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的最佳进区域及进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扫描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完整影像学资料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49(32±5)岁。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后进行三维重建。在冠状位平面上,将C3-7节段椎体前缘中线至左侧Z线(作过钩椎关节前缘和上终板交点与椎体前缘中线平行的线)之间的椎体等分为9个区域,再置入直径为3.5 mm的模拟螺钉。分别记录各个区域螺钉的长度(L),水平位螺钉与椎体后缘的角度(α),在矢状位螺钉与椎体前缘的角度(β)。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螺钉最佳区域分布,男性为C3、C4的9区,C5的8、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女性为C3的9区,C4、C5的3、6、8和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男女的最佳区域分布大致相同,每个节段的9区都是最佳区域,且螺钉长度最长。C3-7呈逐渐递增的趋势,C3的螺钉区域最少,C4和C5的区域较少,而C6和C7的区域最多。男女的C3-7椎体水平位角度范围在1、4和7区分别为44.0°~47.2°、40.2°~45.3°;2、5和8区分别为35.1°~41.4°、34.6°~38.7°;3、6和9区分别为30.0°~37.2°、30.2°~34.5°,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男女的C3-7椎体矢状位角度范围在1~3区分别为85.3°~97.4°、80.5°~88.9°;4~6区分别为101.2°~113.7°、101.0°~109.3°;7~9区分别为116.6°~128.8°、119.9°~125.3°,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男女水平位和矢状位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技术。其置区域较广,且可依据Z线作为置的参考。

  • 标签: 颈椎 前路 椎弓根基底部螺钉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棒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共计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弓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该方法在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对比,治疗后患者脊柱前凸恢复情况与Cobb角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脊柱侧弯患者实施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应用后路椎弓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该方法能有效矫正患者侧弯脊柱,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的130例,把患者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皮椎弓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家庭使用燃气作为能源越来越普遍。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相应的设备、系统安全十分注重,需要定期巡检等日常运行维护。作为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调压箱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同时,燃气调压箱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是保障燃气安全系统的重要环节。目前,燃气调压箱的日常巡检中采用了系统平台,巡检人员可在现场等级、保存和上传检查情况,做到了方便快捷,但仍会存在管理人员与巡检人员、维修人员沟通不畅的问题。在燃气调压箱运维业务中引入系统,将有效提升工作进度,意义重大[1]。

  • 标签: 燃气调压箱运行维护钉钉系统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椎弓内固定法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椎弓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手术方法。结果28例患者在手术后的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均得到明显的恢复,椎体高度均未出现降低,未出现断棒和断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分析,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椎弓内固定法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脊柱恢复稳定。

  • 标签: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正侧位X线片上道尖端位置判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患者40例颈椎CT数据,男24例,女16例,年龄(47.6±13.2)岁。基于Mimics软件三维模型重建及X-ray功能,模拟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及其正侧位片的透射。模拟螺钉道尖端位置在正位虚拟片上由内至外被分为5个区域(区域Ⅰ~Ⅴ),虚拟侧位片上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区域a、b),通过调整螺钉方向,使得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虚拟投影上分别位于对应的10个位置区域(每个区域80个螺钉),并通过CT分析其准确性,判断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34例行枢椎椎弓根螺钉置的患者(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7枚)的正侧位X片和术后CT数据,男18例,女16例,年龄(45.8±14.1)岁。以同样的方式划分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片上的位置,分别统计对应10个位置上的螺钉数量,并通过CT分析判断各枚螺钉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结果影像学模拟置研究结果显示,模拟螺钉道尖端在区域Ⅳ和区域Ⅴ内其椎动脉孔穿破率分别为75.0%(120/160)和100%(160/160),而在区域Ⅰ时其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为85.6%(137/160)。区域Ⅱ和Ⅲ内置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位于区域a的模拟螺钉表现更优于区域b,区域a-Ⅱ和a-Ⅲ的置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分别为7.5%(6/80)和0,椎动脉孔穿破率为0和21.3%(17/80)。影像学回顾性研究中同样显示区域Ⅰ、Ⅳ和Ⅴ内螺钉失误率较高,区域Ⅱ和Ⅲ内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区域a-Ⅱ和a-Ⅲ内共15枚螺钉且未发生任何椎弓根内侧壁和椎动脉孔的破坏。结论区域a-Ⅱ和a-Ⅲ是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道尖端位置的“安全区域”。通过分析正侧位X线片上道尖端所在区域,术者可以确定合理的置轨迹,预防颈髓和椎动脉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枢椎 椎弓根螺钉 钉道尖端 枢椎椎弓根内侧壁 椎动脉孔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2,B组为(378±70)cGy/cm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73、16.30、6.25,均P<0.05)。A组螺钉置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型臂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法对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判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9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四法组19例(传统组)、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法固定组20例(联合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再次入院取出椎弓,两组均未断。两组患者一期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3d及取出内固定前两组椎体丧失高度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椎体高度纠正、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作用显著,即时手术效果相仿,取出椎弓根螺钉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联合组优于传统组,联合组伤椎愈合更佳。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四钉法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措施,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的指标情况。结果在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于Ⅰ期全部得到愈合,且无感染以及创面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于术前测得Cobb角的愈合趋势较好。在伤椎前缘的高度压缩率方面,术前较术后有显著降低,伤椎的骨缺损发生率为10%(4/40),研究测得本组骨缺损程度在(2.67±0.62)%。显示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较为良好。结论短节段椎弓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可有效地维持椎体的高度,同时降低对伤椎骨的缺损程度以及避免骨缺损的发生。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重组人BMP-2 同种异体骨植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
  • 作者: 芮乐道黄维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9-19
  • 出处:《科学技术创新》 2008年第9期
  • 机构:摘要:通过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土钉支护中土钉的长度和倾角两个主要参数对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各种参数的影响规律,为土钉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简介:摘要土支护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坑支护形式,近年来已在我国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土支护的工作原理和稳定性研究尚是空白,没有相应的计算分析方法,主要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基坑土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和经验进行,然后利用相关软件进行验算而得,理论研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土支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基坑 土钉 复合土钉支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复合土墙的作用机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采用复合土墙支护技术进行基坑支护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计算方法。

  • 标签: 复合土钉 基坑支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