法律价值判断.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是两个不司的法律概念,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构成要件.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问题,学术界已经初步达成共识,而过错以及过错在侵权责任中处于何种地位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角度分析了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与过错分别处的地位,进而得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可以作为过错的认定标准.

  • 标签: 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 识别能力 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