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用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分析了社会转型下人们对道德滑坡的讨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中人与人共同的道德生活是如何建构的。本研究认为,涂尔干关于社会重建、道德重建实质上是社会心态的重建。本研究采用个体公共道德行为量表、对他人道德容忍度量表、社会自利评价问卷、社会道德水平评价和工作价值观量表,对514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试图探讨人际道德的影响。

  • 标签: 道德重建 道德容忍度 公共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 社会心态
  • 简介: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恶、好坏、美丑、忠奸、正与邪、是非、对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的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的心理机制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 标签: 判断文化 道德判断
  • 简介:CAD模型假定三种道德情绪(轻蔑、愤怒和厌恶)都是由对于特定道德领域(社会性道德、自主性道德和圣洁性道德)的违背而引发的。本研究认为这种道德情绪联结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解读。为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CAD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性,以此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1采用自编的174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西方面孔表情图片测量情绪反应。结果显示,量表的有效性和CAD模型都只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与用表情图片测量情绪产生的混淆有关。研究2采用修订的156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亚洲面孔表情图片和文字测量情绪反应。结果表明,修订的量表适用于道德情绪联结的测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中,CAD模型同样成立,同时,用文字测量情绪的方式要优于用表情图片测量。

  • 标签: CAD模型 道德领域 道德情绪
  • 简介:为了解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课题组用中小学生的愉快心境来定义生活满意度,对我国102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5%的中小学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72.3%的中小学生有烦恼,经检验存在明显的年级、性别及城乡差异;中小学生最烦恼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紧张、父母期望值高、同学中没友谊;中小学生最烦恼问题愉快心境相关的排序依次是:父母期望值高、学习紧张、家庭气氛紧张和同学中没友谊。

  • 标签: 中小学生 生活满意度 愉快心境 最烦恼问题
  • 简介: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推脱 道德判断 攻击行为
  • 简介:社会正念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始终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利,尊重他人都喜欢由自己做出选择的方式,从而把选择的权利留给他人。基于社会正念概念和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差序格局,本研究试图探讨传统的等级观念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正念行为,并且这种影响是否具有代际差异,社会正念道德判断之间具有何种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是否受等级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正念受等级观念的影响,社会正念具有内群偏爱的现象,社会正念的程度和道德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讨论部分分析了社会正念文化规范的关系、社会正念和道德判断的差异。

  • 标签: 社会正念 等级观念 道德判断
  • 简介:<正>近些年来,在不同的科学领域里,有许多学者都对交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括包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是交往?如何掌握交往的过程?交往在儿童道德培养中的作用?父母在儿童交往时,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活动?他们认为,交往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交往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在彼此交流思想

  • 标签: 学前儿童 交往问题 父母 道德培养 相互关系 人与人
  • 简介:<正>一、研究的目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言和行,重在行。小学生的品德,总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所以,训练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教育训练出来的。我们根据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小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草案)意见,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寻求小学生道

  • 标签: 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 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 国家教委 道德行为习惯
  • 简介:研究考察了被试的移情特质以及权力感启动后,对个体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250名被试进行移情能力测试和高低权力感启动后,让他们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做出选择。结果表明:在低移情被试组,无论是启动高权力感还是启动低权力感,被试都呈现出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判断;对高移情被试,启动高、低权力感后,两者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揭示了权力感是调节移情和道德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我们合理看待社会道德冲突,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移情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一、中年男人的外遇心理柯老师:你好!我和丈夫是相亲认识的,婚前谈不上轰轰烈烈的爱情。我想,能过一辈子平淡的生活是一种幸福,日子也就波澜不惊地过着。

  • 标签: 婚姻生活 男人 女人 外遇 相亲 丈夫
  • 简介:本研究根据吉伯斯等人(Gibbs,etal,1992)发展的社会道德反应测验(SRM-SF)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二、三转折阶段,以第二阶段为主,未达到成熟水平;中学生处于第三阶段;大学生处于三、四转折阶段,已有相当程度的第四阶段倾向,大多数大、中学生已达成熟水平。本研究还考察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其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判断 亲密度
  • 简介: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自闭症病因。尽管自闭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非常复杂,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大部分原因在于遗传,也就是说,病根主要在基因上面。但是,现在也有不少研究发现,自闭症环境污染和孩子父母或祖父母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为人类认识自闭症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 标签: 自闭症 生活环境 研究人员 生活方式 环境污染 人类认识
  • 简介:网络时代的人们同时面对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只有将网络空间现实生活整合起来,才会对一个人的身心有益。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的整合策略

  • 标签: 网络空间 现实生活 生活环境 心理健康
  • 简介:本研究试图化解道德一致道德平衡间的争议。研究一通过实验发现绝对捐赠额高的被试在下一次捐赠中也保持较高的绝对捐赠额。相比前一个时间点的捐款额增加会导致下一个时间点的捐款额减少。研究二通过对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的分析发现在t年度捐款多的企业家在t+1年可能有较多的捐赠。但t-1年度相比t年度企业家捐款增加会导致t+1年度的企业家捐款额减少。研究二显示道德平衡还受到慈善榜中的社会比较信息的调节。

  • 标签: 捐赠 道德一致 道德平衡 社会比较 企业家 地位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父母冲突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 简介: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 标签: 失地农民 农民工 城市适应策略 歧视知觉
  • 简介:从前,人们出门坐远洋船,从上海到巴黎,沿途经过香港地区、越南西贡、新加坡和斯里兰卡,经红海,通过苏伊±运河,入地中海,再从马赛到巴黎,总共要三十多天时间。船上有闲,可怀念故乡、回忆亲友和儿时往事,写信或写文章。许多空日子任你安排,这也是人生一乐。

  • 标签: 现代生活 香港地区 斯里兰卡 新加坡 地中海 巴黎
  • 简介:随着近些年商业丑闻的曝光,学者们对企业领导者在道德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逐步探讨,提出了道德型领导力(ethicalleadership)这一概念,专注于研究领导力在道德方面的内涵。本文对道德型领导力的理论背景、定义、维度划分、测量方法及其相关因素和影响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在全面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三点展望。

  • 标签: 道德型领导力 维度划分与测量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 标签: 青少年 生活经历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 简介:引言在现代心理学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非道德化"思潮的影响,道德心理学相关的诸种研究成果一直被担心种种"洗脑"行为相关联而不很受重视。这种情况在近60年中随着科尔伯格吉利根(KohlbergGilligan)道德水平理论(及其之相关的其他进展)~(1)等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改善。

  • 标签: Kohlberg-Gilligan 吉利根 南传上座部 科尔伯格 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