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道教形成于东汉,充实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而入鼎盛时期。做为我国整个思想文化一部分道教,它基本理论,比较复杂,所受影响是多方面的。姑较言之,渊源于先秦道家、儒家和墨家居多。道家影响主要在于本体论,儒家影响在于伦理道德,墨家影响在于政治经济思想。晋以后道典,并袭取外来佛教思想。至于阴阳家、五行家、

  • 标签: 道教理论 墨子 《太平经》 天地 基本理论 原始道教
  • 简介:中国历代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如翻

  • 标签: 佛经翻译 译经 佛教经典 经论 僧传 译人
  • 简介:禁咒术是道教中最具特色道术之一。禁咒术本是秦汉方术一种,经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理论化,提出了"气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影响非常深远,是后世认识和看待禁咒术主流思想,使禁咒术具有了合理性。本文讨论核心就是葛洪"气禁"理论提出背景以及他如何将禁咒术置于道教知识体系中,即如何在成仙目标下使禁咒术成为道教理论一部分。郭鸿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 标签: 葛洪 《抱朴子》 气论 气禁
  • 简介:我们古老文明祖国,远在战国时期医学便已达到相当高度,出现了体系较完整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数千年来,我国医学积累了广博丰富文献资料,就现有书目记载便有五、六千种,至於散录於经、史、子、集、文艺作品以及《道藏》、《佛藏》中,更是丰富多彩。东汉出现《太平经》,里面便包含有古代医学方面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太平经》 《道藏》 佛藏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三洞珠囊
  • 简介:华严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解释中,华严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且其中顿教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四祖清凉澄观曾力图给予辨护,但由于未能切中肯綮,其观点实际上只能视作基于其特处学术环境而作权宜、方便解释,并未对华严判教提供真正强有力理论辨护。本文即以华严判教合理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对华严判教之本真意义辨析,以澄清诸种流俗解释对它误解,并进而显明华严判教理论独特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华严 判教理论 佛教 宗教信仰 唯识学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汉藏佛经翻译大家及其所提理论历史梳理,归结出汉藏佛经翻译理论三个共同特性。汉藏佛经翻译理论所具有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当今经典翻译同样具有可资借鉴理论价值。

  • 标签: 翻译理论 汉译佛经 藏译佛经
  • 简介:现量是佛教认识论中纯粹感性认识,意指离分别、非构造、刹那生灭纯感觉。现量论既是佛教知识论基础,又蕴涵着深刻形而上学思想,是佛教信众由因明通向内明,从而获得解脱修证方法和智慧成就。

  • 标签: 佛教 现量 形而上学
  • 简介: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成实师。此论最独特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心”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对于空观辨析。

  • 标签: 《成实论》 灭三心 假名心 法心 空心
  • 简介:业报轮回说是佛教对世间法一种独特解释,也是佛教伦理基础,但是其与佛教思想体系另一大基石缘起论之间却有着难以调和矛盾。业论主张有我,缘起论主张无我,这一矛盾在业论思想体系中体现为“异时因果”与“轮回主体”两个问题。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诸论师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而细致讨论。本文试图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寻部派佛教到大乘唯识学中业论发展内在逻辑。

  • 标签: 异时因果 轮回主体
  •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1竹简、和是严格房中著作,帛书、和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位置,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又举起天人相参旗帜,教授了服气术原则和要领,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过程,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产物,有独特之处.朱越利,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房中术 帛书 气论 阴阳学说
  • 简介:东汉以来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肇始。佛经翻译中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 标签: 归化 异化 直译 意译 不可译
  • 简介:唐代慈恩宗窥基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中提出四重二谛理论,不仅利于契会唯识中道,突显真俗二谛不一不异之关系,更利于修行证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殊胜之处。

  • 标签: 窥基 四重二谛 唯识中道 真俗二谛 修行证果
  • 简介:简单地说,"全息"含义就是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全部信息。1948年嘎博(D.Gabor)发明全息照相术(holography),产生全息照片,照片每一点都能再现出整个照片全幅图像。从此现代学术界出现了"全息"这个概念。八十年代初,我国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以解释生物体中部分相

  • 标签: 全息理论 耶稣基督 上帝 启示 全息照片 信息
  • 简介:成熟宗教不仅注重培养感性信仰热情,而且还非常注重完整理论体系建构,一方面因为没有系统理论论证信仰热情是不能坚持长久;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精神需求始终处在不断超越过程之中。因此,只有通过信仰及理性多重努力,才能满足人内心深处某种超越性需求,从而使人得以在宗教体验中真正获得情感上共鸣,灵魂上涤荡,智慧上满足和境界上提升。

  • 标签: 信仰 道教 宇宙观 宗教体验 感性 理性
  • 简介:旧约正典中典型意象,反映了作为被造物的人生存状况和本性,因而具有普遍属灵意义。旧约意象隐含着深刻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具体、生动、细腻、丰富特征。因而可以被历世历代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传承、增广和诠释。旧约意象反映了希伯来人宗教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了新约。

  • 标签: 旧约的意象 形式鉴别 象征手法
  • 简介:中国净土教在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其净土思想由东晋慧远创立,在北魏时昙鸾大师把它加以系统化.探索其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对于研究净土教有非常大意义.

  • 标签: 净土思想 慧远 佛教史 思想渊源 大师 东晋
  • 简介:牟钟鉴先生大作《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2013年6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宗教事业重要性和迫切性,非先生这样长期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宗教事务管理大家所不能为。从全书章节名称看,本书涵盖了宗教社会论、文化论、和谐论、促进论、生态论、传统论、民族论、民间论、无神论,可以说涉及到当代宗教理论主要内容。

  • 标签: 宗教理论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 民族出版社 宗教事务管理 中国宗教
  • 简介: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做好党宗教工作,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们党确立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其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工作其它各项方针政策都有着紧密联系,

  • 标签: 宗教事务 依法管理 理论与实践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工作 六届四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