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难以治愈.β-干扰(IFN-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抑制生长、诱导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近年来IFN-β在缓解MS急性发作和延缓病程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但IFN-β对MS的作用机制却仍不明了.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有关IFN-β治疗MS的作用机理.

  • 标签: Β-干扰素 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治疗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重组人ω-干扰(rhIFN-ω)的分布和排泄试验数据。方法:用^125I同位示踪法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和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IFN-ω的尿粪排泄和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AUC0-dh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尿、胸腺、胆囊、膀胱、肾、肾上腺、肠内容物、肠淋巴结、空肠、肺脏、血清、卵巢、脾、肝、肌肉、心脏、骨髓/股骨、睾丸、脂肪、脑。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48h尿和粪的累计排出量分别达到注入放射量的87.9%±2.8%和4.0%±1.6%,尿粪合计排出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91.9%±2.1%,而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20h内胆汁排泄放射性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3.34%。结论:rhIFN-ω在泌尿系统分布比较高,与血清蛋白结合比较少,在脑、脂肪和肌肉等组织的药物浓度最低。rhIFN-ω主要以尿的形式排泄。

  • 标签: 重组人 ω-干扰素 组织分布 排泄
  • 简介:目的分析压缩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所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对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与护理,在观察组中,对患儿进行压缩雾化吸入疗法与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临床治愈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压缩雾化吸入疗法运用到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对于治疗效果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压缩雾化吸入疗法 护理
  • 简介:RNAi是指通过双链RNA介导特异性降解靶mRNA,导致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的现象。其作用途径有RdRP依赖的RNAi的途径与非RdRP依赖的RNAi途径2种。利用RNAi的基因敲除技术在dsRNA序列选择、质粒或病毒为载体的dsRNA体内合成、发夹样siRNA的转录、dsRNA的导入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研究人类或其他生物基因组中未知基因及蛋白质的功能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基因敲除 转录后基因沉默 小干扰RNA MRNA
  • 简介:防御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广谱性抗菌多肽,在生物体内由特殊的细胞合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分泌表达出功能分子,由于其抗菌活性高,且作用范围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通过对其天然表达细胞的培养、合成肽和基因表达等手段制备,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应用仍未见报道。

  • 标签: 防御素 抗微生物 膜通透性
  • 简介: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抑制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过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干扰细胞周期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抵抗致癌病毒的入侵;抑制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上调和恢复抑癌基因的功能;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酶;抑制与肿瘤转移有关的血管生成;靶向端粒酶;靶向耐药基因。尽管目前RNAi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肿瘤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但其在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RNAi及其在肿瘤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RNA干扰 肿瘤 基因治疗
  • 简介:滥用抗生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抗生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加速了耐药菌的蔓延,细菌耐药形式严峻,不仅抗生普遍细菌耐药率升高,并且危害极大的“超级细菌”也纷纷登场.该文结合社会、医师、患者三方因素,对抗生滥用的原因予以分析.

  • 标签: 抗生素 滥用 原因
  • 简介:胸腺α原(ProTα)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结构保守的酸性小分子蛋白,是胸腺α1(Tα1)的前体蛋白.目前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已发现了ProTα.在胞内,ProTα作为一种核蛋白,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在胞外,ProTα通过潜在的膜受体调节免疫应答,促进IFN-γ、TNF-α、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但该蛋白的分泌机制、受体以及信号通路还有待研究.

  • 标签: 胸腺素Α原 胸腺素 免疫调节
  • 简介:胸腺β10(Tβ10)是胸腺β家族成员。与Tβ4一样,Tβ10也是与细胞运动有关的肌动蛋白隐蔽蛋白。研究发现Tβ10可能与某些肿瘤行为,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相关。目前细胞中Tβ10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Tβ10有差别地表达于胚胎发生和神经发育过程中,在炎症及肿瘤发生时其表达量也有所上调,甚至过表达。我们简要综述了Tβ10的研究进展,包括差异表达、功能、机制,以及在肿瘤治疗、创伤愈合等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胸腺素β10 肌动蛋白 差异表达 肿瘤治疗 创伤愈合
  • 简介:整合受体在细胞运动与因素活动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它们可以作为细胞骨架和胞外介质之间的结构性桥梁,在细胞膜内外进行双向信号传导。细胞中两个重要的整合配体是踩蛋白和下游激酶1(Dok1),这两种蛋白都结合于细胞质尾端的整合B3亚基,但是作用方向相反。

  • 标签: 整合素 启动 关闭 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 信号传导
  • 简介: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生物活性 信号转导 临床应用
  • 简介:醌蛋白是以吡咯喹啉醌(PQQ)及其结构类似物为辅酶的一类氧化还原酶。醌血红蛋白是以PQQ和一个或多个血红作为辅助因子的醌蛋白,包括醌血红蛋白醇脱氢酶和醌血红蛋白胺脱氢酶。简要综述了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在分子内从PQQ到血红的电子传递,以及醌血红蛋白与蛋白之间的分子间的电子传递。

  • 标签: 吡咯喹啉醌 醌蛋白 醌血红素蛋白 电子传递 血红素 细胞色素C
  • 简介:目的:在FUS-50L生物反应器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培养表达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株,生产重组颗粒溶(GNLY)。方法:选取含pET28a(+)-GNLY的BL21(DE3)pLysS菌株单个克隆分级培养,将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为30%~50%,温度为37℃;在基础培养基内生长4h后,补加以甘油为碳源的补料,继续生长到11h;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为1%,30℃诱导表达6h;收集菌体,纯化制备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CFU方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达80g/L;纯化所得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含量为60mg/L;经鉴定所获重组颗粒溶素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用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系统,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颗粒溶,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 标签: 颗粒溶素 分批补料 发酵培养 重组蛋白质
  • 简介:血小板生成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阐明了血小板生成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在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重组血小板生成,以治疗放疗和化疗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TPO及其受体c-Mpl系统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涉及TPO和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经历的信号传导途径、TPO/c-Mpl系统主要的生理作用、TPO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重组血小板生成的临床研究现状等六个方面.深入理解TPO/c-Mpl系统的结均和作用,将加深人们对机体的造血调控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简要介绍了人白细胞介6(hIL-6)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通过对hIL-6突变体的研究,发现hIL-6分子上存在2个活性位点(位点Ⅰ和位点Ⅱ),其中位点Ⅰ识别hIL-6受体(hIL-6R)的分子量为80×10~3的配基结合亚单位,位点Ⅱ与gp130结合参与信号转导,这使得合理设计hIL-6拮抗剂成为可能。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拮抗剂
  • 简介:目的:获得抑制效果好的泛素C端水解酶LI(UCH—L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干扰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鼠UCH—L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将4对寡榱苷酸序列退、k成双链后分别插入siRNA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中构建4个siRNA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将4个siRNA表达磺牝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和qPCR方法检测干扰效果;将干扰效果最好的质粒包装成腺病毒,感染大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采用TNF-a干预诱导UCH—Ll表达升高,Western印迹验证干扰效果。结果:测序分析证实4对siRNA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siRNA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qPCR检测与Western印迹均表明第3号siRNA表达载沐对UCH—Ll表达的抑制程度最高,将其包装成腺病毒并转染VSMC能显著抑制TNFd湾导的U(:H—I。l表达升高。结论:构建并筛选出干扰效果好的UCH—LlsiRNA干扰载体。

  • 标签: 泛素C端水解酶L1 RNA干扰 HEK293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能介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RNA干扰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大鼠CTGF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含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寡核苷酸,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TGF,酶切及测序分析正确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得到腺病毒载体Ad.H1-CTGF,用该载体感染HSC-T6细胞,观察其对CTGF基因表达抑制的效果。结果:构建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TGF经酶切、测序分析证实正确;包装的病毒载体滴度为4×1010PFU/mL,感染HSC-T6细胞后,Western印迹证实CTGF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H1-CTGF可有效抑制HSC-T6中CTGF的表达,为抗纤维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RNA干扰 腺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C)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的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 标签: 胱抑素C 帕金森病 临床诊断 统计分析
  • 简介:调控血小板生成的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rin,TPO)基因序列最近被阐明,这为人们了解血小板的发育调节打开了缺口,同时也为临床治疗血小板贫血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候选蛋白因子。为了研究TPO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其体外高效表达的途径,同比较不同人种TPOcDNA序列的多态性,我们参照文献发表的西方人TPOcDNA序列,用聚合酶

  • 标签: 人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CDNA序列 DNA序列分析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聚合酶链式反应