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南昌713雷达取获的2000年6~7月雷暴回波,结合地面闪电及雷电灾害实况,对夏季雷电的云回波特征、天气形势及大气稳定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雷电回波的产生离不开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另外,强雷电与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样,均出自强烈发展的雷暴中,但它们在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参数上又有所区别.

  • 标签: 夏季雷电 云回波特征 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8日发生在新疆伊犁地区一次系统降水过后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对流风暴并无有利的大尺度系统配合,有发生突然、维持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利于出现局地对流风暴的主要因素为地表附近高温、高湿,空气中能量释放不完全等。本次降雹过程存在对流风暴,成熟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相对应的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气旋式速度对以及下层辐合、上层辐散等特征。研究还发现,强回波区扩展到-20℃等温线以上,风暴顶辐散正负速度差较大,VIL持续大于50kg·m^-2,以及VIL突增等都是冰雹强度预报简单有效的参量。

  • 标签: 强风暴 冰雹 回波强度 VIL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型监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3—14日华北飑线过程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等特征。结果表明:(1)"0613"飑线过程发生在"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环境条件下;在蒙古冷涡影响背景下,河套地区生成的对流云团在前倾结构700hPa与850hPa冷式切变线之间发展合并,形成有组织的飑线系统。(2)在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弱回波通道,飑线西段为偏西风与偏东风形成的气旋式切变,东段为强的反气旋式切变;弓形回波顶点处风向、风速辐合显著,飑线内部后侧倾斜向下的入流急流将中层高动能的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加强了对流风暴的下沉运动,并与后侧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共同作用加强了飑线前侧的气压梯度,是地面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3)飑线前部低压暖区生成的对流云泡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发展合并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其后侧中高层入流将高动能的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促使地面出流及风暴前沿辐合抬升运动增强,使得超级单体风暴生命维持较长,是山西长治大冰雹持续近4h的主要原因。(4)同一飑线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垂直结构、移速及带来的强天气有明显差异。(5)自动站极大风速切变线的生成较雷暴大风带的出现提前30~40min,这对飑线大风预警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冰雹大风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系统
  • 简介:1998年6月21日上午到22日下午南平市自北而南先后出现大暴雨,部分特大暴雨的天气.22日南平市有8个县市日雨量(20~20时)超过100mm,其中光泽(255.4mm)超过200mm.过程全区10个县市24小时最大雨量均超过100mm,其中有3个县市(光泽、武夷山、邵武)超过200mm,以光泽290.5ram(21日14时至22日14时)为最大.光泽从21日19时到22日08时连续13个小时每小时雨量均在13mm以上,雨量达266.5mm,为历史罕见。由于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前期又连续暴雨、大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造成南平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区普遍受灾。损失惨重.本文着重对过程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用雷达回波作短时预报的能力.

  • 标签: 雷达回波特征 特大暴雨 南平市 日雨量 降水强度 连续暴雨
  • 简介: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增雨作业 天气系统 雷达回波 人工影响天气
  • 简介: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葫芦岛探测到的2004年4月1日的一次海面降雪过程为例,概述了雷达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分析雷达二次产品开发平台运行后得到的强度、速度、谱宽和双线偏振差分反射率等产品,探讨了海面降雪和海杂波Z值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取值大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雪花降落过程中,ZDR值由正值逐渐转变到为-0.5~0.5dB,且Z值随高度降低而增大,而海杂波Z及ZDR值空间变率不大。

  • 标签: 海面降雪 双线偏振 海杂波 差分发射率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现钩状回波,西北侧呈现出"V"型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超过65dB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超过70kg/m^2;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 标签: 冰雹 钩状回波 “V”型缺口 中气旋 多普勒雷达回波
  • 简介:1引言兰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古时南靖以盛产佳而闻名遐迩,故县城有。陵”,“水”之称.近年来南靖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开发兰花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花农发展兰花产业.目前全县已种植国和热带面积达100多公顷。存圃兰花500多个品种8000多万株,年创产值上亿元。创汇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产销基地,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于。中国兰花之乡”称号。1999年1月8日,南靖县举行首届兰花节,海内外各届友数千人参加这一盛会.在珍品拍卖会上,七盆参拍名花均有主,最高的一盆下山水晶墨定锤价竞达38万元,轰动一时。2000年初,南坑镇兰花街又有一株国几经转手后在南韩以72万元的高价售出.丰厚的利润促使兰花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 标签: 兰花资源 南靖县 气候 中国兰花 调控 习性
  • 简介:1出访概况应美国马里大学地球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中心邀请,2015年2月26日至2016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李贵才副研究员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此次赴美旨在就卫星产品检验与应用等问题学习美方的经验与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建立稳定的交流与联系。

  • 标签: 马里兰大学 NOAA 合作 美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 简介:绞股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又名七叶胆,山苦瓜,小五爪龙,锣锅底等。试验证明,它含有多种人参皂甙和七十多种绞股皂甙,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癌细胞等药用功能。陕西省平利县是全国主要产地之一,通过近几年人工栽培技术模拟试验,已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波兰等国家。野生绞股一般生长在背阴潮湿的沟

  • 标签: 绞股兰 人参皂甙 秦巴山区 七叶胆 降胆固醇 气候区划
  • 简介:1概况2018年10月9-19日,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和邹旭恺访问了美国马里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中心(ESSIC:EarthSystemScienceInterdisciplinaryCenter)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气候变化科学所(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ClimateChangeScienceInstitute),与美方科研人员在气候服务、干旱监测、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 气候变化 交叉学科 科研人员
  • 简介:基于台水文站2003-2005年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参数率定和验证获得了适用干台河流域的HBV水文模型优化参数。应用RegCM3气候模式在IPCCSRESAIB情景下的预估数据,经Delta降尺度方法生成流域未来气候数据,外结合流域冰川退缩情景预估台河流域径流在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L210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1龄纪中期和末期,台河流域气温将显著上升,而降水变化不大;21世纪中期冰川3种可能退缩比例为15%、20%和25%,未期分别为20%、30%和40%;无论冰川处于哪一种退缩情景,21世纪径流较基准期(1981-2000年)都呈增加趋势,中期和末期最小增幅将分别为17.3%和18.6%;最大增幅可达45.9%和66.0%;耦合RegCM3气候模式预估增幅为28.9%和41.5%;台河流域未来径流年内分布与基准期大体相同,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21世纪中期5月份径流增加很快,径流峰值出现在7月份,而到21世纪末期径流峰值出现征8月份。

  • 标签: 径流预估 HBV模型 气候变暖 冰川退缩 台兰河流域
  • 简介:基于1990—2015年世界前20个排放大国碳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格杰因果检验,对主要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量和GDP的格杰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世界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格杰原因,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杰原因。研究结果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的阶段性特征,碳减排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基于格杰因果分析结果,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关于要求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提出大幅减排目标的诉求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特征,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律。发达国家基于历史排放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都应该带头开展减排行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国际气候治理需要根据并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特征,形成国际合作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协同。

  • 标签: 排放大国 CO2 GDP 格兰杰检验 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