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人对动物的态度大致有三:一、以人为中心、主宰,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滥杀,以至动物大量灭绝;二、提倡保护动物,因为动物可以为人类服务;三、把动物作为朋友,承认它们和人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大家看了本栏目的几篇文章,对动物的态度会是哪一种呢?

  • 标签: 佛教 人与自然 宠物 人与动物 人类生活方式 动物生态学
  • 简介:很幸运,这四十多年来,我能够一直研习道教。在剑桥时,我曾追随著名的李约瑟博士进修。而在中国,我有幸能与许多高道和老师们一起共事,并参访了从泰山到青城山等重要宫观,其中也包括问道白云观和楼观台。道教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很简单,却具有革命性。

  • 标签: 生态智慧 道教 实践 环保 李约瑟 青城山
  • 简介: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兴起素食主义潮流,人们开始认识到素食对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价值;当代西方动物保护思想和素食观念相对于传统佛教素食观而言具有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性;当代佛教应在继承传统素食思想的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西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观念,拓展自身的思想内涵,积极推行素食。

  • 标签: 佛教 素食 动物保护 生态环保 畜牧业
  • 简介:韩国天主教会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为了在国民,特别是基督信徒中充分树立环保意识、维护天主创造的大自然、保护环境,特别推出了“环保福传”。

  • 标签: 环保意识 福传 韩国 教育 教区 天主教会
  • 简介:《中庸》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传世经典之一,对儒家提出的“天道性命”观,以及“慎独”、“诚”、“中和”等修行要点都做了纲领式的阐述,这些凝结着先贤哲思的隽永智慧,与佛教的许多义理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以儒佛两种视角解读《中庸》中的若干名句,试图发掘其中关于进德修道的永恒智慧。

  • 标签: 中庸 修行 次第
  • 简介:佛教之所以存在于世间,是为了以佛的慈悲心和智慧力救拔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寺庙就是一个宣传智慧的教育机构和力行慈悲的慈善机构。正如佛教常说的“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慈善是慈悲心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弘法的方便法门。要想让众生信仰佛教。先要帮助众生。佛教力行慈善,不仅是社会发展对佛教的要求,也是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佛教存在的本来意义。

  • 标签: 实践 助学 慈善机构 慈悲心 教育机构 社会发展
  • 简介:佛教是热爱和平的宗教,佛教的和平理念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以实际行动来具体践行佛教的和平理念,才是我们今天必然的选择。

  • 标签: 和平 佛教 实践 当代 实际行动 宗教
  • 简介:人性理念是每个自然人对其行为进行自律的基本构成要素。《道德经》所倡导的人性理念,始终以崇尚个性自然化为合理要素,即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确立人性自由和创造力的合理尺度。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看,《道德经》所倡导的人性理念,有利于排解现代文明所遭遇的困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

  • 标签: 《道德经》 人性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文明 自然环境
  • 简介: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内涵,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理念 激发 伊斯兰 经济
  • 简介: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我们随处可见关于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奇花异树、走兽飞禽、琴箫梵呗、细雨和风等种种美景妙境的描写,由此可见佛教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重视。佛教徒善于在内心“造境”,造清净之境;佛教徒也善于造心外清净之境。此为内外同一的不二法门。“因果”规律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佛教徒可以从“因”预知其果;佛教徒也可以从“果”推知其因。今日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就是人类所种恶因所致。佛教徒对虫蚁鸟兽,从不加害,视之“平等众生”。这是佛教慈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佛教徒的眼中,雪山飞瀑、残荷败柳,无一不是“无情说法”而赋予她们深邃的哲学思辨。

  • 标签: 作品选 佛教文化 韩国 无情说法 日本 环保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总纲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 标签: 宗教工作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 管理 引导
  • 简介: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的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的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

  • 标签: 教育理念 路德 马丁 宗教改革 16世纪 教育背景
  • 简介:在伊斯兰教的伦理体系中,“孝”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尊老敬老被看作是“万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双亲成为每个穆斯林必备的道德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伊斯兰教 “孝” 当代价值 构建和谐社会 伦理体系 尊老敬老
  • 简介:伊本·鲁世德(IbnRushd公元1126年-1198年生于安达鲁西亚)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阿拉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伊斯兰法学家,并精通医学、天文学和数学,曾担任艾布·叶尔古卜·尤素福哈里发的御医和近臣,在西方被称为“阿威罗德”。

  • 标签: 阿拉伯 教育理念 哲人 自然科学家 哲学家 法学家
  • 简介:佛教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巨赞法师一生对佛教教育、佛教学术研究、佛教改革及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时也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以保文化而维圣教”的理念和呼吁,并撰文对佛教文物保护现状表达出较多的担忧,同时也有自己的保护研究理念。本文摘举《巨赞法师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二篇文稿事例,以解读巨赞法师对我国佛教文物的保护理念

  • 标签: 佛教文物 法师 护理 解读 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交流
  • 简介:《文殊般若经》是佛教文献中展现文殊信仰的重要经典,展现了文殊智慧的个性特色和文殊法门的鲜明标识。它追求转烦恼成菩提,兼论出世与入世,脉络清晰,体系完整,所论述的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学方法,既坚持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根本宗旨,又能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激发人们追求真理,服务大众,在今天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文殊般若经》 根本实相 修学方法 大乘佛教
  • 简介:"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经》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教独特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三界魔王"、"五天魔王"等各类魔王应运而生,这些魔王不仅拥有各自的名讳,还被赋予了独特的职能。总体而言,魔王统御北都之鬼神,常以洞章之谣歌考验学道者内心是否正固,以保人的身份举荐学道者入真成仙。"魔王"的这些特质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信徒面对佛教理念时的包容心态与进取精神:他们通过原有的诠释路径对佛教名词进行新的解读,以此应对佛教的强势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 标签: 魔王 度人经 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