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孟世凯,男,汉族,1935年4月生于四川西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徐中舒教授学先秦史),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一所(今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前身),研究先秦史、甲骨文。曾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学术顾问、《先秦史研究动态》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标签: 作者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先秦史研究 历史研究所 学会秘书长 四川大学
  • 简介:陈青荣,女,1952年4月生,陕西户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青海师专政史系任教九年。1991年调山东,近二十年一直从事编辑工作,曾获得山东省首界优秀编辑三等奖,现任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辑部副编审。

  • 标签: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 编辑工作 兰州大学 学士学位
  • 简介:范中义,1935年5月生,辽宁省北镇市人、196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1964年任《人民海军》报编辑,1975年任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线》杂志编辑,1981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1995年退休。

  • 标签: 作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民海军》 国家海洋局 杂志编辑 1975年
  • 简介:<正>谁是《周易》的作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谈清楚的,需要多占些篇幅,作较详细地说明。今传本《周易》,从表面来看,是一部书。然而里边有经,有传。在经里,又有八卦、重卦、卦辞、爻辞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何人所作,向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在传里,一般说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亦称《十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天之道 系辞 圣人 序卦
  •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
  • 简介:人类认识(心有征知)的对象是感觉(天官薄类).感觉模式具有先验性.人类据此确立命题原则:逻辑原则、简单原则等.主体因为有善恶喜好,故要虚;认识不同而平等,故壹;心有萌动,故静.针对先秦学者在名实问题上产生的一些混乱,荀子提出:行、调、约等方法,强调在概念的实际运用中把握它.

  • 标签: 荀子 认识 名家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和“信念”的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和《理想国》。《美诺》和《泰阿泰德》的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的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的冲突。《美诺》和《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的,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易经》作者主观意向是《易经》吉凶重要成因之一钮福铭《易经》吉凶成因错综复杂,多种因素所致。其中作者的主观意向是决定吉凶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卦爻的吉凶受其制约。一般说,符合作者主观意向的,许之以吉,背离者则归之于凶。下面略举数例,择要述之,以见一斑。...

  • 标签: 《易经》 主观意向 周易本义 象征 《蛊》卦 客观基础
  • 简介: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的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的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的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的能量而引爆的。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的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的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凝炼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种精神,即修身精神、仁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儒家思想 知识分子 精神
  • 简介:我们如果无法说明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就不能为知识成立的条件提供合法性依据,由此在心灵如何认知与知识如何构成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回溯到笛卡尔哲学传统中,其实质问题是要去说明思想与世界如何联系、知识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如何确证。分析哲学在语言与世界的二分中曲折地表现出心灵与知识之间的张力。经验主义主张,经验是知识前提,要求反思经验在知识条件中各种角色的合法性。该问题源自心灵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接纳经验的问题。哲学家们愿意在科学主义、自然主义的先验哲学层面上追问心灵的属性,并为知识构成的经验基础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 标签: 经验知识 自然主义 心灵 外部世界 哲学传统 实质问题
  • 简介:知道一项行动从来不只是知道行动所寓于其中的物理事件,而且意味着知道行动的意义或意向性内涵。对于他人的行动,我们需要通过观察而知道其意义;对于自己的行动,我们则直接地、不由观察而得知其意义,因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图。

  • 标签: 自我知识 图表 意向性 意义 他人
  • 简介:在柏拉图哲学中,关于知识、智慧和名称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外柏拉图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柏拉图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古典学在国内学界的兴起,关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论题与讨论域日渐深入与精专。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智慧” 知识 语言 古希腊哲学 中国学界
  • 简介:6月27~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共同主办。来自美国、英国、芬兰、丹麦、爱尔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内地共80多位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知识论问题。

  • 标签: 中国现代 认知科学 哲学学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知识论 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