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儿童图画中隐喻情绪的识辨和理解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跨文化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图画喻意的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图画认知发展的影响。360名4岁到20岁的中英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在识辨作品任务及口头评价中,中国儿童比英国同龄儿童更早理解图画的情绪喻意,并很少图画的悲伤喻意持忽略态度。提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图画喻意的理解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性,中国的幼教方式也许促进了儿童图画喻意理解的发展。

  • 标签: 图画喻意 敏感性发展 跨文化研究
  • 简介:本研究系统探讨2~3岁幼儿存在多个个体的交流场景中信息传递的理解。结果发现幼儿能够根据交流者的选择偏好预测接收者的行为(实验一)。当破坏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信号(实验二)、改变测试对象(实验三)或测试前交流者离开任务场景(实验四)时,幼儿不再根据交流者的偏好来预测接收者的行为。上述结果说明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是幼儿理解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为社会交互和意图行为的认知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交流 信息传递 共享意图 联合注意
  • 简介:儿子与邻居的孩子在同一个班,两个孩子经常约好放学或周末一起在楼下玩。可是最近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他们俩在楼下总是玩儿不够,要大人几番催促才不情愿地回家。

  • 标签: 孩子 作业 同学
  • 简介: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及模拟操作任务考察了图示写实性飞机安全须知卡可理解性的影响。三组被试分别阅读写实照片、卡通插画、目标实物-t-其余图画的混合呈现等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安全须知示意图,随后完成模拟操作任务。结果显示,混合组较写实组能更好地引导被试注意投放到与安全操作有关的关键区域上;混合组与写实组的模拟操作绩效均优于卡通组。基于上述结果,笔者建议使用“混合呈现方式”的飞机安全须知卡向乘客传递安全信息。

  • 标签: 飞机安全须知 图片写实性 眼动
  • 简介:通过四个实验考察句子边界整体连贯性的影响.实验运用不一致程序(inconsistentparadigm)进行.实验一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targetline)不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2(post-targetline)后才会意识到目标行l中的不一致.实验二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就可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一致,但探测词的反应时在两种条件下则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句子边界作为一种信号,提示读者在阅读下一句子前要完成当前句子的整合加工.实验三结果发现,目标行1以一个无关词(如然后)结束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也可立刻注意到其中的不一致,这表明句号背景信息的整合不是必需的.实验四考察了分号的作用,结果显示: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冲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句号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而其它句子边界(如:分号)的作用则并不明显.

  • 标签: 篇章阅读理解 句子边界 整体连贯性 局部连贯性
  • 简介:根据阅读理解困难学生不能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的特点,设置了文章标记这一能引导注意分配的外在线索,并以高层次的主题信息回忆和低层次的从属信息回忆为指标,考察阅读理解正常与困难学生接受标记影响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1)文章标记对于阅读理解正常和困难学生的主题信息的回忆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而对于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文章标记只促进了阅读理解困难者的从属信息的回忆,对于阅读正常者来说,文章标记反而有损于从属信息的回忆.

  • 标签: 困难学生 阅读理解 文章 解困 信息 回忆
  • 简介:那年,我在乡下教学,工资很低。儿子刚满周岁,嗷嗷待哺时,却没有了充足的母乳。我们没有办法,只好节衣缩食给他买炼乳和奶粉,儿子也慢慢地习惯了。后来儿子喝过某种名牌奶粉后拉肚子,我对照那些原来的奶粉袋,发觉有些异样,这是不是假货呢?

  • 标签: 《一诺千金》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等值分数是表示具有相等值的分数,它建立在两个量具有确定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儿童在接受正式教学之前,就具有了等值分数的非正式知识,但仍然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自身运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未获得乘法思维和守恒观念;二是缺乏对等值分数不同语义的理解。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从非正式知识到正式概念之间的发展路径,尝试开展等值分数的早期教学实验,并需要结合多种语义背景来考查儿童的概念发展水平。

  • 标签: 等值分数 乘法思维 守恒 语义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人类的心理与超自然实体的心理的理解之间的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的心理属性的,以及儿童超自然实体心理的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的。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的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实验一是观点采择任务和表面一真实任务的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和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的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的原因。结果显示,儿童人类心理理解的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岁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的转折点;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和密封盒子里的东西,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和超自然者的关键年龄是4岁。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者的能力在不断增强。4岁以前,大部分儿童超自然者能正确回答的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的。4—5岁的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者的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的超凡心理特性;5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的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
  • 简介:该研究的实验材料为单字和双字词,利用字表方式呈现。被试为小学六年级的3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和差各选15名。实验结果为,(1)单字材料,被试既要记忆的项目进行了有意的复述,又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了提取抑制:双字词材料,被试只有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提取抑制,而没有要记忆的项目进行有意复述;(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有意遗忘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 标签: 有意遗忘 编码 提取抑制 学习成绩
  • 简介:若干年前,有一位青年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人地生疏,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里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只要你愿意依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职位。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馆?这家报馆在什么地方?”

  • 标签: 求职方法 美国西部 新闻记者 报界 青年 写信
  • 简介:采用改造后的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层面,以及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实验1考察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是否自动激活,实验2探究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语义层面能否激活。结果发现: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不管为中文还是英文,都能自动激活,但激活层面会受到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当非目标语言为二语时,熟悉度高的二语词能激活到语义层面,熟悉度低的二语词只能激活到词汇层面;当非目标语言为一语时,不管词汇熟悉度高还是低,都能够激活到语义层面。

  • 标签: 词汇熟悉度 非目标语言 双语者 语言理解转换 激活
  • 简介:旨在探究小学阶段儿童的混合情绪理解发展状况。以能够引发儿童混合情绪的经典故事情景为材料,小学1-6年级242名儿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测验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小学儿童混合情绪理解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呈现出随年龄增大混合情绪理解水平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他人和自身混合情绪理解差异显著,他人混合情绪的理解自身混合理解的基础,同性质和不同性质(冲突)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冲突)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发展较晚。因此,混合情绪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快速发展,呈现出年龄、理解的对象、情绪的性质三个方面的显著差异。

  • 标签: 小学儿童 混合情绪理解 同性质混合情绪理解 冲突混合情绪理解.
  • 简介:<正>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的深入和元认知研究的兴起,阅读理解监控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成为阅读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外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有益的研究方法,积累了不少成果和经验,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和颇有成效的实验效果。本文主要对阅读理解监控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及有关结论作一简要综述,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借鉴。一、阅读理解监控的研究方法所谓阅读理解监控,是指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的调节。诸如确定阅读理解的目的、明确阅读理解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策略,安排具体步骤,阅读理解活动过程实施监控,自我检验是否已经达到阅读理解的目标,找出理解上的不足和

  • 标签: 阅读理解监控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研究者 口语报告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
  • 简介:本文提出“推己及人”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一种人心理解方式,其主要的特征是通过虚拟他人所处情境从而自我体会以通达他人内心世界;与西方科学主义的人心理解方式和解释学的人心理解方式相比较起来,“推己及人”的人心理解方式具有主体性、鲜活性、完整性及拟真性的独特价值或意义。

  • 标签: “推己及人” 文化语境 人心理解方式 心理学 拟境会通
  • 简介: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把它运用于语文阅读理解的领域,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图式的特点、功能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 标签: 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
  • 简介: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 标签: 阅读流畅性 阅读理解 汉语儿童 追踪研究
  • 简介: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都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工作记忆作为由多种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选择性任务也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负载特异机制理论的提出,发展以及已有的证明该理论存在的研究证据,从多种资源的角度,为选择性注意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工作记忆负载 负载特异机制 选择性注意
  • 简介:本研究采用粤语词汇理解测验(SoandVarley,1991),探讨了125名两岁六个月至五岁五个月香港粤语学前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香港学前儿童的粤语词汇理解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五岁五个月时香港学前儿童的粤语词汇理解能力已基本接近成人程度,并准确性达到91%;(3)错误分析表现出粤语学前儿童在四岁前有声调、音节和语意的混淆和偏移状况;(4)儿童的音节和语意混淆现象由四岁六个月起急剧减退,而声调的混淆现象则持续到五岁六个月;(5)检验确定了粤语学前儿童声调错误的不同类型。

  • 标签: 粤语 学前儿童 词汇理解能力
  • 简介: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 标签: 重复启动 听力理解 阅读理解 知觉符号 命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